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铁骑
在作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参与教学全过程,能把图、声、字等教学材料融合, 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 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多种感觉接受刺激,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实现作文教学目标。
一、用“媒”激“兴”,寓写于乐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运用声像媒体,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
“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学生作文的难点,要让学生在心理上不紧张不畏难,靠大谈作文的意义、重要性并不能奏效。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参与习作活动,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视写作为乐事。
创设情景,我们可以通过网站下载,数码拍摄,或收集到的图片、照片通过电脑处理,设计制作成图像背景,让声、像、形同步的“动态”画面把学生置于特定的情景中,使学生触景生情,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其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交替使用,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对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产生成功的心理体验,而且会对作文产生“爱写”的兴趣。
二、用“媒”诱“说”,寓说于景
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很多中学生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以至于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紊乱,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因此,需要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而多媒体计算机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计算机可将文字、声音、图像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作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的处理,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
计算机进入了课堂,为学生的说创设了情景。当学生观察了柑桔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句:“其实,柑桔很美,缺少的只是发现,不信你们瞧!”屏幕上显示出了不同角度的画面,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了,学生面对一组精美的画面,欢呼雀跃:“呀!好美呀!”“真美!好想吃一个!”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介绍介绍”“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们按刚才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按一定的顺序向大家作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讲解员!”鲜明生动、深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欲望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个个神采飞扬、信心十足。就连平时作文特差的同学也举手发言了,而且说的还比较有条理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用“谋”促“写”,寓写于景
中学生作文感到最苦恼的是“没啥可写”,其次是“写不清楚”,“写不具体”。要帮助他们突破这些难点,必须根据其心理特点及“迁移规律”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媒体群的整体优势。教学开始,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分析与教学目标有关的例文,边用有强烈视觉效果的投影片将其重点片断、写作要点或写作提纲显示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让学生从范文中找到相应的写作方式,如何选材,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从作者写作思路的“原型”中得到启发,形成有效的认知结构,将例文中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直接迁移到作文中。如写《柑桔》引导学生边回忆、边展示,先在投影片上归纳出的“抓住事物特点,用‘总……分……总结构,用列数据、打比喻等说明方法,及形容词描述事物,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学生作文的思路即可开启。在这里,例文是一个台阶帮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投影媒体即等于给学生“一根拐杖”,帮助学生降低写作难度,创造有利的心理条件,让学生主动投入写作活动之中。当学生通过观察指导产生“会写”的情感时,抓住契机,要求学生在事先预备好的投影胶片上进行片断练习,即练习写好文章的重点部分,“把话说具体”。
四、用“媒”评“优”,寓改于屏
寓改于屏利用多媒体评改作文,能大大提高评改的效率。把学生的优秀习作显示在屏幕上,作为范例讲评。这样做远比教师用小黑板抄写一篇典型的习作,然后再由教师一人讲评,质量要高得多、速度快得多、容量大得多。最后指导学生下笔写作文。先让他们自己打草稿,打好草稿后老师要求认真修改,也可同位互改。随着教师的点拨,受着伙伴的启发,获得众多信息,及时从写作规律上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及时予以修改,劣作变佳,佳作更佳。
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能多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单位:湖南省祁阳县黄泥塘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