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旁观者”的忧思

2009-12-11 09:39李伏龙
新课程·中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旁观旁观者冷漠

李伏龙

今天,在很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旁观者”。而且常常是在他人受到伤害时,或他人需要帮助时,“旁观者”们或“坐山观虎斗”,或静观“风云”,或“落井下石”……长此以往,处于其中的人们就如温水中的青蛙一样,将在道德冷漠的“文火”烘烤中走向堕落。

【案例】

有个九年级学生,站在一旁看两个七年级学生激烈交锋。当老师问他时,他满不在乎地回答道:“这算什么,我见得多了。”老师进一步问他:“你还见过许多这样的场面?”“是呀!”“都在哪里见过?”“当然是电视里呀!他们两个打架还没有电视里那样激烈,都没有动刀,也没有流血,一点儿都不好看。”听到这里,那位老师气得真想揍他几下……

【反思】

这些“旁观者”的行为值得每一个教育者去深思。或许我们压根儿就没想到,促成他们成为“旁观者”的诱因,却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电视。的确,坐在电视机前,手拿遥控器,可以随意转换频道,于是,世界上的各种罪行和苦难便直入他们的眼帘。应该说,太多相似的刺激,已让他们产生“同情疲劳”,于是,到最后自然变得无动于衷。我们的孩子便带着“旁观者”的心态和行为走入了生活中,成为了一个道德冷漠者。所以,案例中的学生显然就是深受电视影响的“冷漠旁观者”,他们给我们学校的道德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建议】

在讨论及引领中转变观念。长期的“旁观”,学生便会冷观一切世事,说不定有一天面对自己的亲人受害时也会无动于衷。我们教育者应及时开展相关的活动来唤醒学生的道德良知,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不道德行为采取自己力所能及又不至于殃及自己生命的行动。

根据情况,我们不妨以班为单位开展一些诸如讨论这种形式的活动。

比如,如果有一天你自己遭到伤害时,你是希望他人旁观呢?还是希望他人采取行动来保护你?……我想,通过这样的讨论,一定会让“旁观者”加入到“行动者”的行列中来。

当然,还应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讨论遇到类似的情况如何“为”的问题。比如,在不伤害自己生命的前提下,自己能解决的就挺身而出。不能解决的,必须采取其他行动,如离开现场去找其他有能力解决这种问题的人来,或打电话叫人等等。

2.家校合力进行引领

由于学生看电视大多是在家里进行的,所以,学校还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如,首先让家长认识到孩子过度看电视的危害性,要求家长引导孩子学会休闲,不把看电视作为唯一的休闲方式,并合理规定看电视的时间。其次,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看电视,鼓励孩子收看对他们成长有益的节目,并抓住电视里的一些现象,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此等等。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新田中学

猜你喜欢
旁观旁观者冷漠
安全生产没有旁观者
突然之间
东霞
旁观者
旁观者
旁观者之眼:外媒视角下的吴忠信主持十四世达赖坐床
旁观者,未必清
关注校园暴力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