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理德育渗透中的语言艺术

2009-12-11 09:39赵现琪
新课程·中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风趣德育情感

赵现琪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科学准确,通顺流畅,富有启发性。如果教师的语言自然生动、情感激越、幽默风趣,则能做到“春雨润物细无声”;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乏味、语意不详、言不由衷。则会“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德育渗透将达不到目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语言应该精雕细琢,讲究技巧。下面谈谈德育渗透中的教学语言的运用。

一、语言应该朴实自然,声声入耳

如果说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是一条“明线”,那么德育渗透就是一条“暗线”,教师只有运用娴熟的语言技巧,摆好渡,铺好路,才能“明”“暗”双收。因此,教师的语言应该朴实无华,犹如春风化雨,吹入学生的心田。教师的语言应该自然流畅,犹如潺潺溪流,激起思想感情的朵朵浪花。教师的语言切忌夸夸其谈,华而不实,且要注意德育渗透与知识传授同步进行,要避免跳跃式“说教”,否则不仅会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断档,而且会引起学生思想上的抵触情绪。

二、语言应该饱含情感,以情动人

学生一切美好的、高尚的情感,都不是靠平淡的说教获得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倾注感情的语言,往往具有动人的魅力。具有拨动心弦的力量。教师在讲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时,应该以深刻正确的,饱含激情的语言,自然流露出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审美情感,从而以情动人,以情激情,感染和煽动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的语言切忌故意做作,拿腔作调、情绪过激,否则,容易使学生烦躁、厌恶、影响教学效果。

三、语言应该幽默风趣,言近旨远

地理教材中,人文地理内容虽然比较枯燥,但这些知识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德育素材。因此,教师的语言应该诙谐幽默、生动风趣,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使课堂充满笑声,充满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在乐中学,在趣中学,这往往比枯燥的说教更见效。例如:在讲“城市环境污染”时,我看到教室环境很差,便笑着说,我经常出入这样一个地方:在一个混浊郁闷的空间里,“享受着”已浓缩了废热、废气、脚踏在废渣、废水的空隙间,目睹垃圾散落的地面,粉尘飞扬的黑板……。唉,看来我该带两样东西才行,一个是大墨镜,一个是大口罩,你们说是吗?学生听完后,先是面面相觑,马上便恍然大悟,自责地笑了,他们又开心又自觉地对教室进行了快速净化。教师这种信手拈来、言近旨意、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明白了环境保护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的道理。

四、语言应该新鲜真实,多听不厌

中学生具有求新求异的特点,如果教师能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精心组织语言,词汇丰富新鲜,句式变化多姿多彩。那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地理课上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时,如果这么说:我国有辽阔的沃土,富饶的物产;有逶迤的群山,广茂的森林;有澎湃的江河,丰富的宝藏。这怎不叫人自豪呢?下次说:我国经济建设,成绩斐然,东北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东南昔日的小渔村变成了一座座现代化的新城。昔日“胡天即飞雪”的大西北,如今有了一片片肥沃的绿洲,昔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大西南,如今有了一条条便利的交通线。这怎不叫人自信呢?通过以上新鲜变化的语言,不仅从多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使命感,更重要的是有目的地激发了学生树立献身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操和理想。

作者单位:河北省鹿泉市山尹村乡龙凤湖中学

猜你喜欢
风趣德育情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罗翔——一名幽默风趣的法学老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情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雅痞新风趣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