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有关问题的思考

2009-12-11 09:33王文霞
商情 2009年28期
关键词:扩大内需金融危机货币政策

王文霞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一直存在内需不足,消费不旺的问题,主要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自去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外部消费环境明显恶化。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关键词]扩大内需 金融危机 货币政策

一、内需不足的原因

1.无钱消费

近年来,内需不足、消费不振的话题被不断提及,成为经济增长中最大的障碍。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内需其实是不用“拉动”的,因为“内需”人人都有,关键在于口袋里有没有钱。

经济增长而居民不增收的现象已经持续多年,广大人民并没有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初次分配的不合理、劳动力价格被长期压抑,各种要素没有充分地参与到分配体系中。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5,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如今中国20%的最贫困人口收入份额只有 4.7%,而20%最富裕人口收入份额则高达 50%。初次分配不合理,税收也起不到多大的调节作用。中国个人所得税中,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的纳税额占税收总额的65%以上,而高收入者的纳税额只占30%左右。相比之下,美国10%的最高收入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税比重的80%以上。中国这种税制安排,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税收本应起到的公平收入分配的作用。

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呈现不断加大的趋势。值得重视的是,如何让8亿农民迅速富裕起来,是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关键所在。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大量的民工回到农村,形成了隐性失业。当务之急是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全面启动农村改革,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真正使农民成为启动内需的生力军。

2.不敢消费

动荡的国际经济环境促使中国政府将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寻求内部需求的扩充。然而,教育、医疗、住房这三座大山挤压了居民在消费上的支出,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让人不敢消费。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广大农民的保障体系非常薄弱。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养老责任一直由家庭承担。事实上我国中央财政支出只要拿出2%,就能建立一个低水平、全覆盖的农民养老保险体系。

社保不完善导致中国陷入另一个“消费怪圈”:保障不足——不敢消费——高储蓄——高投资(非民生方向)——民生供给进一步被挤压——更不敢消费。因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提高内需、刺激消费的重要途径。

3.不愿花钱

在我国现阶段,消费环境缺乏诚信和竞争的无序化也迫使消费者捂住了钱袋。一些销售者和生产者虚假宣传、设计陷阱、偷换概念、隐瞒真情、混淆标准,诱导消费者掏钱购物,上当受骗。这些非收入的消费环境因素对城乡居民的消费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使得已经拥有的消费需求支付能力得不到充分释放。尤其是近期发生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更是一次次重创人们的消费信心。因此,有人提出,面对这种情况,单纯靠增加收入并不必然会导致居民消费开支的扩大,而消费环境的有效改善,对促进消费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优化消费环境中,有效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是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在我国,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政府方面的维权力度亟待提高。可以说,消费环境中的这些不和谐音符,已严重制约了国内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导致消费者不愿花钱。

二、如何有效扩大国内需求

1.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是决定经济能否正常循环或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此,要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要完善汽车消费政策,加快发展二手车市场和汽车租赁市场,引导和促进汽车合理消费。要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便民消费,加快发展旅游休闲消费,扩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积极发展网络动漫等新型消费。要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要加快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要加强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要抓紧研究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消费信贷。要做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工作,把补贴资金用好用活,使企业增加销售、农民得到实惠。

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因此,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采取综合措施,大力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形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合力。一是努力开拓农民的内部增收空间。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降低农民的经营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根据农业生产成本变动情况,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并逐步完善补贴机制;密切跟踪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灵活运用多种手段,使农产品价格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特别要进一步完善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增加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二是积极扩大农民工就业,稳定、拓展农民外部增收渠道。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督促企业及时足额发放工资,妥善解决劳动纠纷。对于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要根据有关政策,使其与员工在双方平等协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在岗培训等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要在扩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事业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农民工;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大规模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健全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以扩大农民工就业增收空间。

2.保持投资较快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认真实施汽车、钢铁、造船、石化、轻工、纺织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着力解决这些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要通过发布信息、加强引导,支持社会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鼓励企业增加研发和技改投资。要促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软件和创意产业发展,拓展新兴服务领域。要选择一些带动力强、影响面大、见效快的项目抓紧开展工作,争取尽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支撑产业振兴和经济长远发展。

与此同时,广大企业要积极行动起来,加紧调整产品结构,努力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服务。危机中有商机,重要的在于企业如何把握。从一些企业的做法与经验看,在逆境中开拓市场,一是要加紧调整产品结构。要深入研究市场,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加大调整力度,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着重开发市场占有率高和竞争力强的产品,并且着眼未来,大力开发市场前景好和竞争优势强的产品。二是要加紧提高产品质量。由于需求不振,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企业只有下大力气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出更加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夯实竞争基础,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三是要加紧降低生产成本。要严格控制费用开支、压缩运营成本,这样既能够提高企业收益水平,又有利于增强产品的价格优势。

参考文献:

[1]应对危机好措施收入保障是刺激消费的基石.中国经济网,2008.

[2]经济出现好转当前扩大内需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中国经济参考报.

猜你喜欢
扩大内需金融危机货币政策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我国扩大内需的必要性和政策分析
公允价值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其推动因素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浅析金融危机化解救助的效果
论我国扩大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
曾荫权谈金融危机中的亚洲经济
金融危机扑克牌“通缉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