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2009-12-15 05:37
甘肃教育 2009年20期
关键词:课外辅导个性特点语文教学

张 琴

〔关键词〕 语文教学;德育;课堂教学;课外辅导;个性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0(B)—0028—01

语文新课标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在优化课堂、体现课改精神的同时加强德育渗透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识到,要在语文教学中较好地实现德育渗透,关键要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这两个环节上下功夫,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一、抓住课堂教学这一重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以确保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不只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让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这是提高德育渗透效率的保证。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一个感人的故事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种哲理的智慧可以改变千万人的命运。”对初中语文课本里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感情的讲解和巧妙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中,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打破以往的教学思路,在把握课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深入一步的思考和探索,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利用学生可见、可闻、可知、可感的现象来谈认识,让学生进而领悟文章作者构思的高妙之处,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例如,通过对《音乐巨人贝多芬》的讲解,教师要培养学生追求理想、与苦难和困难作不屈不挠斗争的精神。总之,中学语文教材中可以作为德育内容的文章比比皆是,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实现“文与道”的统一。

二、抓住课外辅导这个关键

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和巩固,也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课堂教学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活动,教师进行知识分析、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就影响了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相比而言,课外辅导限制少,它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并能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个别辅导。因为辅导对象人数较少,方便了教师的辅导,使得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道德渗透也能更实际、实在、实效。同时,教师还可以让每位学生制作一个“座右铭”,每天进行“精神充电”,每天记下“成长的足迹”,每班都创办《班级周报》,每个学生犯错误或没有完成任务都写“说明书”,等等。然后教师通过评语让学生树立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远大志向,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们化为学习的直接动力。在母亲节前后,笔者组织“感悟母爱”的活动,要求每个学生精心为妈妈准备一份礼物,让学生从中明白爱不只是得到,还应该有回报……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把学生引入到和谐自然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去体会人性的光辉,从而很自然地使德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三、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

品德素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教师应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教师只有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德育工作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如今的孩子要么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优越,深得父辈的宠爱,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给予与奉献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要么知识面广、生活经验丰富、叛逆心强、容易与教师唱反调。这都给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不认真分析、研究学生,不能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开展德育工作,那么,语文教学就是不成功的,就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教育贵在以人为本,语文学科是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作为语文教师,只要用心去发现,就会将许多品德课的内容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合,这不仅使语文教学更生动、更富有内涵,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能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课外辅导个性特点语文教学
课外辅导对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
英国中小学课外辅导的教育公平:问题、策略与启示
课外辅导风起云涌,引发“高烧不退”之势
新生代员工的个性特点及管理对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