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双玲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0-227-01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育。
关键字:语言;文化;差异;重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士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对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进行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言失误迭出的现象如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来表示对一年轻女性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引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被外国人称赞时常说:“哪里,哪里,过奖了。”这让老外觉得你怀疑他的判断力。美国社会学家 G.R.Turker和W.E.Lambet 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的看法是:“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
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适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需求,如在中国,白象方便面,白象出版社很流行,但在西方国家,“白象”是大而无用的东西,废物,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白象”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最后,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境却无法达到交际的需求。
二、中西文化的重合与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或相同,这种现象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表达,如:“三思而后行”“look before you act ”“蓝图”“ blue print ”等。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学习者在目的语学习中的“正迁移”。但不同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也造成不同民族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汉语中“望梅止渴”“太极”“阴阳”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难以理解,同样,当我们看到 “He is a lucky dog” 以为是骂人,其实是“他是幸运儿”“He is a wolf”以为“他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徒”,中西文化的差异还可以在动物的“文化附加”体现出来,对于狮子的勇猛、狐狸的狡猾、绵羊的温顺,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基本相同,但在猫头鹰、骡子、老鼠的习性上,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相差甚远,汉语中用猫头鹰象征不详之兆,如“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而英语中的猫头鹰是智者的象征,骡子在汉语中“寿命长,体力大”,而英语中“顽固”的代名词,在汉语中“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而在英语中可指女人或怕羞的人,特别是米老鼠,在儿童心中更是机智的象征。此外,在中国,熟人见面打招呼“吃了没”,而外国人则用“Hello”中国人接受礼物,不当面打开,而外国人会当面打开并高兴向人家道谢,另外,体态语的差异,如:中国人召唤他人走近时的手势,恰是外国人挑衅的手势。
三、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播
文化知识加深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如Freeze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一个私人可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一位留学生因听不懂美国人的口语Freeze!“不许动”而被枪杀。在美国社会中,Freeze!却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假如这位留学生有这点文化知识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归纳总结,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对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百度网站:《浅谈初中英语的文化》.佚名
[2]《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第八章,主编:戴炜栋何兆熊
[3]《语言学教程》第九章,主编.胡壮麟
[4]百度网站:《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