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晓真
摘要:本文通过讨论科学以及科学的一般品格的问题,揭示文学理论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进而肯定文学理论具有科学性,并且指出科争性才是它的安身立命之所。本文还就如何保持文学理论的科学性提供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文学理论科学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I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017-02
一、文学理论的背景
在中国人们普遍把科学看成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工具。这与“科学”一词在中国产生的背景分不开。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系统引进西方文化。它的动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所以引进的是坚船利炮和支持坚船利炮的知识体系,这套被引进的知识体系最初被译为“格致学”。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之交被正式定名为科学。这种译法来自日本,取“分科之学”的意思,以区别于中国传统的文史学不分的博通之学。由此可见,中文“科学”是作为特指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概念而被引进来的。然而,这一观点未免把科学看得过于工具化、过于功利化了。这也就降低了科学的真正内涵。既然“科学”一词来自西方,那我们就追本溯源,看看在西方的文化语境中的“科学”。科学不是自然的产物,它本身原是一种人文理想,是文化,而且是特定文化的产物。人类最早的科学概念产生于古希腊,因为古希腊有充分发达的主客二分的语境,有要求全面揭示自然的内在理性秩序的一种价值理想。科学的发生,出自对自然的好奇与理性求知的态度,与利用自然和生产力无关。从词源学上来说,“英文的Science,法文的science,德文的Wissenschaft含义并不完全一样,它们都来自拉丁文的sci-entia,但或多或少有所转义。拉丁文的scientia继承了希腊文episteme的含义,其意思是‘知识、‘学问。自它的各个欧洲语种的相应单词,都禀承了这个义项,但又或多或少有所偏离。英文偏离最多,scieilee通常并不指一般意义上的‘知识(英文里有另外一个专门的词knowledge),而是指像物理、学这样一些‘自然科学(nature science);法文和德文偏离得少一些,其中德文基本上保存着与scientia一样的意思从构词形式上与英文的knowledge完全一样),并不特指自然科学,也包括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因此,我们可以说德文的Wissenschaft比较好地保存了希腊文episteme和拉丁文scientia的原始意含。至此,我们便提出了西文语境下的两种‘科学概念:广义的科学指‘知识、‘学问。可以用德文Wissenschaft来标志,狭义的科学指‘自然科学,可以用英文的science来标志。”
在区分了广义科学和狭义科学的概念之后。我们就要寻找科学的一般品格了。吴国盛在2007年第10期的《博览群书》上发表的题为《什么是科学》的文章中对科学的品格做出了规定。他首先在明确希腊知识传统与中国学术传统的过程中找到了西方广义科学的品格,然后又说明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区别和联系。他认为西方(广义)科学的品格是对严格的确定性知识的追求,对内在固有的理路即理性世界的开掘,对批判、质疑、论证的推崇。这些品格在西方狭义的科学中得到突出展示。也就是说,推理、论证、证明、演绎,是西方科学(学术)突出的方法特征。近世哲学大家康德说:“任何一种学说,如果它可以成为一个系统,即成为一个按照原则而整理好的知识整体的话,就叫做科学……只有那些其确定性是无可置辩的科学才能成为本义上的科学;仅仅只是具有经验的确定性的知识只能在非本义上称之为学问(Wissen)”,所表达的就是这种广义的科学概念。
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是近代从广义的科学中分化出来的,它们不再是博通之学,而是专题化的‘研究。吴国盛认为两者的区别是:“它们的研究对象不同:人文科学面对人的精神世界,自然科学面对物质世界。它们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人文科学主要面对经典进行‘文本诠释,而自然科学走上了‘数学+实验的实证道路;前者追求历史性解释,后者探索因果性说明。”
在明确了关于科学的种种问题之后,我们就会破除唯自然科学是为科学的认识迷雾,明确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是科学,只不过它们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有所不同。只要是符合科学的一般品格的,我们都可以说它具有科学性。进而认识到科学性才是文学理论的安身立命之所。下面就对此进行说明。
二、文学理论的特点
文学理论首先是一种理论。那什么是理论呢?卡勒在他的著作《文学理论》中给出了答案。他认为:
1、理论是跨学科的——是一种具有超出某一原始学科的作用的话语。
2、理论是分析和话语——它试图找出我们称为性,或语言,或文字,或意义,或主体中包含了些什么。
3、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是对被认定为自然的观念的批评。
4、理论具有反射性,是关于思维的思维,我们用它向文学和其他话语实践中创造意义的范畴提出质疑。
我们可以看出理论的重要品格是具有自反性和是对常识的批评。文学理论作为理论的一种,它也具备这两种品格。所谓自反性就是不断回头看走过的路,是“我思主体对思本身的再思”。这种“挖掘研究对象的内在理路”的做法就非常符合科学的精神。而第二种品格一对常识的批评,就更符合科学的精神了,因为你要做到批评常识,就需要推理、论证、证明、演绎,需要研究者之间相互质疑相互批判,这些甚至和自然科学的做法完全吻合。这样看来,文学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很具有科学性是毋庸置疑的了。
而文学理论的科学性引起争议是因为文学理论研究的对象是文学。我们知道,文学的主观伫很强,因此有些人就开始怀疑文学理论的科学性了。其实他们还是把科学和自然科学给混淆了,拿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来和文学的特点进行比较。每门科学都有它独特的研究对象,文学理论研究对象的独特性正是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科学的表现。那么,文学这一独特的对象它的特点有哪些呢?
