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伟金
摘 要:本文通过心理匹配策略,从感情维度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分别从诱导认知,情感激趣,引发需要;刺激感官,激活需要;设疑探究,产生再需要;改变思维方法,形成正常学习心理状态;重视情感素质教育,满足需要等五个方面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倾向,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习心理 匹配策略 情感感受 数学特点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高中数学的内容多,但总学时少,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无疑,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就成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
现代数学教学认为,数学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思维过程是数学教学的本质.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主要在于启发诱导学生,向学生充分展现这些数学知识被发现、被解决的思维过程.正如著名教育家罗杰斯所说:“我们不能直接地传授他人,我们只能使他人的学习得以容易地展开.正如谚语所说:可以牵牛河边,但不能按牛喝水.教师应把学生的感情和问题所在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关键.运用心理匹配策略,来迎合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心理匹配策略,是指从感情维度上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的一种策略.它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材,优化教学过程,使之呈现的教学内容被学生在主观上感到满足其需要,从而达到教学材料与学生需要的统一,有效调节学生的心理倾向.
下面我将分别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倾向,从而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诱导认知,情感激趣,引发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评价受他人劝说、诱导的影响.认知是情感的基础,并能激发情趣.情感是认知的体验,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又反过来影响人的认知活动,激发、推动人的认知过程向纵深发展,丰富充实人的认知内容.通常,学生在数学课上的情感感受可分为乐趣感、成功感、焦虑感与厌倦感,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感感受来组织教学内容,而情感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感染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就是要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以情感人,从而让学生产生认识的需要.
比如讲《函数》一章时,讲到函数的关系,就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同学去电影院看电影,人与座位的对应关系.还有,同学上网,上网时间与上网费用的关系.还可以引用大家在历史、政治中都知道的:在母系社会,妻子与丈夫是一对多的关系,到了封建社会就成了多对一的关系,而到现在的文明社会就为一对一的关系.通过这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函数概念的抽象性问题.
二、刺激感官,激活需要
学习包含着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之间某种关系的形式联结,人的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并进一步组合改造而成的新知.在教学中,要根据数学理论性较强、趣味性较低、学生容易感觉到枯燥乏味这一特点,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环境,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单一、枯燥乏味的状况,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接受知识.电教多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正是符合这一特点,它不断变化的形、动、声、色、光,能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心理从抑制状态转为主动求知状态.比如在讲正弦函数变换时,如果只是教师从理论上分析,学生很难在真正意义上掌握,一切只不过是学生死记硬背的结果.当引入了多媒体教学后,就可以用獸lash或几何画板制作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现三种变换,通过动态演示刺激学生的大脑,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从而也产生了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在外部动机激发方面,可以适当运用奖励与惩罚.
比如在一次讲课中,我讲组合题讲到了从四个偶数中取出两个偶数这一环节时,我讲的是C14•C13种取法.当时班上无一人提出异议,这时下课了,我也没继续讲.当我回到办公室后,有一位学生立即找到我,提出了不同意见,在下节课时我在全班提出了他的看法:应该是6.我让同学们讨论,看看他的看法对不对.经过同学们的认真讨论一致认为他的解法正确,我讲解的方法是错误的.这时,我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对他进行了称赞,同学们也给以掌声.这位同学充满了兴奋与愉悦,同学们也用一种崇拜的眼神看着他.此时,我就顺势鼓励大家应该在学习中敢于质疑.这也在后面的教学中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设疑探究,产生再需要
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教师应创造性地用好教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服务.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对有关需要并不强烈,处于待激活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善于组织教学内容,巧妙设疑,引导探索,促使学生产生再需要,以调节学生的心向.
比如:是否存在实数m,使关于x的不等式x2-mx+2m-2≥0在[-1,1]上恒成立?
若存在,求出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学生往往习惯于由已知条件立即得出正确的结论,抱着这样的想法,思路必定受阻.
提问1:如果不考虑x∈[-1,1]这一限制条件,实数m在什么范围内取值时,不等式恒成立?(创设化归情景)
提问2:由Δ≤0解出m的范围,能否满足当﹛∈[-1,1]时不等式恒成立?(新旧知识的对比联系)
提问3:当Δ≥0时,是否存在实数m使得当﹛∈[-1,1]时不等式恒成立?(揭示本题的突出特征)
提问4:如果令f(x)=x2-mx+2m-2,那么ゝ(-1)>0且f(1)>0能否保证当x∈[-1,1]时,不等式x2-mx+2m-2≥0恒成立?还需要满足哪些条件?(问题得以解决).
四、改变思维方法,形成正常学习心理状态
高中数学在很大程度上与初中数学不同,因而有许多在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就会在数学上栽跟斗.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改变思维,进入真正的高中数学学习,当然就更谈不上提高学习效率了.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数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中一进入就接触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要求的思维梯度太大,学生难以接受.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多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降低思维难度,循序渐进地培养训练学生以形象、通俗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互相转化,提升学生的语言“悟”性.例如前面提到的映射示例.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教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形成了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中还要重视正常的学习心理状态.经过中考后,有的学生思想开始松懈,尤其在初一、初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两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的学生,甚至错误以为高一、高二也不用怎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可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这是一种非正常的学习心理状态,在教学中应该十分注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基础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高中数学学习的不同.建立学生正常的学习心理状态,才能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
五、重视情感素质教育,满足需要
我们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由于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在“量”上急剧增加,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减少.这也使许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学生感到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重视情感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人民伟大智慧的结晶,祖冲之精心算出了圆周率,祖恒用“幂势即同,则积不容异”的独到理论导出了与近代用极限方法得出的球体积一致的精确公式,还有商高定理,刘徽割圆术,杨辉三角,孙子定理等.1840年后,我国数学史上虽然比较暗淡,但也不乏有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著名华罗庚优选法,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上的重大突破就是典型的事例.还有像熊庆来、陈建功、苏步青、吴文俊等等一批数学家,他们在数学科研中都取得了的不俗的成果,为我国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教学时,教师可充分引用这些素材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鼓励他们继承先辈们爱国、爱民,追求真理的高贵品质,弘扬他们为攀登科学高峰而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精神.
在我们身边的世界里蕴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如何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感兴趣的游戏,而不是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字,这需要我们自身不断加强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准确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重视以上五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拓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解题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责任编辑:黎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