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彬
读了秦立富先生的《教学设计面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如何进行》,深有同感。新课程对我们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很多的要求,明确了很多要达到的目标,这种具体化的表述和旧课程相比当然是一种进步。作为老师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教给学生知识。但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其根本性的目标是要让学生从历史当中,以古知今,服务人生。从这一点出发,所谓的历史知识只是我们要达到这个目标的一个媒介。秦立富先生提出一个问题:史实较少是否就不能说明道理,是否就不能让学生学到历史的智慧?这里我结合新课程改革与本校的学生实际谈谈教学设计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课程标准是新课程教学的总纲领,吃透标准是第一位的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充分体现了“以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有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整体关怀。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目标”实际上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其次,教学目标先于教学设计。
教学中,学生的“学”是核心、是最终的归宿,教师的教目的是让学生乐学、善学、学得更好更快所以我们的教一切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特别是针对我们这样的学习薄弱的学生,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不妨置身于我们的学生情况,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能力、思维方式等充分考虑进去,在这个基础上贯彻“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目标太高则曲高和寡,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目标太低,不用费力就唾手可得,久而久之没有压力也就没有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设计要有整体意识、长远眼光
学生的知识面的宽广程度,课程资料的收集方式与来源,对老师问题的设计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老师要予以充分考虑,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些教学内容与问题需要学生作充分的准备,要史实结合,史料哪里来?要学生扮演角色、调查、合作探究,只靠教科书够不够?只靠学校图书室的书够不够?图书室有没有?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是住校生,三个星期回家一趟,我们没有课余时间也没有学生阅览室可供查阅资料。所以从我们的学生实际出发,我提出这么些问题,觉得在教学设计时,不仅要对每一节课精耕细作,而且要对一个专题、一个单元、一周的教学任务或是一本教科书,甚至是整个年级都要有个通盘考虑,这样才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三、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和自己的教学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创适合自己、适合学生以及适合学校特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秦立富先生说:“历史是点、线、面的立体结合,我们从线上和面上能学到智慧,从点上也可以学到智慧,当学生基础较差无法从线上和面上学到大智慧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他从点上学到小智慧,小智慧多了也就成了大智慧”。有时我们在普通中学(与重点高中比较)的普通班级,上课时你豪情满怀,下面学生不懂、不通、不配合,你还继续你的豪言壮语吗?停下!设身处地地想想你的学生,走近你的学生,理解你的学生,遵循小知识到小智慧,再从小智慧到大智慧,不能蛇吞大象。再引用秦老师的一句话作为结语:以学生为本,并不等于让学生的情况限制教师,也不等于我们就可以牺牲掉三维目标,只抓知识与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