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习评价的探索者

2009-12-15 09:10张志刚曹明海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诗歌教材评价

张志刚 曹明海

在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山东临沂市教研室朱成广老师持守着这样一种特有的姿态,即作为一个有使命感的语文教研探索者,站在对学生成长与生命价值关怀的立场上,对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现实、改革和发展进行拷问和思考,为把握语文教学的真义和实现语文教学的追求,从未离开教学一线的前沿探索阵地。近几年来,他基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进行的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开启了高中语文学习评价的智慧之门,向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这个所谓的“瓶颈”难题迈出了第一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语文学习评价的新探索——用教材评价

新课程视野下,如何实施高中语文学习评价?

朱成广老师认为,评价应依据课程标准展开,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课标的表述相当简略,还不足以具体操作语文学习评价。新课标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开发的,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参照,也应是实施发展性评价的重要载体。在目前状况下,利用新课标教材进行教学实验,探索语文学习的发展性评价的路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语言评价与研究(困境、抉择与方向)》一书指出:“一个良好的评价计划应该有效(Valid)、可靠(Reliable)、可行(Practical),并对教学起到良好的反拨作用(Washback)。”2005年11月,朱成广老师承担了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的课题:“基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的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研究”。他在实验中作了三个方面的探索:

(一)立足选用的人教版教材进行试验

既然教材是根据新课标理念编写的,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参照,因此“用教材评价”和“用教材教”就应当是同步进行的。

(二)“评价方式”与“学习方式”同步设计,相互促进

发展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学为主”,学生是整个语文学科课程(课堂学习、语文活动课、研究性学习等,必修课、选修课)的活动主体,而学生及其学习方式毕竟处于发展、形成阶段,这就需要通过恰当的评价方式使之知其优劣,从而“长善救失”,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得以顺利地良性推进,促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得以长足发展。

(三)体现简捷可行性,显示实效性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已有的发展性评价大多较为繁琐(如多元评价量表的采集),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力避繁琐,强调可操作性,重点做好“档案袋评价”和“学习方案”设计。

二、利用语文必修教材实施“成长记录袋评价”

语文必修课程的评价分“阅读和鉴赏”、“表达与交流”两部分,并各有其不同的评价方式,但“成长记录袋评价”是共同提倡使用的。所以,朱成广老师对“成长记录袋评价”进行了具体探索。

成长记录袋又称档案袋,是在20 世纪80 年代西方中小学评价改革运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质性评价方式。它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档案袋”一词最初是指跑道的意思,后又有“成长记录袋”、“代表作选辑”之称。

朱成广老师指出,成长记录袋是现阶段我国评价改革所努力倡导的一种评价方式。新颁布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艺术和化学等课程标准,都在“评价建议”部分对成长记录袋的创建与使用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成长记录能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等”。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系列“学生的阅读积累是评价的基础……可通过写读书报告、读书札记、评论鉴赏文章等具体成果具体考查学生的诗歌散文鉴赏水平。”“文化论著研读”系列要“对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所写的读书心得或小论文,以及文化专题探究方面的成果,进行展示、比较,作出总体评价,也应兼顾学生在参加研讨会、报告会、讲座、调查考察等活动中的表现”。这些建议都适用于“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

朱成广老师认为,就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积累整合”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共同的课程目标,《标准》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比如“阅读积累”,就应该在多读多积累的同时巩固和发展阅读技能,更主要的是吸收、积累,通过诵读记忆、浏览摘录、记读书笔记,积累比较厚实的语文知识储备。这就要求把读书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中学习知识、积累文化,同时也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因此,“成长记录袋”也是目前较为适合的方法。

朱成广强调,“成长记录袋”在高中生的写作训练中更是值得提倡的一种评价方法。吕叔湘曾经批评过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作文教学可能是效率最低的。每周四的作文课常常被学生视为“黑色星期四”,作文题目大多是临时提供的,如有些老师所言是“拍脑瓜作文”,学生是被动地按照老师提供的题目写作,很难体会到写作成功的喜悦。老师要批改两个班至少一百份作文,工作量大,也很难细细改过,顶多草草写几行批语,打上个分数了事。发下作文,学生也大多瞄一眼分数便束之高阁,很少有再拿出来看一看、改一改的时候,学生的训练老师的批改等于做了无用功。这样的训练随机性大,学生的下次作文可能跟上次作文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换作“成长记录袋”评价,完全让学生自主地体验写作、修改的过程,效果可能会好得多。

朱成广老师主张,在设计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时,可以将阅读、写作进行有效整合。一个学期完整的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一般要求提供如下内容:

(一)个人语文学习的自我测试量表

人教版教材必修3“梳理探究”栏目提供了一份《语文学习自我评价量表》,可在学期开始即印发给学生,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重新设计。测试的过程其实也是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过程。

(二)语文课各次测试试卷及成绩

平时的阶段性测试卷也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学期结束时可让学生通过浏览试卷进行总复习,甚至高考复习时也可以让学生“重温”自己做过的试卷。此项也在培养学生的“资源积累”意识。