首先,它是事实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文学作品虽然是一种高度主观化的东西,但它同时也是一种客观存在这是谁也抹杀不了的事实。正是因为有了大量文学事实的存在才有了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的文学理论,也就是说文学事实先于文学理论而存在,这与自然科学中研究对象先于理论而存在的事实是一致的。但文学现象又不仅仅是一种客观“事实”,它与自然事实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是有价值因素的,是一个以人的内在精神为基础,以文学、文化传统为负载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韦勒克曾强调,“真正的文学研究关注的不是死板的事实,而是价值和质量”。文学作品“是一种由各种价值构成的整体,这些价值并不依附于结构而是构成结构的真正本质。一切试图从文学中抽去价值的努力都已告失败并且将也会失败周为价值恰好就是文学的本质”。文学是“事实”和“价值”的统一,这是文学理论研究对象的独特之处。
从另一方面来说,虽然文学理论必然具有价值倾向性,但其
特点在于它决不是体现为完全的个体的好恶,而是主要通过提供关于文学的一般原理、标准、法则和规律来实现的。它的价值性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个人批判,它需要经过思辨、推理、证明来给文学提供一般的原理、标准、法则和规律,而且这些还要符合当时的文学事实,能为人们所信服。所以,我们不能把文学理论的价值倾向性作为文学理论不具有科学性的理由。
其次,文学是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文学是一种心灵的想象性、创造性的活动。很容易被人想成是纯粹精神性、纯粹主观性的活动。其实,文学活动和物质生产一样,需要对生产技术、原材料等等有比较好的掌握和运用才有可能生产出优秀的艺术品。从“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也是文学理论需要关注的内容。现在影视文学、网络文学等新型文学的出现更是显示了艺术生产对技术、工具的依赖。自古以来,很多文学理论都对文学的创作技巧、文学欣赏做了研究,市场上出现的关于文学写作技巧的书正是显示了文学理论作为方法上的工具的意义。
但是,文学理论作为方法并不仅仅局限于审美形式的手法、技巧方面。文学理论的意义就在于它们提出的观点或论证具有启发作用,能为人们在解释文学活动的意义、本质、文化价值、精神作用、公众经验与个人体验,以及文学的历史力量与个人经验的关系时提供借鉴。研究文学理论不仅是要得到关于文学的“真理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回到人类本身,帮助人们更好地建立生活。文学理论存在本身就担当着一种价值,就是为了人性本身的完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按照康德给科学下的广义定义,知识的系统性是科学性的重要方面。即一套首尾一贯的术语的创立是科学固有的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而文学理论是有自己系统的知识体系,也是有着自己的一套首尾一贯的术语的。文学理论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进行的,它的系统性表现在这些要素不是机械地组合起来,而是有系统地、合乎逻辑地组织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概念、范畴来建立理论。纵观古今中外流传下来的文学理论,无不是这样。
研究科学的目的就是在变动不居的世界中运用理性找到一些规律,找到事物的本质。我们可以对找到的本质规律,即那些科学成果提出质疑,但不能否认在变幻莫测的宇宙中,是科学思想确立了支撑点,确立了不可动摇的支柱。就文学理论来说。它给我们提供的支撑点和支柱就表现在它能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提高人类精神素养,帮助人们更好地建立生活。
综上所述,文学理论作为理论的一种固然可以说它是一门科学。就是从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来分析,它也是一门科学。而文学理论要向前发展,要走向真正的深化拓展,坚持科学性才是它的正确选择。那如何坚持科学性呢?
三、文学理论的研究
坚持文学理论的科学性,实际上就是要把文学理论当作科学来研究。董学文指出,研究文学理论要“使它成为观点彻底而严整的体系,成为深刻而较少片面性的学说,使它成为有价值的代表性见解的直接继续就是为了使文学理论成为有效的方法,并杜绝把它说得‘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以外去;即便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也要防止‘用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态度去对待它。因此,从事文学基本理论研究,一定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实现学科自身的科学性,努力在联系文学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发挥创造性功用。
在目前的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说有的学者认为只要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或想法就是文学理论了,但这样的文学理论过于随意了,只是学者个人的高级娱乐活动;有的学者则在自己的文章中大量运用晦涩的、从西方传过来的新名词,普通读者根本不知所云,他们的文章成为自说自话的没有生命力的东西。
鉴于这种种情况,我认为要坚持文学理论的“科学性”首先就要做到从研究对象本身即从文本出发,不能成为自说自话、主观臆断的理论,以文本为根据来言说。在关注具体的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同时,文学理论还要思考探讨文学中的一些基本的重要的深层次的甚至是本质性的问题,否则文学理论就难以真正的深化拓展。
文学理论作为一种人文科学,它的确存在着与自然科学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要根据文学理论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找到适合它的正确方法。不能采用和自然科学一样的实证主义的方法。保持文学理论自身的科学性,任重道远,我们要多反思、多质疑,引导文学向回到人类本身、帮助人们更好地建立生活发展,完成文学理论自身的人文精神守望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