医养结合:楼上医院,楼下养老院

2009-12-16 09:18
老同志之友 2009年17期
关键词:床位医养养老院

曹 旭

老人:医院比家里的医疗条件好,医疗费用几乎全部能报销,住多长时间并不是用考虑的问题。

医院:老人长期“押床”,最直接的后果是,更多无法住院的老人因为拖延治疗时间,错过最佳治疗期;或者大量老人积滞在各医院的急诊室、留观室,造成“该收的病人收不上来,该走的病人不愿意走”。

“押床”,就是老年患者已经过了比较危险的急诊期,完全可以出院回家慢慢调理养病,但病人或者他们的家属仍然希望病人留在医院里,由医生、护士照料。据介绍,押床者基本上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他们在医院里大多只是接受一些简单的医疗护理以及服药、翻身、拍背等日常生活护理。通常说,消化科、心内科、肿瘤科是病人滞留最严重的科室;有些押床的老人身体情况比较好时,床位也不愿意退,只是有些时候到病房里挂挂瓶……

“押床”困境:

老人无奈的选择

“有少部分老人在医院里一住就是一年半载,个别的甚至长达五六年,相当于把医院当成了养老院!”福建省健康长寿研究会秘书长赵汝雄和记者谈起老年人“押床”现象,颇有感触。

赵汝雄举例说:有位老熟人长期患哮喘等慢性疾病,早些年老伴先他一步撒手西归后,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生活。由于身体经常出问题,不得已三天两头往医院里跑,子女们各有各的事业和家庭,陪了一段时间感到身心疲惫,也渐渐没了好脸色。无奈之下,老人干脆雇了一位保姆,长期住在医院里,不再医院、家里两头跑;虽然生活环境不如从前,但也落得个省心、安心。

其实,在各地,像这样的老年人不少。更有甚者,少数老人在病房里置起了微波炉,办起了伙食;带去了麻将,有心情时邀上邻近病房的病友玩上几把……

已经在一家医院住了一年多的一位老人说,一次中风后,他就住进了医院,后来病情好转后,他就把医院当成“家”了,要是回家得家人照顾,有时还会忘了吃药,在医院则不同,不仅吃药有人提醒,而且随时都能看医生,省去不少麻烦,这样对他与家人都好。

如果有其他更好的去处,谁还愿意长期住在气氛冷冰冰的医院里呢?赵汝雄分析说,老人出了患病急性期,其实还需要进一步恢复治疗;许多老人的慢性病,也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疗养。虽然未必要在医院完成,但接下来的护理工作最好由专业的机构来完成。如果请保姆,不但难以完成出院后的康复训练,而且好的人选也难找,并且也不稳定。

至于最近几年越办越红火的老年公寓、护理院,赵汝雄认为,目前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很少,并且地点偏僻,外出参加社会活动很不方便。最关键的是,绝大多数养老机构基本上没有纳入医保,一旦老人入住,也就脱离了医疗体系覆盖范围。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老人为了减轻子女的照料负担,并获得较好的医护照顾,万一出点什么事,医院也能及时抢救,押床现象由此产生。

颐养天年:

医院不是理想场所

在北京老年医院,老年痴呆病科室床位几乎到了“只进不出”的程度。该院负责人介绍:“作为老年病医院,医疗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而更多是替代养老院起养护作用,生活护理多于医疗护理。”一般情况下,病人自己不提出出院,医院也不能赶病人走,押床成了难以避免又无法解决的难题。

“看病难、住院难”,最难的是住老年病医院。对于“押床”带来的负面影响,业内人士分析说,一般情况下人均住院时间为15天,那么一个病人如果押床2个月,就相当于占用了4个人的医疗资源。长期“押床”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更多无法住院的老人因为拖延治疗时间,错过最佳治疗期;或者大量老人积滞在各医院的急诊室、留观室,造成“该收的病人收不上来,该走的病人不愿意走”。

虽然北京的很多医院都提出如14天至20天的住院时间限制,但“押床”老人有其他的办法继续占用床位。有的老人会在这家医院住段时间,然后转到其他医院继续住院,或者办理出院,过几天又要求住院治疗。

反正床位不空着,经济效益也不会受影响,“押床”对医院来说,又有何妨呢?有30多年医疗行业管理从业经验的林医生指出,从医院经济效益来说,押床的病人已经度过了诊断治疗期,他们长期住在医院里,主要目的是养病而不是看病。医生当然也只是象征性地开一些药,相应的检查费、药费只占了很小的比例,主要费用开销都是住院费,这一块的开支空间很有限。而新住进医院的病人,有可能从头检查到脚,用药量也比较大,医疗资源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林医生还对押床的老人提醒说:医院里形形色色的病人比较多,病菌自然也就比较多;老人抵抗力本来就相对较差,长时间生活在医院里,有可能受到不必要的感染。

