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谱
课程改革后,语文教学的重点从学生被动性接受学习改变为引导学生学习和创新,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另外,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己探讨,自己推论,尽量使教师讲得少些,而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尽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尽量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积极主动,乐意学,乐意与教师配合。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教师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素质教育已经开展了数年,但滔滔不绝的说教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仍屡见不鲜,这种说教留给学生的往往是被动的接受。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语言工具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堂的45分钟,让学生开口说话,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我讲课的时间不超过25分钟,每堂课设置5分钟口语练习或讲故事、说成段文字、古今结合;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经常设计有争辩价值的学习讨论,每周必上一节语文实践课,内容包括语文知识抢答赛、辩论赛,使学生充分展示口才。在作文课上,我经常安排学生先说作文,在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后再着手写作。各种语言活动的开展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创造能力。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要根据年级段的不同、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引入课堂教学。画面感强烈的课文可以读读、画画,诗歌可以读读、背背、唱唱,童话和故事可以读读、演演,学生在画、唱、演中不公能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情感的体会,而且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语文课程,学生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可有的学生还是入不了门,读不懂题。要使学生对语言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就应该不断地给学生新的、有趣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提问、阅读、回答、争辩、积极思考、踊跃交流,最大限度地加速知识的转化,为了获得新知。教师得到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了学生的理解情况,应适时的调整教学活动,矫正方向,进行调控。
五、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审美教育的特点,提供足以激起情感波澜的审美介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审美心境,深化审美感受,把学生引入“物我两忘”、“澄思渺滤”的审美境界。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改变了语文教育单纯依靠教师教学的状况。课堂应当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场所,我们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合作者。
作者单位:河北省鹿泉市获鹿镇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