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正良
现代社会,视觉媒体与人们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这种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人类文化形态和传播方式的转换,而且意味着人类认识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教育,首当其冲的正是以视觉为特征的美术教育。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如何建设基于“视觉文化”背景下“学校美术工作室”,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识别和抵制媒体的操纵,培养他们驾驭自身文化环境的力量以及创造新的文化形式所必需的素养,这是当今学校美术教育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它将直接影响青少年今后发展的价值取向。
一、打造以“视觉文化”为主线的物质与非物质“美术工作室”信息情景
意识先于实践与创造,特别于艺术课程。作为艺术课程的实践操作者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学习活动时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意识,不要将单一的美术知识从丰富的人文情景中剥离出来,从而削弱了美术文化的特性。除了美术教师要注意对美术史、美术作品的鉴赏,营造为美术工作室的物质信息空间,还要将美术知识扩展到更为广阔的文化情景中去体验、表现、探究和赏析,为美术工作室创设轻松、欢悦的情景,培养学生对未知信息的渴求,主动获取信息、收集信息。
1.创设适情、多元的信息主体文化情景
在“视觉美术工作室”中创设良好的适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知识能力,丰富而多方位、多技能的美术文化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绘画的兴趣,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主题探究、质疑、创造的热情。在“美术工作室”中,实际上一件美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文化生活特征就是美术文化情境,授课时应该努力挖掘其中的人文背景,创造多元的课堂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作品本身理解时代特征和文化环境对美术作品的影响,培养起学生收集信息的意识和习惯以及信息方向和方法。
2.设立互动、体验的信息生活文化情景
美术教学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也最易收集此类信息,并引起自发体验的兴趣。目前,教学设施的多媒体化,在授课中将美术作品、美术活动带进课堂,甚至将不同国度、不同时间的美术作品综合引入,使之与学生的生活发生联系,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体验美术带来的快乐,这正是新课程标准带来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二、建立一整套以“视觉文化”为内涵的“美术工作室”发散性资源共享系统
美术是视觉艺术,它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在大量的现代“视觉文化”资源冲击下显得十分单薄,所以“美术工作室”的教学活动还要从视觉文化的资源上加以突破,在内容上进行更加科学的设计和大胆的创新。比如大众文化、电子媒体影像、全球影像等具有社会涵义的影像都可作为课程内容,主要让学生能了解深藏在影像背后的社经和政治等社会因素,进一步对它做批判。
1.观察写生
观察是美术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写生是培养儿童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学生的认知和造型能力以及意志力的培养方面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利用美术工作室的特点,以美术基地或夏令营的形式在寒暑假、节假日组织较大规模的观察与写生活动。观察与写生不仅能够唤起儿童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关注,而且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有积极的影响。
2.艺术创作
对儿童来说,创作不仅可以促使他们多动手、勤动脑,并把所学的知识技能展现出来,更是他们表达自己心声的重要手段。绘画、拼贴、泥塑、雕刻、编织等等这些不同材料的接触,使儿童在充分感受各种质地的特性与功能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功的喜悦。美术工作室活动可以其丰富多样的创作形式为特色,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在这里学习成长。
三、再造以“视觉文化”为深远影响的“美术工作室”生活文化
对儿童少年来说,我们的“美术工作室”活动是一种极具趣味性的创造性劳作,它可以引发、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不管教学方式怎样灵活多变,教师在借助对技能的分析中,帮助学生去理解和认识其背后所包含的原理和基本内涵,使学生能自主地运用它们去表达自己所表现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1.拓广传统艺术教育的理念,融入了多元的视野
这些新议题能使艺术教育不再仅强调技法的熟练或媒材的认知而已,而是拓广了艺术教育的多种可能性。提供学生有机会探索生活环境中人、事与景物;访问艺术工作者;观赏与谈论环境中各类艺术品、器物与自然景物;运用感官、知觉与情感,辨识艺术的特质,建构意义;了解时代、文化、社会、生活与艺术的关系;热忱参与多元文化的活动,扩展艺术视野,增进彼此的尊重与了解;对艺术具有批判与省察的能力等。
2.强调艺术与知识的意义脉络做结合
艺术不是局限于视觉的观察及风格形式的学习,而是强调议题学习,将艺术与整体的知识脉络作结合,作全面性的意义思考,是一种内化的了解,才能融会贯通成为自身的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湖市百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