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学生走进语文美的殿堂

2009-12-11 09:39叶晓利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4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叶晓利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小学语文中文章形式多样,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篇篇课文充满着美的魅力,孕育着美的情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语文美的殿堂,巧设“引路点”,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引导学生对美的亲身体验;紧抓“扩展点”,鼓励学生去创造美。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的殿堂 美的向往

小学语文新教材十分注重各种素质的综合发展,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能否使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真正受到美的熏陶,关键就在于平时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走进语文美的殿堂,借助美的语言来表现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突现鲜明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巧设“引路点”,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

1.在学习语言文字时,巧设“引路点”,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小学课本中入选的教材,多是经过认真琢磨,反复推敲的名作佳文,其文质兼优,字里行间无不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审美资源,其审美点也往往与语文知识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文章中有着很多塑造美的形象,蕴藏着美的意境,教学时如果直接说教灌输,学生可能无动于衷。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巧设“引路点”,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引导学生审美,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探讨文中美的意境,从中吸取营养。

如《日月潭》一文,它所描绘的“日月潭”山清水秀。更吸引人的是被光华道分成两半的日潭、月潭,那里湖水碧绿,作者以清晨与中午两个时间段来展现日月潭的风景秀丽、迷人风姿。因此,教学时,可以此为“引路点”,引导学生细读推敲,品味其美。有学生说,清晨那薄薄的雾飘在湖面上,飘着热气,很想痛痛快快地进去洗个澡;有学生说,日月潭的一切都变得清新起来,说起那里空气清新,我想去那里收集“空气”,把清新的“空气”储存起来,还有学生说,如果我去日月潭游玩,我要选在东濛濛细雨时,因为那时的日月潭像披上细纱,就像童话中的仙境。由于抓准“引路点”,学生在细读中体验到了字里行间的优美意境,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对美的向往和渴求。

2.有时利用音乐作为“引路点”,更能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情感的升华。例如《雨点》一课中: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此诗韵律很美。教学时,我配以柔和的乐声来渲染气氛。我用富有节奏的范读,把同学们带进美的殿堂。接着学生在音乐伴随下,学生和拍而诵,真切地领悟“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大海里“跳跃”的情态,不知不觉地,使学生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到升华。如教学《月光曲》时,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理解,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让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倾听那美妙的曲子,这样借助音乐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思想,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

二、“百闻不如一见”,引导学生对美的亲身体验

1.“百闻不如一见”。没有什么比亲手摸一摸,亲眼看一看,亲口尝一尝,更能真切地感受美了。所以作为老师,尽量让学生亲身体验,去感受美,如教学《葡萄沟》第二小节后,学生对“葡萄的颜色”在文字上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若没有条件到葡萄园实地观察,也可以把葡萄拿到教室简单布置一下,展现“五光十色”的葡萄,营造丰富多彩的阅读情境,再现“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同时再现落在各种葡萄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教师引导学生细看葡萄的颜色,晶莹的水滴落在成熟葡萄上折射出的光,想象葡萄的可爱与味道。由于创设情境,学生在视觉上受到美的冲击。教师适时点拨诱导,此时,学生“情动而辞发”,产生了想说的欲望,于是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带着比喻形成的“葡萄像一颗颗天然的宝石镶嵌在一起,”有带着神话色彩的“天庭上的玉帝为了报答人民辛勤的付出献给人民的礼物,”有带着期望心情的说,“如果我能吃上晶莹剔透的葡萄,我肯定胜如神仙……”

又如《观察》:夜晚 繁星 亮晶晶 爷爷 奶奶 小丁丁 竹椅 蒲扇 萤火虫 牵牛 织女 北斗星

这些词串构成了一幅充满童趣的夏夜乘凉图。在教学时,我针对实际情况,提议学生在繁星当空的夜晚,和家人一道看萤火虫、望北斗星,让学生入情入境,通过亲自体验,获得最真切最自然的感受。学生不仅会读,会背,会写词串,而且会认星座了。

2.有时为了促进学生对美的亲身体验,可以让学生用动作、表情、语言表演出来,使课变得更富有活力。而且,通过表演,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所学的知识,又让学生在体验表演中丰富了他们的见识。

如学习儿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时,让学生抓住“抱”、“背”等动词,通过表演,再现雷锋当年为人民做好事时的那种精神;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第5自然段时,让学生去学着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民祝福。学生把周总理当时泼水的情形,通过表演再现,让学生感受周总理的亲切,并把文本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体验文本带给他们的快乐。

三、紧抓“扩展点”,鼓励学生去创造美

好文章会让人有无限遐想的空间,课文中的一些文章不写出故事的结局,而是作为一个悬念,让小读者去推测,去揣摩。因此教学时,要抓住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扩展点”,引导学生结合事情发展的线索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合理的展开想象,进一步拓展文本资源,使文章的潜力得到发展,鼓励学生去创造美,促进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的发展。

如教学《雨点》一文,我让学生先想象一下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然后模仿课文的句式,把感受说出来或写下来。学生纷纷写出:

“雨点落在泥土里,在泥土里做梦。”

“雨点落在小伞上,在小伞上跳舞。”

“雨点落在瀑布里,在瀑布里做梦。”

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知识储备不足,即使课文生动活泼,文质兼美,学生也难以直接进入文中情境,教学时教师应巧设教学情境,根据不同题材,结合课文内容,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活动处在和谐、积极的状态中,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情意。

如学了《望庐山瀑布》后,引导学生画出诗中景物,体验庐山瀑布的壮观,同时,也整合了语文与美术,使学生兴趣更浓;学了《守株待兔》后,让学生续编故事,引导学生按故事线索发展的顺序写,学生在学中进一步巩固前面学过的内容,而且富有个性的结尾让学生体会创作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学了《我不是最弱小的》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去寻找比他更弱小的,进而设法帮助他们。这样的情境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美感的体验,为进一步学好课文奠定了基础。

美是人类的伙伴,美是精神的源泉。语文课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不断地渗透美育思想,把美育思想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境中,使学生在语言上受到美的感染,在思想上受到美的教育,在情感上受到美的熏陶,促就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3.《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4.《小学教育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青田县温溪镇第三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