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9-12-11 09:39韩伯英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4期
关键词:质疑探索创新

提 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 质疑 探索

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改进教学方法,变被动为主动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存在着包办代替现象,不是让“学生走向知识”,而是让“知识走向学生”,老师唯恐自己讲的不够细、不够深,可是恰恰是老师的辛勤,让学生形成了不爱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敢于放手,根据对学生的了解,要敢于对某些知识少讲或不讲,设计题组,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探索,把知识的获取过程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学生探索中遇到了困难,给学生以帮助或方法指导。

因此,在学习和继承传统数学知识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羁绊,在前人经验和智慧的基础上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质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新课导入时,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提供可能。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角色互换,培养创新意识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

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教学模式。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

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习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通过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而产生“新的结果”。就是说,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中产生,并在学生主动探索中不断加以完善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则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

四、在课堂教学中强化自我

课堂教学创设情境很重要,但情境不是谁都能创设好的,情源于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注意平时多积累素材。另外课改下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勤奋学习,提高把握教材的能力,还要博采众长,广泛涉猎,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才能导学有方,满堂生辉。所以,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素质,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做一位优秀的教师。

五、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有研究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1.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2.利用数学生活中实际问题如股市、基金、利息、打折来培养学生的兴趣。3.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设计开放性习题,进行思维发散。开放性习题,往往答案不固定或条件不完备,能引起学生思维发散。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训练思维发散,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因此,在解题教学中,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于过程中形成创新技能。

六、数学教学呼唤创新教育

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教”向“学”的过渡,营造适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

总而言之,从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势在必行,而它又是关系全社会 的系统工程,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因此,我们一定要将影响素质教育发展进程的诸多因素协调一致,加大改革、调整的力度,减少滞后因素给改革带来的不利条件,使素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早日实现中共中央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所提出的战略构想。

参考文献:

1.范玉英.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第一中学

2.陈时见.课外的探索必须回归课堂,西南大学副校长

3.路甬祥.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作者简介:韩伯英,女,廊坊市第六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2000年6月发表论文《谈谈后进生的转化》,在中华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奖活动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003年论文《如何提高数学课四十五分钟效率》获河北省目标研讨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猜你喜欢
质疑探索创新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