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琢语文课堂,求“技”更求“道”

2009-12-15 09:10马新桥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板块预设散文

马新桥

一堂优秀课,需要打磨的地方有很多,在选定教学内容、确定课堂结构之后,主要工作就是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打造教学亮点,润滑教学环节。在教《囚绿记》一文后,本人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一、雕琢板块,巧妙衔接

关于课堂板块之间的勾连设计,笔者的设计初衷是:语文课堂采用板块式教学,尤其要注重板块之间的衔接。如果衔接不紧密,就会给人僵硬的感觉;如果能够巧妙地将各板块有机联系到一起,课堂就会给人完整的感觉,整体性会比较强,流畅度也会比较高。于是,笔者仔细研究板块之间的关系,巧妙抓取环节之间的关联点。课堂的第一板块是梳理文章结构层次,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第二板块的重点是体悟文章情感。要想顺利将课堂引向第二板块,做好过渡非常重要。文学作品无论写什么内容,都要表情达意,而散文更是作者表达情意最直白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笔者借用了精炼的语言将课堂引向体悟文章的感情:

作家胡发云说,一个作者,可以躲在小说的人物与情节后面,可以躲在诗的意象与韵律后面,也可以躲在影视剧的故事与对白后面。但在散文中,他常常无处藏身。他常常不得不走出来,面对自己,面对生活,面对读者。所以,在散文阅读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作者浓厚的情感,那么作者在本文中表达了对“绿”怎样的情感呢?

这段引导语言,既让学生对散文文体的独特性有了一定认识,又正好将学生引向教师所设定的赏读方向。

课堂的第三板块是探究作者对长春藤的爱之根源。作者为什么如此深沉地爱着“绿”? “绿”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又寄寓了作者怎样的用意?为了将探究引向深入,笔者借用了《红楼梦》第九十一回中贾宝玉对林黛玉所说的一句话——“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以贾宝玉对林黛玉的一片痴情来点出人的情感的痴迷与痴狂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指出“我”也是这样。“我”深深爱恋着“绿”,那么,这“绿”有何可爱之处?绿的性格呼之欲出,绿之形象跃然眼前,绿之象征意义不言自明。这样的链接语言除了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还能将学生很好地引向下一板块的学习。

二、雕琢预设,构想生成

有句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是说,文学作品的解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就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学生未必会在你指定的路上走,“预设”出现“歧路”,“生成”呈现意外。

在《囚绿记》一文的教学中,就出现了意外“生成”。在整体把握全文,领悟感情,感受形象,探究主旨之后,笔者原以为可以就此总结要点,收束全文了。偏偏节外生枝,在笔者准备的收尾环节,也就是让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启示与收获,学生大谈特谈散文的写作手法、获得的人生启示、哲理领悟。这是笔者始料未及的。有的学生谈名家如余光中的散文观点,有的谈余秋雨的文化散文,还有的谈现在流行的励志散文、小女人散文等,还有的谈散文写作要以小见大、借物言志、运用修辞等。在思想方面,学生提到了“爱的方式”,“爱我就给我自由”,甚至还有同学谈到了环保问题,虽然这“跑”得远了些,但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这就是简单预设,精彩生成。

当然,这节课还有些被大家认可的地方,比如导语设计、结束语、作业设计等。优点有时就是缺点,比如预设与生成方面,事先预设第一环节,也就是“赏析语言,体悟情感”部分,应该可以很精彩,但学生反应平淡,气氛没有活跃起来,学生参与不够积极。事后反思,除学生没有预习的原因外,还有就是“问题设计”不够清晰,学生没有充分理解教师意图,教师在出现冷场时没有及时发现原因并作出适当调整。所以,这一本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环节,反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似乎“万无一失”却“出人意料”的情况值得我们汲取教训。再者,课堂“生成”有意外收获是可喜之处,但这也正说明了教师预设的不够充分。本节课就是“该精彩处”没精彩,“不该精彩处”反而精彩。作为教师,应该有充分预设的能力,应该考虑到学生思维可能所及之处。这样,老师才能真正做到运筹决策于“帷幄”之中,决胜课堂“生成”于“千里之外”。

其实,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但也是一门让人遗憾的艺术。在遗憾中,我们思索,我们成长,我们享受。作为语文老师,很幸运我能在缤纷五彩的语文世界中遨游。教育教学有酸甜苦辣、风云雨雪,学会享受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极佳的境界吧。

[作者通联:安徽濉溪二中]

猜你喜欢
板块预设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拼拼乐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