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
[摘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变革。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应怎样转换,教师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成为许多教师的困惑。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阅读 阅读方法 阅读成果
作为一名年轻的一线教师,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潜心摸索,在无数次的尝试中得出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课堂上注重方法指导
1.课前预习明确具体的提出要求,如:(1)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用词说话,目的在于积累运用字词。(2)读熟课文,理请作者的写作思路,能复述课文,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感知。(3)记下自己的收获(也有时让学生试做课后题),目的是让学生明了自己已经学会了什么,有成就感。(4)搜集相关的资料,目的是使学生拓展学习资源,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利用资料信息的能力。(5)每小组提出一个不理解的问题。“提出一个不理解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困惑有所了解,从而明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怎样使学生明了自己在一篇课文中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困惑。每组提一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在争议、选择中解决一些简单的、价值不大的问题,保证提出的问题数量少且质量高,也发挥了优秀生对后进生的帮教作用。在这一环节,可以要求学生多用速读、默读。给足够的时间,把学生能自己学会的都让学生自己学会,个人提出的问题尽力在小组内解决掉,这样保证了学生提的问题数量少而质量高,使课堂教学省时高效。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的学生在新课程中,发现问题不仅是为教学中解决问题服务,发现问题本身就是教学目标。因而我让学生认识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如果提不出问题说明教学出现了大问题—学习的过程要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学生学习就失去了“出发点”,教学就会失去明确的方向,就不能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3.控制学生提问的范围——围绕单元、课时重点提,这样争取把学生的问题和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相联系。把预习检查改为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交流。利用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学习;通过学生交流,让学生在倾听中获取知识。新课程要培养“教师式的学生”,我觉得不一定要学生到讲台上讲解才是“教师式的学生”,发言人心中有其他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所得说给其他学生而不是教师一人听,其他学生心中有发言人,认真倾听发言人从中获得知识,也就是在培养“教师式的学生”了。
归纳、整合学生所提的问题,作为教学目标,由于教师事先指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基本范围,学生的问题也就基本扣住单元、课文学习重点了。问题从学生中来,可以使教学方向明确,和学生实际相联系,避免教一些“不教也会的”,还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疑难的方法,运用学生的方法解决疑难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帮助、引导,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怎样促进学呢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们怎样去辨明方向”。所以问题归纳整合后作为教学目标,我不急于讲解,而先让学生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用学生所想的办法去解决问题。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在知识更新很快的今天,学会探究知识的方法更重要。这个好处不必等到学生毕业后学生体验到,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我就体验到了其中的好处——学生学会了,我轻松了。
拓展迁移。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这两点根据课文特点选择一点进行即可。拓展迁移是在学生理解好所学课文后再读一篇或语言或写法或主题相同或相似的文章阅读。目的在于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巩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实现课内和课外的对接。
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的说是得益于课外;古诗亦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即要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要求我们在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益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阅读的视角伸向课外,伸向社会,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的阅读实践机会,并在这种阅读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以推动其它各类学科的学习,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二、课外阅读展示成果
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把课外阅读与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结合起来,还学生以学习主体的地位,增强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特别是语文学习的能力。做法如下。
1.开设阅读课。分自由读与集中读两种形式。开设阅读课,计划集中阅读与泛读相结合。泛读即组织学生在一定的主题要求下,自由地开展相应的阅读;集中读即在课堂上开展专门性的文章品读或作品介绍、欣赏等。
2.开展课前五分钟“美文欣赏”。即在每节语文课正式上课前五分钟内,由学生轮流介绍其在阅读中读到的优秀文章、作品或阅读感悟等,每次一人推荐,几人谈感悟。
3.每位学生建立专门的阅读笔记,根据学生的阅读量或笔记的摘录情况,阶段性地进行展评,相互交流,以相互借鉴阅读经验,同时评出阅读的积极分子,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
4.开展手抄报、文史名著知识竞赛与开展课外阅读有关的专项性实践与评比活动。对优秀作品、先进人员予以表扬奖励,以调动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搜集材料的积极性,形成良性的阅读态势。
5.利用主题班会或专项阅读课开展以名著、作家、作品、名言、名句为中心的小组知识竞赛,让学生具体感受到阅读的益处,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兴趣。
6.动用测量杠杆,在试卷中更多地增添课外阅读材料,以充分体现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死钻课本中走出来,注重自身知识面的拓展,注重平时阅读的积累与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