(三)阅读笔记(读书报告)

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的阅读积累很难通过纸笔测验考查出来,“阅读笔记”(读书报告)是一种不错的形式,应适当进行量化。高中生年龄渐长,功课渐多,可以结合人教版教材的“名著导读”栏目指导他们进行名著阅读,并提供一篇“读书报告”。还可以在学期中间举行一次“读书报告会”,在活动中进行评价。

(四)语文研究性学习选题及研究概况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增加此项。也可以与教材中的“活动性学习专题”结合进行,比如教材必修Ⅰ“梳理探究”栏目中的“优美的汉字”、“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等都是不错的研究性学习选题,而且都可以有难易不同的要求。当然,也可以小组的形式集体提供。

(五)个人习作集

这是重点做的,主要是课堂写作及修改后的文章汇集,包括来自教师、同学的评价及来自家长的反馈等。这将在后面进行专门论述。

(六)参与语文活动的记载

以活动为中心开展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文活动既包括课内围绕文本展开的学习活动,也包括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即语文实践课。如学生参加诗歌朗诵会、课本剧演出、办报刊、采访等的照片和记录等。

以上内容不必面面俱到,在操作时可有取舍。朱成广老师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督促、指导学生建立档案袋,完成相关内容。学期结束,共同整理个人档案袋,并进行展示交流,整理、展示的过程也是回顾、反思的过程。“成长记录袋评价”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使学生在体验成功、感受进步中得到激励,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的意识。

朱成广老师认为,“个人习作集”是档案袋中的重点部分,应主要结合教材的写作设计进行。人教版教材在写作训练的设计上,既突出了序列化,又体现了选择性。该套教材的写作实际上有三个子系统:首先是集中独立的写作专题,每册共安排了四个专题;第二个系统与阅读结合在一起,在每篇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安排相应的写作练习,写一些读书笔记,强调读写结合;第三个系统与“梳理探究”结合在一起,安排了一些带有综合性、研究性的写作练习。这三个系统学习过程的成果都可以有选择地装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三、 利用新课标教材实施的选修课评价举例

朱成广老师认为,根据“评价建议”,“选修课的评价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多地着眼于差异性和多样性。”所以,评价“要注意各类选修课本身的特点和要求”,要“因课制宜”,突出每个系列的个性。“尤其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来促进目标的达成。”以人教版选修课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该课属于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系列,对该门课程的评价分“读”与“写”两个方面。关于读的评价,简言之,一看阅读积累,即看学生读了多少诗歌与散文;二看读得怎样,即以审美能力等为评价重点;三是评价的方式,用具体成果评价,与学习方式紧密结合。关于写的评价,指评价诗歌与散文的评论和创作:一看参与态度,二看成果水平。

(一)“诗歌素描”:对“理解、感悟”的评价

朱成广老师认为,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基础,决定于其对诗歌的理解,而其理解又是立足于对诗歌意境的把握和再现。对诗歌语言的阐释和转换,无疑是走进诗歌的一项重要手段。当代散文家曾冬在其《唐诗散步》一书中,对脍炙人口的唐诗,用散文的语言进行改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读和阐释诗歌的新的方式。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许淡淡的泪痕。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千里迢迢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深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度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把你装扮得那么年轻,那么美,就像许多年前掀下红盖头的那个晚上。

朦胧中,抓起你柔弱如水的手,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依靠。我拥附在你的耳边,温柔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秋夜,那场淅淅沥沥的雨。

因此,朱成广老师强调,在学习方式设计和评价的过程中,设计“诗歌素描”这一形式,即以学生对诗歌的阐释理解为手段,让学生将诗歌语言转换成散文语言。学生所写的文字,可以作为评价其对这门课程了解程度的一个参照。

“诗歌素描”要求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这种语文能力的训练,不但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

(二)“我最喜爱的一句诗”:对“鉴赏、审美”的评价

朱成广老师认为,理解诗歌的目的是学会鉴赏,学会审美。鉴赏诗文语句,提高审美能力,发现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表达出学生自己对诗文的独到感受和创造性的理解,也是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选修课的考查要体现出选择性,从“我最喜爱的一句诗”的鉴赏入手,无疑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我最喜爱的一句诗”,既可以适用于古代诗歌的教学和评价,也可以用于现代诗歌的教学和评价,朱成广老师举了一个鉴赏现代诗歌的例子:

你在我的船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舒婷)

双桅船因海岸而安闲,海岸因双桅船而精彩。

一只双桅船,一条海岸线。是“缘”将我们连在一起。就如同灯塔,是失落时的安慰;又如同海港,是痛苦时的勉励。

朋友,无须时刻相伴,也能让人生多一份精彩;人生无须有多少精彩,有一位知心的师长,便能铭记终生。

也许一年后的我们,会像双桅船一样各奔东西;也许人生航程上,等待我们的是险滩暗礁、狂风暴雨,只要在你的视线里,我便能鼓足勇气。(二班 刘兴华)

