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彦芳
太阳光照图本身所包含的知识点就多,如果与经纬网图相结合,就能集地理基础知识于一图。光照图的正确判读既考察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又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思维特色。因此光照图成为多年高考的重点,也成为困扰学生的难点。
以往的教学,教师多采用多图一讲,即将光照图的侧视图、俯视图,圆柱投影图、斜侧视图一起展出,把光照图的判读规律逐一落实到每一幅图中。这种教学过程利于学生对单一知识点的巩固掌握,而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多为一幅光照图,不利于学生对光照图判读规律的系统掌握。要突破“太阳光照图”,让学生亲手“画”一个简单的夏至日侧视图,利用该图讲解规律,再多图巩固,利用变式图提高。可有效突破该难点。
利用夏至日侧视图,首先让学生判断南北极,然后确定晨昏线。夏至日晨昏线,关键抓住四个特殊点:①晨昏圈与赤道的两个交点-定在6时和18时经线上;②晨昏圈与北极圈的切点(夏至日在时间为0时或24时经线上,冬至日在12时经线上);③晨昏圈与南极圈的切点(夏至日在时间为12时经线上,冬至日在0时或24时经线上),然后将这4点连成弧线即为晨昏线。在夏至日侧视图中晨昏线必过球心且与太阳光垂直。在图中只能出现晨线或昏线。利用晨昏线可以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12时的经线,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的纬度和晨昏线与纬线切点所在纬线即极昼极夜的边界纬线的纬度互为余角。知道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就能推出北(南)半球的日期、节气、季节。晨昏圈与赤道的两个交点一定在6时和18时经线上,晨昏圈与北极圈的切点(夏至日在时间为0时或24时经线上,冬至日在12时经线上)、晨昏圈与南极圈的切点(夏至日在时间为12时经线上,冬至日在0时或24时经线上),然后就能确定地球上任意地点的地方时和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再用日出、日落的地方时求算该地昼长:昼长=(12-日出时间)×2或昼长=(日落时间-12)×2。利用直射点的纬度,计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将这些规律讲解完后,让学生画北半球俯视图,提醒学生注意晨昏线的形状和与赤道的交点。然后让学生说出图中的信息,这就等于又让学生巩固了一遍。让学生再画圆柱投影图,说出图中的信息,这就等于又让学生复习了一遍。
通过改变教学模式,让知识由浅入深、由简到难、以旧引新,使学生都能参与。通过一图学习、两图巩固、多图提高,可有效突破知识难点。
考题回放:
例1.(2001年高考地理)图(图略)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1.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A.7日4时 B.8日8时
C.7日8时 D.8日4时
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
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解题思路:本题为光照图的经典试题,采用的是“将文字叙述条件与光照图、日期图图上条件结合考查”“将光照图、日期图放在一幅图中考查”的常见方式,考查的是光照图中的两个最基本的问题——时间和季节问题,试题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是依据解题思路用好图文中的信息。第1题属于时间与季节问题的综合,两条虚线中一条“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说明其一定为b线,因为日期分界线只能是经线,则a为晨昏线;“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时间为7月初,说明北极附近极昼,a只能为晨线,a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甲为8时,b为10点;b为日期分界线,可能是180度经线,也可能是0点经线,由于b为10点,所以只能是180度经线,则b线西侧的甲为8日。第1题答案为B。第2题属于时间问题,通过180度经线为0点这个参照点可以粗略算出美国东部安大略湖畔(用西8区时间)的时间约为下午18点左右。
答案:1.B 2.A
例2.(2005年全国文综卷3)2005年3月28日23时9分(东7区区时),印度尼西亚的尼亚斯岛附近海域发生8.7级强烈地震。不久又相继在该岛西略偏北100千来海底和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发生强烈余震,这些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该8.7级地震发生时,纽约(西5区)为()
A.29日10时9分
B.27日11时9分
C.29日12时分
D.28日11时9分
解题思路:本题体现了近年来将生活现实作为考查背景的命题特点,属于无图考图。试题难度不大,运用时间问题的换算方法,纽约在地震发生地西12个时区,减12小时即可。
答案:D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宣化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