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及路径探讨——以民办高校印刷技术专业为例

2009-12-11 09:33
商情 2009年28期
关键词:社会实践现状大学生

范 悦

[摘要]社会巨大进步的今天,大学校园与社会仍有着很大的差别。从校园走向社会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必要的社会化准备作为过渡的前提条件,社会实践则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化准备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使其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本文根据多年一线工作经验,以某民办高校印刷技术专业为例,对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社会实践教育工作的现状及路径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引起同行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现状

一、准确评估民办高校社会实践工作现状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实际能力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高校都将培养学生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作为增强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呈现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和多样型方向转变,实践活动本身更加凸显知识化、专业化。印刷技术专业为了使大学生的能力尽快适应社会发展,应对日益残酷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使学生的能力向社会所要求能力的拉近,围绕新闻、传媒、出版、印刷开展文化支教等“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经过几年的努力,本专业的师生逐步探索出了适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模式,并结出了一些成果。

1.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特点表现

(1)结合专业,做到学以致用。无论是暑假还是平时,无论是教学计划内还是教学计划之外,我们都将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实践基地的建设、支农支边、服务社区、就业实践都将“紧扣专业”作为重要原则。

(2)内容丰富,做到全面细化。从学生入学之初、从进行入学教育开始,我们就从不同侧面、不同教育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从服务与学校培养目标、到最终服务学生个体成才的角度,设计活动内容。

(3)领导重视,做到保障支持。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专门成立领导小组,从人员选配、计划制定、监督管理等方面都强有力的支持。

2.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存在的问题

(1)经费短缺,效果局限

虽然我校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投入,但距离社会发展、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还有一点距离,这极大地影响了社会实践工作的发展。有些好的实践项目或主题实践内容就是迫于投入的不足,致使最终效果受到了局限。

(2)认识不足,行动滞后

很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存在误区,据我们进行调查问卷统计,82%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重要,而17%的学生认为一般重要。在实际工作实践单位调研时,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由于主观意识不到位,很多学生拈轻怕重,沉不下去。

3.社会组织对社会实践及实践能力的认识现状

工作单位对社会实践认识随着大学生招生规模的日渐扩大,大学的生源成分越来越复杂,读书的目的呈现多样性,我们通过对学生历年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主要体现为有责任意识、主动意识、奉献精神等。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工作经验和能力,非仅靠学历,而经验恰恰是不少大学生就业的软肋,据我们观察,有实际工作经验或“准”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显然更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他们在就业时表现出比其他同龄人明显的优势。因此,高校纷纷加强社会实践教育的投入,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在实践中成长、成熟。

二、充分认识民办高校社会实践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

1.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载体

大学生要做好走向社会的充足准备,尽快地实现角色的转变,在校期间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强化社会实践,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到,“要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要在提高实践本领上狠下功夫,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2.社会实践是培养在校大学生勇于担当、奉献社会的课堂

在大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也不仅仅要培养学生具有承担社会责任、奉献社会的意识和品质,而且应采取措施以使学生们力所能及地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服务社会和人民。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勇于创新民办高校社会实践教育的途径

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中去。诸如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实践和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开展“三下乡”和“进社区”活动,使他们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逐步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使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经常化、常规化。

1.树立“突出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理念

作为民办高校的教育者应该根据国家的形势、社会实际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教育教学理念。民办高校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己育人的质量,必须要建立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融合的新的教学理念,即努力做到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局面,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转化为素质的能力,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化水平,使大学生逐渐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性”社会人。

2.树立对社会实践的正确认知

据调查,很多用人单位对于当今大学生的评价是,对社会认识过于简单和片面、对知识掌握过去本本和教条。很多大学生将社会实践简单地等同于公益活动、社会见习等等,从主观上缺乏重视,从客观上缺乏实际的规划,没有将社会实践与自己成人、成才紧密结合起来,这种认识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顺利进入社会。

3.加强社会实践氛围的营造

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是枯燥的,单就印刷专业学生来讲,最基础的知识学习起来也很是吃力,很多课程用学生的话来说就像是在学天书一样。许多工科课程对他们来讲就更是抽象,学完了也忘没了。为此,在实践中,我们尝试了开展了设计“印刷之光”宣传长廊活动,将它作为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要求全部工作由学生自行设计、排版,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许多学生彻夜查资料,不会排版重学方正飞腾等编辑软件,正是通过此种教育形式的实践,许多学生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夯实了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准备工作。

4.突出校企联系

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的功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更多机会进行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我们在实践中围绕教学质量建设目标、学风建设目标,坚持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一是充分发挥了学院和企业教学场所、教学(生产)设备优势。二是引进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任教,教学针对性强,解决了双师型教师难题,并使校、企资源得到有机的整合与共享。三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了遍布吉林、辽宁、北京等地稳定的校外实习与就业基地,为学生的实践与就业工作提供了平台与保障。

新生入学后,我们会组织“周六、周日的社会实践体验”企业一线勤工助学活动,对表现突出的“敬业奉献”“勇于创新”典型予以表彰,再颁发“企业专项奖学金”和加盖“企业和学校”双章的“社会实践证书”来增加学生自信心和就业含金量。一系列措施在学生中反响非常强烈,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不但看到了自己哪些方面的欠缺,更明白不能把自己看得和想得过高,而应把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缺什么统一起来考虑,更能沉下来从基层和实践开始,从而瞄准市场的用人取向提升自我。二是建立社会实践小分队。近几年,我们社会实践小分队《吉林印讯》“人印工作室”一直承办省新闻出版局内部刊物《吉林印讯》报刊的编辑制作工作。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用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来占领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通过正面的理论教育途径来实现,同时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生活,闻道、知道、悟道,从而提升。

5.创新其他社会实践形式

在实际工作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学习任务以及未来就业目标,按年级、按主题进行社会实践教育、安排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社区了解社会,增强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操,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增强了其活动能力和参与沟通能力;可以尝试社会调查,通过选定调研目标,设计问卷,通过交流和访问,获得与调研题目有关的信息和数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本专业、行业发展前景和困难,缩短社会化进程;可以尝试兼职工作,这是学生了解社会、磨练意志的重要途径,更有利于知识向能力和素质的转化。

总之,在社会实践中与人民大众的广泛接触,使其在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去了解人民,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意义,学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树立法制意识、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与社会现实的融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认识社会,认清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找出自己身上的差距和不足,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担当新的社会角色作好心理准备、思想准备、专业准备和生活准备,提高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各种能力,因此,作为包括民办高校在内容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研究和实践,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做好充足的理论和实践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王立仁.问题与对策—大学生活进行时.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现状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