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聋生的扳指算法探微

2009-12-11 09:39胡丽英
新课程·中旬 2009年2期
关键词:指导

胡丽英

摘 要:扳指算是聋生计算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但这一过程有长有短,不同的扳指算方式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形成影响不同。教学中要正视低年级聋生的扳指算法并加以指导,同时加强口算教学,最终促进其计算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低年级聋生 扳指算法 正视 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基础知识。然而,本人从教聋校高段数学好多年,每届总有好几位同学,临毕业了,计算简单的加减法还是停留在扳指算的阶段。在任教低年级数学的两年中,我非常注意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强调思维过程,也特别关注聋孩子最初的指算阶段。在本班两名聋孩子的身上,我发现起初不同的扳指算方式对孩子后来口算能力的影响是不同的。

这两孩子的家长都比较重视家庭教育,他们进校之前就已有一定的数的概念,具备简单计算(扳指算)能力,但两人的计算方式完全不同。比如计算6-4,学生甲的方式(以下简称方式一)是一手打6的手势,一手打4的手势,然后两手同时逐一递减,直到4减成零,6减成2,得出结果为2,学生乙的方式(以下简称方式二)是直接伸6个手指,收起其中的4个,得出剩下2个。在课堂上,我也十分强调数的组成教学,强调计算中想的过程,但在独立计算中,学生还是常按自己原有的方式扳手指。直至2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方式二的学生已能较熟练地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偶尔也借助于手指算,但其目的是凑十,如计算9+7,其计算方式是记住9,想9+1得10,伸出7个手指,去掉1个,还有6个,得出9+7=16;而方式一的学生在课堂上也知道凑十,但在实际计算中,还是习惯完全地“扳指算”,如计算9+7,其方式是一手打9的手势,随着另一手从1打到7,这一手随之从9打到16,结果得出16。

二、如何看待聋生的扳指算法

诚然,在掌握数的组成分解基础上学会10以内加减法计算,逐步培养学生熟练口算的能力才是我们的目标,以上扳指算的方式似乎都太依赖直观,并不能说真正计算能力的养成。然而,扳指算是学生计算能力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阶段,必须正视它。初入学的孩子,哪怕是普通学校的,在初入学的识数、理解数的组成时,除了用数小棒等直观操作形成表象外,时常也借助指算,何况聋孩子,除了少数几位学习能力较强、数的概念形成较早的同学,大部分同学要经历较长的扳指算过程,对于他们来说,加减法计算显得抽象难懂,数的组成分解很难作为他们学习加减法的基础,手指的运用是他们更愿意接受的方式。

三、如何指导学生扳指算

(一)两种指算方式分析

方式一简单易行,每个加(减数)直接打出手势,直接操作,不用思考,结果又有较高的正确率,而且高年级同学也这样教他们,所以这是许多聋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但这种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最终计算能力的形成,而且在退位减法时,容易出现如52-18=46的错误,在这种方式下,2-8与8-2是同样的操作同样的结果;方式二需要学生先会“识读”手指,要理解伸出6个手指和手势6的区别,许多同学由于起初的受挫或感觉不方便就不愿使用,但其实这种方式在指算的过程中也促进10以内数的组成分解的理解,利于学生形成数的大小及组成的表象,对最终从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有利的。

(二)注意学生扳指算法的指导

1.加强“指—数”对应操作练习,进行数手指、“识读”手指。通过练习,让学生除了学会用手语表示数字,还能把10以内的各数与手指数一一对应,如看到数字“6”,要求学生能马上伸出实际的6个手指来,伸出6个手指,学生能很快说出是6个手指。

2.借助扳指进行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数的组成分解是学生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其教学起初必须借助直观,除了应用实物操作,还可借助方便灵活的十指进行。如教学6的组成,只要伸出6个手指,一手是5个,另一手是1个,学生很容易就直观理解了5和1组成6,把一手5个中的1个与另一手的1合在一起,就可以理解4和2组成6,……反复扳、反复读指,熟练后学生就能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3.指导学生正确扳指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在理解加减法含义的基础上,对于数的组成掌握得好的同学,可直接利用数的组成分解来计算,当然这是最理想的。但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在计算教学时还没完全掌握数的组成,这时你如果一味要求其脱离指算,其计算可能就没法完成,学习中的受挫,就会影响他进一步学习的信心;相反,如果让他能够通过方便灵活的指算得出结果,就能让其获得成功体验,但教师有必要指导指算方法。上面提到的方式一和方式二的对比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方式二与用小棒等实物操作是等效的,而且简便易行,在扳指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数的组成与分解的理解,利于尽早脱离指算,所以教师可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对于入学之前已习惯用方式一的同学,教师可从计算速度、正确率等方面的对比,让学生主动选择方式二。

四、如何让聋生尽早脱离指算

(一)教学中要结合其它方式加强数的组成教学及表内加减法的教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低年级学生对通过游戏方式进行学习的活动很感兴趣,这启发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玩一玩、摆一摆、做一做”中学数学,使学生在玩中既学到知识,又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淡化学生扳指的意识。

(二)教学20以内的加减法,既要教会学生“凑十法”、“破十法”,也可以在引导学生在观察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得出一些计算口诀,如20以内的加法口诀:九二十一、八三十一、七四十一、六五十一、九三十二、八四十二、七五十二、六六十二、九四十三、八五十三、七六十三、九五十四、八六十四、七七十四、九六十五、八七十五、九七十六、八八十六、九八十七、九九十八;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后,整理所有算式,先通过观察发现,在十几减几的算式中,差与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字有密切关系,再通过观察验证,师生共同总结出十几减几的减法口算规律:减数是9,差就是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字加1的和,减数是8,差就是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字加2的和,依次类推,整理成口诀就是减9加1、减8加2、减7加3、减6加4、减5加5。

(三)加强口算方法指导,坚持每日5分钟口算训练。对部分能力较弱的同学,要多利用课余时间,不厌其烦地教会他口算方法,再让他们与同一层次的同学多进行口算比赛,提高学习积极性,并从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心,并把表内加、减法表整理放大贴在教室里,让孩子有空读读记记。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我们必须根据聋儿的实际情况,遵循其发展规律,让学生自主的探索算法,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创造”的算法,逐步地引导优化算法。这里不强调学生采取同一种算法,不是不要求学生对多种方法的掌握,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创造”,提倡和鼓励学生的积极探索,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真正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佩玉,简栋梁,程益基.《聋教育教师培训教材》

2.马忠林主编《数学教学论》

作者单位:永康市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指导
在朗朗书声中学习语文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