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报”

2009-12-09 05:55
文史月刊 2009年10期
关键词:城口县木片竹排

马 卫

在中央军事博物馆里,有一块来自大巴山城口县的漂木,漂木上面隐隐约约能看到文字的痕迹。为什么它会躺在中央军事博物馆里?1991年,为编写《川陕革命根据地城口县革命文史资料集成》,我采写了它的来历。

红军在城口县的时候,通讯条件极差,传播消息,近处的地方靠吹号,远处就是靠马匹载人、甚至脚底板翻山越岭去通知。城口县隐藏在大巴山南麓,山高岭密、坡大沟深。县城没有公路,全是山路和栈道。城口有条河,叫仁河,由北向南(这个朝向的河流极少)倒流3800里汇入汉江。仁河流经巴山新枞黄溪地段时,叫黄溪河,向下流入万源,叫大竹河。万源驻扎的红军是许世友的队伍,城口的驻军是王波的队伍,驻在黄溪河的还有红军的一个团。

一次,驻在黄溪河的团部要命令驻在沿河的一个营前去双河口参加反“六路围剿”,打王三春,几次派出通讯员,都在半路上就被敌人枪杀了。命令传不到,团长心里直冒火。完不成任务,就不能保证反六路围剿的胜利。

这时候,团部的警卫员、一个叫陈木瓜的本地战士突然计上心来,对团长说:“我们可以把命令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然后放入河中。河水是向下的,只要下游的营部从河里把它捡起来,不就把命令传达到了么?”

黄溪河一年四季清幽幽的,用生漆把要传递的消息写在竹片或木片上,水打不湿,送也比骑马或人行快得多。但是,大家有两个担心,一是怕木片或竹片卡在石罅或岩石缝里,二是怕河边的人把它当柴捞去烧了,或被打鱼的人捡走了。为了确保这些木片的安全,团部成立了一支水上“通讯兵”班,要求战士必须水性好。陈木瓜从小在黄溪河里玩,能在水中潜伏好几分钟不换气。陈木瓜成了这个水上通讯班的班长。

团长从黄溪河的后起湾红军团部,把木片放入水中,命令陈木瓜带俩战士,从水路护送。因为那段水流并不急,三个人上了竹排,跟在木片后面。沿途有两处是“灰军”的防区,三个人只有下到水中,躲在竹排下面。不仅如此,还有几处是一人多高的峡谷,竹排冲下去,人得从谷口跳到下面的深潭中。

陈木瓜不怕,因为他的父母就是被王三春的团长陈芝芳杀害的。他死皮赖脸地要参加红军(因为他太小,扩红的人不要),就是要为父母报仇。这次团部要求驻在沿河的三营插到双河口,打王三春的后背,他高兴啊,主动要求团长派他去护送“水电报”。

走了一阵儿,陈木瓜把那个写有命令的木片捞起来,藏在竹排下。到了晚上,九月的大巴山寒气袭人。太冷了。那两个战士虽然比陈木瓜大一点,但也不过十六七岁,俩人请求班长停下竹排,到岸上点个篝火烤一烤身上。陈木瓜知道这样做很危险,但看着战友在夜色中瑟瑟发抖,心中不忍,就答应下来。想不到他们一上岸,就被驻扎的“灰军”发现了。为了保护作战命令,陈木瓜在那两位战士的掩护下跳上竹排。当他点动竹篙时,那两位战友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他流泪告别了战友,赶紧去完成任务。

夜色很快就将他和竹排淹没了。

第二天早上,当昏迷不醒的陈木瓜被打捞起来的时候,早已是奄奄一息。好在打捞他的就是三营的战士,其中有人认得陈木瓜。被灌了一碗姜汤后,陈木瓜缓缓醒过来,交代了藏在竹排下的那块木片。

命令终于送到了。部队按时参战,“反六路围剿”中第六路打的就是王三春,也取得辉煌的胜利。后来营部常常接到团部的“水电报”,可惜的是,由于战争的残酷,这些“水电报”解放后只保存下来一块儿,就是今天我们在军事博物馆看到的珍藏。

责编王兵

猜你喜欢
城口县木片竹排
城口县荞麦生产现状及绿色生产技术
新闻就在基层群众中
3版参考答案《竹排嫂》
爱是良药
稻草人的村庄
一块木片的价值
未及终点
对城口县旅游发展情况的几点研究
第五届中国大巴山消夏节在重庆城口举行
听话的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