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荣
自建国已来,中国的教育已走过了近60年,展现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特别在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间,中国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中华儿女的文化教育素养的同时,小说《心声》所反映的情况,让我们的教育教学令人深思。现实确实存在小说中“李京京”同样遭遇的学生。小说以一个小男孩李京京的眼光叙写了一个伤心的故事,在清新而略带感伤的叙述中,表达出了李京京为代表的这个时代一群特殊孩子的心声。在我们倾听这些略带凄楚的声音的时候,一种心灵的震撼便开始了,一颗种子便悄悄萌发了。因为“教育为本,百年大计”,这些青少年的教育会影响未来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心声》,展现了我们教育教学中的悲:
一“悲”:教育教学过分重视优秀学生。诚然,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优秀学生,在我们教育教学中,某些老师花大力气,培养拔尖学生。例如,在我们身边的学校,就有这样一个例子,全校有十三个班,每年的毕业班中只有能在“西北师大附中”面向全省招生时,能考上一两个“师大附中”,就大功告成,所教的班就是优秀班集体,老师当然是名师。别忘了,九年义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培养。
二“悲”:普遍忽视广大学生。在普及义务教育阶段,目的是全方位、全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素质,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问题恰恰就出现在这里,抓个别,忽视全体学生,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需要的是全面的科技人才,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而在教学中,这样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心声》中的“李京京”就是典型,其实,李京京就是我们学生的代表,如我带的一个班,学生共66人,拔尖的学生不过就是一两个,而大多数学生是我们应该全面教育、全面关注的对象,他们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这就需要关注普通广大学生。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有希望,才能更好落实素质教育精神,才能贯彻普及义务教育方针政策。
三“悲”:教育教学中弄虚作假,这种现象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当然我要承认,《心声》中的程老师的目的是好的,也是想办法把课讲好,受到老师、领导的好评。但是教育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实事求是,才能在教学中寻找不足,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教学,因为我们的每一节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自古就有“教无定法”之说,如果是这样,那我们不都是专家,教授了吗?何况,这样做,不是无形中扼杀了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吗?孩子无形中背上了学习负担吗?在今天,我们身边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上面的领导要检查学校工作,校领导马上安排听课,让校领导所认为的“名师”上课,挑选好学生,提前辅导;安排用现在最流行的“现代化”手段上课,学生兴趣浓厚,就像看电影似的,表面上看全体学生都在动,讨论问题积极,学生活跃。上面领导一听“好课”“成功”“名师”,孰知这堂课的效果如何?孰知是事前安排的呢?这样下去,我们学习中的“李京京”会多起来的?更重要的对学生诚信做人也带来负面影响。
四“悲”:家庭生活中矛盾,给孩子带来的悲。《心声》中的李京京,渴望家庭和谐,能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宁的环境里。正因为如此,李京京才想朗读《万卡》这篇课文,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她的内心世界,也许朗读课文,能换来家庭幸福,父母的恩爱。在我们的现实教育中,也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那些“单身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儿童”等心理问题学生,在今天的教育中,他们也渴望家庭和谐,可事与愿违,导致这些学生厌学,不遵守纪律,上网、赌博,甚至走上歧途。如我所带的班,学生共66人,单身家庭学生8人;留守儿童12人。这些学生的表现极其令人不满,谈心时才发现,他们希望父母能在自己的身边,有热饭,有暖衣,更有爱,反映出他们缺少幸福和谐的爱。可见,这种情况是我们今天关注的重点,不然,只会给家庭、社会带来更大的麻烦。
我们为李京京的不幸遭遇而伤感,为他的孤独昏暗的心灵担忧,我们更会为李京京纯真的愿望所感动,这本是他合理的权利。他代表了一个群体,他的思考和表达的权利,却往往被某些东西压制了,他的心声让我们心酸,让我们震撼,在心灵的震撼中,良知让我们萌生出一种愿望:给每颗心灵一缕阳光,让他们快乐的思考,快乐地交流表达。在伤感的同时,我们又是有理由微笑的,因为,李京京不完全是万卡,他知道爷爷的地址,他还有“请”他读完课文的程老师。我呼吁,教育界的同仁们,不要为了“名师”,不要为了考核得“优”,踏踏实实,扎扎实实的工作,在改革开放的这个背景中,提高全体学生的素养,为提高劳动者的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这才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给教育事业做出更好更大的贡献,相信我们明天的教育事业会更加灿烂辉煌。
作者单位:甘肃省成县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