(三)“感动中国”古代诗人颁奖辞:对“探究、应用”的评价

《标准》指出:“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朱成广老师认为,“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包含了更高层次的鉴赏要求,是在“知人论世”基础上的对文本、对作家的再认识、再评价,是属于“探究、应用”层级的高要求。

以下是朱成广老师例举的学生为诗人李白写的“颁奖辞”:

一壶清酒,挥洒出一片豪放,一支墨笔,涂抹出大唐的盛世之风。在文学的长河里,你是一朵奇葩,你的诗,是这奇葩永久的芬芳,踏着水中的月华,你已远航。(五班苏晓林)

醉卧长安,那是你的无奈;壮志难酬,那是世俗的失败。淡淡墨痕,抒写着前无古人的豪迈;滴滴香酒,浸润着失落的雄心。把酒问天,叹人生无奈;豪情一笔,诗传万古流芳。(十四班 夏云云)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用浪漫主义诠释了幻想的美丽,展现了虚无漂渺与空灵,让我们在品味他的诗的同时,也在仙境遨游一番。奇幻与绚丽包围着我们,那是一种独特而奇妙的享受。“诗仙”的称号赠与他这个浪漫的诗人,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十八班 刘凤阳)

他是盛世游子,拿着酒杯走遍了大江南北。把酒望月,昨天他被风风光光迎进皇宫,今天他却挥了挥衣袖,潇潇洒洒在外独自游荡。举杯消愁,玉盘珍馐他不看一眼,仕途与他无缘;对酒当歌,诗,酒才是他的挚友。他是中国诗史上的辉煌奇迹,他是中国诗的代言人!(二十七班李哥栋)

上述评价方式,其实也可看作是“学习方式”。朱成广老师指出,这些评价方式或学习方式的设计,也体现了对诗歌学习的不同层级:“诗歌素描”主要着眼于对理解和感悟的评价,“我最喜爱的一句诗”主要着眼于对鉴赏和审美的评价,“感动中国”古代诗人颁奖辞则是对探究和应用的评价,这所有的评价都是在活动中展开的(下文将要论及的“学习诗歌的戏剧化方法”则提供了另外一种活动式评价的方法)。从理解到鉴赏到探究,能力逐层递进。如果再加上“诵读”的运用,就是极好的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设计。学生按照这些要求做下来,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肯定能更上一层楼。如果将学生学习过程的成果汇集起来,就是“档案袋评价”的原材料。全班的好文章汇集起来,就是一本学生的“代表文集”,或者说是校本教研记录。

朱成广老师强调,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和评价,自身的语文素养会得到发展和提高,在学习、感悟、鉴赏的过程中,同学们也学会了将丰富的文化宝藏运用到写作中去,吸传统精华,抒自我胸臆,会使语言机智中不乏冷静,活泼中不乏典雅,多一份古典之美。即使面对统一考试,也能应付自如。

(四)活动化评价案例:“学习诗歌的戏剧化方法”

“应用、审美、探究”能力是高中语文学习应当具备的三种能力,朱成广老师认为这三种能力的培养都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来进行。他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编译的《有效的学生评价》一书提供的“读者学习诗歌的戏剧化方法”为例,给我们探讨“诗歌”系列选修课的“活动化评价”提供了一个参考:

选择一首诗歌。

将这首诗歌与相同作者的其他诗歌进行比较。

设置朗读诗歌的背景和环境,例如可以运用古典音乐或者爵士乐来表现诗歌的基调。

朗读的同时可选择运用一定的道具。

和一个同伴共同练习,并提出更好的表现诗歌的建议。

准备一系列供讨论的问题,以激发听众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如可以一起探讨诗歌的意思、格调、意图和形式等。

给那些对你的表演进行录像的人提出一些书面的建议。

邀请你的家人和朋友参加诗歌朗诵会。

(学生们也可以安排一场自创诗歌的朗诵晚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己设计朗诵诗歌的意境,并且和听众针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例如讨论相似诗歌的不同风格,以及他们为什么选择这种形式而不是其他形式去表现一定的含义,产生某种效果。)

传统评价方法对诗歌学习的考查无非是通过以下形式进行:让学生分析特定的诗篇,分析诗歌的意思,探究作者的意图等。而上述的评价采用戏剧化的方法,运用读和写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同时反映了学生们的天赋和能力,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可获得应用于真实生活世界的知识。

朱成广老师指出,高中生语文学习评价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特别是过程性评价,我们对它的认识还很不足,有待于不断地研究,澄清概念上的模糊,设计更多更好的工具,在实践中恰当地加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既体现课改的理念,体现母语教育的价值取向,又能适应现实课程环境的要求,走出一条真正促使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路径。

朱成广老师强调,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既要着眼于人——即将成人的高中生人格心理发展的需要,又要着眼于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以便应对未来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还得满足使他们在面对高考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需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应是高中生语文学习评价的终极追求。

[作者通联: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诗歌教材评价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材精读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