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 敏
一、学习困难儿童有颗敏感的心
——老师,你也这样看我吗?
《新来的王老师》是景山教材第八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文章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了“没人提问的”蔡林同学,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课堂上,我请同学们读一读王老师给蔡林的这份“差生档案”,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想法——
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他的老师说他绝不是当作曲家的料。
发表《进化论》的达尔文在自传里透露:“所有的老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与聪明不沾边。”
爱迪生小时候反应奇慢,老师认为他没有学习能力。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
……
几分钟后,同学们站起来交流感受。大家说了很多,说得也很好:
“别人眼里的差生不一定真是差生!”
“一时并不代表一世!”
“只要努力,差生也能成才!”
……
我正得意同学们的这份理解与感悟,忽然,王海源站起来说:“这些人全都是著名的人物,真想不到他们竟然也曾是一名跟我差不多的差生,他们的老师曾经这样看待他们。我想问老师……”
后一句的声音实在太轻,我反复追问了好几遍,总算听出了点什么。我问他:“你是想问老师,老师是不是也像贝多芬、达尔文的老师曾经看待他们一样看你?”他点了点头。
看着他那胆怯又流露着真诚的目光,我的心里不由一紧,虽然我还是保持着我的笑容,但我该怎么回答他呢?此时,我多想大声地对他说:“怎么会呢?”可是,我能够这么坦然地回答他吗?显然,我有些乱了方寸,显得尴尬而勉强地说:“你认为呢?你认为老师会这样看你吗?”他没作声。在其他同学争先恐后的发言中,他又坐下了,于是,我也蒙混着顾左右而言他了。
课后,我不由得问自己:对王海源,我是拿一种什么样的眼光看他呢?
是的,我从没有叫过他笨蛋、傻瓜,没有骂过他蠢货、白痴,但是我的目光中也从没有流露过欣赏。对他,多的只是严肃得呆板的面孔。在我的心里,早把他列入了“差生”名单,他正是我最头疼的学困儿童之一。
原以为他只会厚着脸皮赖作业,对老师的批评毫不在乎,没想到,他的心里还是渴求着被他人尊重和肯定的,还是那么在意老师对他的看法的!
我应该提醒自己了:小心,孩子都有一颗敏感的心!
——我不需要学习小伙伴!
学期快结束了,我打算在复习期间为班里几个学习困难儿童各找一个学习小伙伴,以帮助我督促和提醒他们的学习。
“在进入期末复习的时候,你们愿意自己多一个学习上的小伙伴吗?”这话,我是对着全班同学说的。在一片“愿意”声中,我开始有意识地为几个学习困难儿童张罗“学习小伙伴”。
“谁愿意做王海源的学习小伙伴?”我大声说。有几只手举起来了,我一看,这几个同学学习都不错,我高兴地对王海源说:“王海源,你自己看看,愿意选择谁做你的学习小伙伴呢?”
只见他低着头闷声不响,气氛似乎有点僵。等了一会儿,我有些无奈地说:“你是不是不愿意啊?你是怎么想的?”他还是不作声。“是不是觉得自己能自觉学习,不需要小伙伴的提醒?”我开始意识到也许我自以为是的善意安排已经触伤了王海源的自尊,我只能这样对他说。正好,他点了点头。于是,我对大家说:“那好,王海源对自己的学习很有信心。这段时间以来,他的确上课也认真多了,作业也比以前做得好了些。相信他心里真的想进步了,就让我们一起期盼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进步吧!”
——事情显然是出乎我的意料,但我没有责备他。我这样说,既是给他一个台阶,也是给自己一个台阶。我不知道他究竟心里怎么想,是否真的对自己有信心,但我想,孩子对自己是否有信心往往要依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自己的态度和方式。我希望我的话能给他一些暗示和激励:树立信心,争取进步!
这一件事再一次让我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有一颗敏感的心!如果我们不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简单行事,即使你有善良的愿望,也会伤了孩子、害了孩子。作为老师,要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
我庆幸自己及时意识到这一点,并改变了对他的帮助方式。
二、学习困难儿童也有一颗好胜的心
——“我来和你打赌!”
这天,看见王海源下课与同学打赌打得正起劲,心里不由闪过一丝想法。上课时,不由得也和孩子们打起赌来——
复习生字的时候,我说:“有几个字的确比较容易写错,我敢打赌,虽然我们又复习了一遍,但肯定还有几个同学在今天下午的听写中仍会出错。要是今天听写没有人出错,我愿意……”
同学们已经激动起来了,“当然,如果有人听写时还出错,那么……”不等我说完,孩子们在叫,“不会,不会的!”王海源更是叫得大声。
“你们能肯定自己听写不出错,但你们能保证其他同学也都不出错吗?”很多同学听我这样一说,声音低了。我故意指着王海源说:“我敢肯定,像王海源这样的粗心鬼一定要错,明明和老师打了赌还会错!”
这下,王海源跳起来了。我问他:“敢不敢赌?”他大喊着:“我跟你打赌!我跟你打赌!”
那天的听写,王海源真是花了心思,字迹一笔一划,唯恐因为字写得不好,我给他算错。他果然“好赌”!
于是,我开始了和王海源的一次又一次的打赌。下的赌注有时是多抄两遍生字;有时是朗读一段文章,且不准有一个疙瘩;有时是打两下手心;有时是……
临近期末,我在王海源身上看不出丝毫着急和担心,似乎比任何人都胸有成竹。我只能比他更急。看着他一副散漫的样子,我把他叫到了身边。
师:王海源,你认为期末得到什么样的成绩你自己是满意的?
王:95吧。
师:那你能争取得到吗?
他稍微想了想就点头了。
师:那你说说看,你打算怎么争取呢?
王:每天复习,背诵课文,做好作业……(说得轻松极了)
师:你要是真能这样,那争取95分肯定没问题。可是老师有点不太相信你能做到这些!你说呢?
王:能的!
师:打个赌?
王:好!
他真的好赌,这一天,他在作文本上,写下了四条赌注交给我,供我选择其中任一条与他赌——
(1)谁输了,谁绕操场跑三圈。
(2)谁输了,谁背诵一段陌生的课文。
(3)谁输了,谁就买一本好书送给对方;价钱在10元到20元之间。
(4)谁输了,谁就写一篇1000字的作文。
——我觉得和王海源打赌,还真有意思,我不知道结果怎么样,但是我已经看到了王海源的那份好胜心又上来了。
果然,他学习开始变得主动自觉多了,也似乎学得比以往愉快了,好像总有一股劲在支持着他,他不能失败,他要赢!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曾说:“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因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
面对王海源,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感受到的只是我力量的微薄,我努力的枉然。批评对他没有什么促进,表扬也不能让他难得表现出来的优秀持久,但我没有放弃努力。
我试着仔细研究孩子,设法了解孩子,小心翼翼地实施我的教育。渐渐地,我发现:王海源在我身边转的时间多了,会主动挨近我说话了,上课也听得认真了,字也写得比过去端正了,会关心自己的作文得了几颗星、听写有没有全对、单元考试成绩怎么样了……
我想:教师要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要在孩子的身上显现自己的力量,了解孩子是首要,如果你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那么你距离成功的教育也就越来越近了。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陈宅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