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长明
前面,一直为发展新豫商不辞劳苦的陈会长号召我们“团结起来,化危为机”,作为在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的浙江省创业发展的新豫商,我们听后倍受鼓舞,也信心倍增,当然也让我们更加坚定的相信在“危”中能寻到“机”并谋求到更大的发展。
一、化“危”为“机”
众所周知,2008年下半年以来,始至美国次贷危机已发展成全面金融危机,快速向实体经济渗透,向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这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在2009年初显现的非常突出,珠三角、长三角更是首当其冲;对以外向型的中小企业为主、高度依赖出口加工的浙江省来说,更是几乎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这方面从前不久公布的浙江省上半年GDP增速为6.3%、落后于全国和周边省份,就可见一斑。作为在浙江这片国内经济活跃地区创业发展的广大豫商来说,在这场来势凶猛的经济危机中,有影响但不是很严重,我们当中很多都做到了化“危”为“机”。
作为“中国第一纺织重镇”的浙江省绍兴县,当地两大支柱产业就是纺织和外贸,经济危机对亚洲最大的纺织品集散基地—中国轻纺城的冲击与影响令人咋舌:亚洲最大的PTA生产企业华联三鑫陷破产困境负债高达105亿元、中国最大的印染企业浙江江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顷刻间轰然倾塌、五环氨纶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停产,这几家原来可都是当地响当当的行业龙头企业。
二、“危”中寻“机”
浙江民营企业家、食品行业龙头企业祐康集团董事长戴天荣,今年初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对中国经济能够率先走出金融危机泥潭曾充满信心的说:那些提前转型升级的企业,这个时候会“机”大于危;那些积极应对的企业,危机与机会并存;另一部分心存侥幸的企业,则危大于“机”。
事实也证明,危机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学会应对危机、以及面对危机的态度,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危”与“机”只是相对的。作为广大在长三角地区创业发展的豫商,企业实际经营上并不完全受束于资本,所以金融危机对我们并没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更要积极的学会在“危”中寻“机”。希望我们广大豫商在面对这场经济危机时,都能临“危”不惧,从“危”中寻到“机”。
三、借“机”发展
在浙豫商精英大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来这片热土创业发展的,企业当前基本上具备一定的规模或在市场的浪潮里站稳脚跟,经过经济危机的洗礼,更要借“机”加大发展步伐。
1.充分发挥商会的平台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浙江省各地工作、创业、经商的河南人有几百万人,创办企业与实体上万家,领域覆盖纺织、化工、医药、建筑、机电、玉器、建材等多个领域。2008年5月和8月,在广大在浙创业发展豫商的共同努力下,杭州河南商会、绍兴县中国轻纺城河南商会先后成立,温州市河南商会也正在有序筹备成立过程中;更让我们振奋的是,经过多方协调、精心策划,浙江省河南商会于今年8月被先后主管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登记注册机关浙江省民政厅批准成立,并成功协助河南省人民政府本月12日
在杭州举办了“河南--浙江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洽谈会”。我们相信有了商会这个大平台,必将推动与促进广大在浙豫商事业更加有序、健康、规范、良性发展,更好地推动豫浙两地经济的良性互动,为两地日渐加深的经贸往来架起一座民间桥梁,在两地政府之间构筑起一个学习、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
广泛团结在浙各界豫籍知名人士。在浙江省的军、政、金融界有很多豫籍人士担任领导职务,厅局级(师)干部就有50余人,处级干部更有数百人之多,浙江省河南商会在筹备成立过程中就得到了他们当中不少人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很多还担任了商会的顾问,不但为商会的发展壮大献技献策,为广大豫商企业的发展更是不辞辛苦、穿针引线。广泛团结好在浙各界豫籍知名人士,是我们浙江省河南商会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推动我们在浙豫商事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加强与兄弟商会及浙商的深入交流。有了商会这个平台,将使我们更方便更深入的加强与广大在浙异地兄弟商会、以及遍布全国的兄弟河南商会的交流与往来;当然,也让我们更进一步能与“敢为天下先”的广大浙商面对面、平等的交流互动,开拓眼界,增进友谊,取长补短,加快发展。
整合在浙豫商力量共发展齐进步。商会成立后,广大在浙豫商不仅可以优势互补,加强合作,而且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力量,去做原来我们单个企业不能操作的项目。我们当前正在计划组建豫商股份公司和寻找合适项目,以商会为纽带,遵循市场规则,会员企业在志愿的原则下大家共同出资、股份制经营。
2.整合家乡资源优势再谋新发展
为什么在这场经济危机中,我们河南所受不影响很小,我想这和我们的产业结构与资源优势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要充分认识这种资源优势,并积极整合谋划新的发展。尤其是我们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进一步实施了对外开放主战略,积极承接沿海地地区产业转移,让我们更是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作为我本人,2006年在家乡信阳市淮滨县投资成立了“淮滨县万和纺织有限公司”,就是充分整合了资源、人力等多种优势,做到生产在河南销售在浙江,不仅企业得以大发展,也为家乡经济发展、劳动力就业做了一点小贡献;同时,我近年来还不断利用个人在商界的一些人脉关系,向一些浙商宣传推介河南,引导他们来河南投资兴业,基本上每年都促成一个项目签约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