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分层教学尝试

2009-12-11 09:39张岳云
新课程·中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分层科学

张岳云

面对学生基础和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如何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并按素质教育要求来进行教学。实施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全体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意味着要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适应了这一基本理念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本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1.学生分层

建立学习互助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目标。在分组前对学生进行分析,以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能力为依据,将学生分为A、B、C三类。A类为三项较好的学生,B类为三项一般的学生,C类为三项较差的学生。然后,把三类学生划分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的变化情况,用发展的观点进行动态管理。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建立一系列的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获得各自的发展。

2.教学分层

(1)目标分层

教师按照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同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依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①对C层次的学生采用慢进度、多反复、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初步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探究能力。②对B层次的学生采用慢变化,多练习。理解、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培养独立学习能力。③对A层次的学生采用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不拘泥于课程标准要求,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科学思想和方法的灵活运用。

(2)课堂教学分层

将科学问题进行分层设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区别的教学活动。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层问题用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问题设计应照顾每一个学生。第二层问题用于训练学生思维,巩固所学知识。这一层问题类型可多样化,既可以设计成解答题,也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或探索型的开放题,问题要有梯度,大部分学生通过动手做、动脑想都能解决。第三层问题重在精选典型例题,适当做变式引申,指导学生在变化中认真观察、探索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刚开始电路教学中,让C组同学先学会连接串联电路,B组同学能完成并联电路连接,A组同学完成并联电路连接同时再画出电路图。A组中动作快同学再去帮助C组同学,这样不但培养了每个同学的动手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3)作业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作业的需求量不同。在教学中搞“一刀切”显然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吃不饱”或“吃不了”等现象。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C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教材和作业本上的练习题,初步掌握、理解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对B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教材和作业本上的练习题,适当增补典型选择题和填空题5~6个,解答题1~2个,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A层次的学生要求在掌握教材所有问题的基础上,适当增补2~3个中档及以上的题目,拓宽知识面。还可以布置一些调查报告或兴趣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知识,且所学的科学知识是有价值的。

(4)辅导分层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低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重点突出选题的简单和基础。对高层学生鼓励拔尖,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同时组织优秀学生与学困生结对子,进行一帮一活动,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

(5)评价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水平不同,相应的评价手段也应不同。分层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应随时进行,关键是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公正的、实事求是的评价。①在练习、提问、讨论和作业后都要及时评价,特别是对取得进步的学生加以鼓励。对于学困生,应以肯定和鼓励为主,让他感受到成功,看到希望,从而逐步从学困的阴影中摆脱出来。对于优等生,适当地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有更好的发展。②在检测考试时也体现层次差异,如从试卷中挑几题作为选做题,A组学生必做,B、C组学生可以选做。在批卷过程中,对C组同学,适当提高试卷中基础题的分数。这样既不会使后进生考得太差而灰心丧气,也不会使优等生考得太好而骄傲自满,更不会使中等生觉得无所谓。能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分层教学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使各层次学生都学有所获,并获得成功的愉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店口一中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分层科学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点击科学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科学大爆炸
雨林的分层
科学拔牙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