医养结合:护理院缓解了押床

解决押床问题,专家们呼吁建立一种养老和医护相结合的新型机构。目前,我国多数养老机构只接收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而健全老人完全可以在家养老。对于瘫痪卧床或者痴呆的老人,养老院因难以提供专业的护理、缺少全面的医疗设备而无法接收,这也成为养老院入住率低、空床多的主要原因。

为了打破这一瓶颈,青岛市李沧区在争创全国养老示范区过程中,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开创出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在“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公寓护理人员同时也是医生、护士。该区民政局局长介绍说,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的必然趋势。李沧区在新建老年护理院的同时,充分发挥区属二级医院、一级医院和40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设备和人员优势,在全区构建了三级医疗养老服务网络。目前,该区7所医疗养老服务机构共有床位510张,老年康复医疗家庭病床195张,为社区老人筑起了一所“无围墙养老院”。

日前,山东省政府还提出,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积极兴办老年病专科医院、老年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等。鼓励各级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门诊或老年护理专科。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要设门诊部或卫生所,符合医疗保险定点资格条件的,纳入定点范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内助养机构的老年人,要提供服务。

无独有偶,福建也出现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住在福州重阳康复养老院的吴老太说出了许多老人的心里话:“年纪大了难免要生病,有医生在身边,总感觉放心些!”前一阵,年过九旬的老人突然站不起来了,说话也十分困难,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子女们措手不及。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家属决定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一打听才知道,许多养老机构都拒收80岁以上的老人,更不用说刚刚从医院里出来的高龄老人了。

后来经人指点,家属把老人送到了这家康复养老院。这里随时有医护人员观察老人呼吸、测心率、量血压等,能够处理一些常见病。一墙之隔,还有一家行业医院,一旦老人发病,能够就近启动医保,直接办理住院手续。免除了住养老人在一般老年公寓里生病,需要由家属送医院治疗的后顾之忧。

和医院里人来人往、环境嘈杂、空气浑浊不同,这里绿树成荫,清静幽雅。由于入住的老人相对健康,这里还有图书室、棋牌室等文化娱乐设施。几位性格开朗的老人,甚至吃过饭后还在餐厅里唱起了卡拉OK,日子过得比在家里还精彩。

由南京军区原福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教研室主任顾志萍创办的金秋老人护理院,8年来共托收了336位高龄病残老人,他们绝大多数都疾病缠身,患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等。目前在院的124位老人,有1/4已入住两年半以上,最长的已在此生活了近3年。积极的治疗对这些老人来说,意义已经不大;但他们迫切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随时出现在身边,处理一些小状况,减轻痛苦。如果没有这些新型的老人护理院,在医院押床或者回家忍受病痛,或许就是他们无可奈何的选择。

老人护理:

新模式盼医保扶持

由于社会化养老人员基本都进入高龄期和高发病期,越来越多的老年公寓、护理院设立了医疗室,为老人看些小病、常见病。这类养老机构一般规模比较大,或者主要服务于不能自理的老人,各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实力。但令人遗憾的是,它们都没有医保资格,给老人看病配药带来不便。

南京金秋老人护理院创办人顾志萍介绍说,虽然三成老人享受医保,但“金秋”没有纳入医保,老人的用药只能由家属到指定的医保单位找医生开方、取药,然后送到护理院给老人服用。医生没有见到患病老人,只是根据家属转述的病情及其提出的要求开具处方,这就很难保证对症下药,也不可能观察病人的治疗效果,更不用说做到及时处理、调整治疗、用药。这就给高龄病残老人的医治工作带来诸多困难,护理院也要承担更大的医疗责任风险。

天津市2008年作出规定,对规模较大、入住率达60%以上的养老机构,其所办并取得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内设医疗机构,经审核批准后,可以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其收养的参保老人在机构内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可以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支付。上海市根据医保局的政策,2007年底有50家养老机构的全护理型床位被纳入试点,一张床位每月能报销800元~1000元不等。有关人士表示,纳入医保后,这些养老机构的住养老人不仅可以就近看病,还大大节省了费用。

为适应社会化养老事业的发展和全民医保的趋势,顾志萍最近投书多个相关部门,呼吁借鉴上海等地的现有做法。即扶持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机构设立医务室,并将它们纳入医保定点机构,以解决老年人医疗报销问题。

猜你喜欢
床位医养养老院
医养当兴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把幼儿园搬进养老院
有多少钱才能住进养老院
老太太养老院
上海市医疗机构床位分类研究: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医院何以床位论英雄?
区域养老床位预测方法探析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