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校务公开与预防高校腐败

2009-12-04 07:50牛小敬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8期
关键词:反腐倡廉高校

牛小敬

摘要:高校的反腐倡廉建设对保障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行校务公开不仅是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办学积极性以及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问题,更是健全和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保证高校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高校;反腐倡廉;校务公开

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目的是构建防腐拒变的思想道德防线,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校务公开是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对权力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的有效措施,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校务公开在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对高校提高反腐倡廉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预防腐败是高校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目前,我国高校迅速发展,其基本建设、招生规模、资金投入等都在以几倍甚至数十倍的速度增长。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令社会广泛关注的腐败现象,基建、采购、招生成了高校腐败的高发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预防腐败就成了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第一,从高校的地位上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高校责无旁贷的责任。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地,是科学知识的传播地、先进文化的产生地、精神文明的辐射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示范地,高校从源头防治腐败对于整个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高校从源头把防治腐败工作做好了,将对整个社会从源头防治腐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全社会反腐败斗争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从源头防治腐败不仅直接关系到高校本身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高校从源头防治腐败有着更特殊、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更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二,从培养人、教育人的职责上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在建立和健全教育、监督、制度并重的反腐败体系中,教育位居首位。教育是从思想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最佳途径。位居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出现腐败行为,其根源离不开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动摇。而一个人思想的堕落是一个过程,追本溯源,与其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对大学生加强反腐败教育是源头。当前,一些学生“重学术轻道德”,缺乏对理想信念和道德的追求;一些学生不思进取,考试作弊屡禁不止;一些学生追求高标准的物质生活,羡慕奢侈腐朽的生活方式,对无私奉献嗤之以鼻;一些学生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给老师送礼;甚至在一些学生中出现了对腐败的容忍、羡慕和期望的心理等。这其中虽然多数是违纪性的、非物质性的、个体性的现象,是“思想上的腐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权力腐败,但权力腐败总是和思想腐败紧密联系的。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对他们今后走上社会面对各种诱惑埋下隐患。因此,加强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认清腐败的本质,养成诚信正直、遵纪守法的廉洁自律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前瞻性和战略性意义。

第三,从促进学校发展上讲,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是增强民主管理以及发扬师生员工主人翁精神的有效途径。要把学校办好,就要依靠全校师生员工的聪明才智。在学校里,师生员工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人人都有义务和权利。高校中出现的各类腐败现象,最终损害的都是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因此他们具有较高的反腐败积极性。他们在揭露腐败现象、监督各级领导干部方面具有广泛的、直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反腐败的基本力量。通过校务公开、教代会、座谈会等各种形式,让广大师生直接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决策,能够有效地遏制腐败,为学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二、暗箱操作是高校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

腐败是利用公共权力为个人或小集团牟取私利,简而言之就是以权谋利。高校腐败现象是指高校有的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掌握的人权、财权、物权等公共权力,搞权钱交易,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近年来,高校自主权的增大带来了高校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权力的增大,然而对这些权力的制约机制却没有有效地跟进,致使腐败行为屡屡发生。归纳高校腐败案件产生的特点可以看出,腐败现象与权力的使用缺乏监督有着必然关系,与暗箱操作有着直接联系。

权力内在地存在着一种蜕变的机制,它的不平等性和可交换性以及能够增值的特点,使得任何权力只要不加以限制,都有可能被扩张而滥加使用,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发生腐败。高校出现的违纪违法案件,大都是权力失去有效监督,相关领导利用职务的一次或几次决策权、管理权或检查权,暗箱操作,为自己谋取本属于学校或公共的利益。当然,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一种腐败现象发生的背后,我们都不难发现有各种因素或力量的存在,主要是主体、客体、环境和制度诸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如果说主体因素是腐败现象发生的基础因素,客体是腐败现象发生的必备条件,那么环境则是腐败现象发生的必备条件。廉洁清明的风气和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能够防范、遏制拥有权力者的贪欲或腐败倾向以及客体寻租行为的实现,而不好的环境、制度不健全、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的缺失,就会让贪欲者有机可乘,进行暗箱操作,钱权交易,使得大面积腐败现象的发生具有某种必然性。

在高校腐败案件中,腐败现象发生的“重灾区”往往存在着高度垄断、信息不透明的状况,现有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成了“走过场”。 在招生过程中,有的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违反相关规定,利用“点录”“定向招生”等方式钻空子,通过“特批录取”“降分录取”“关照录取”等渠道暗中将不符合政策规定的考生录取,并借机大肆收敛钱财或乱收费,严重破坏教育公平。在基建工程中,一些项目名为公开招标,实则暗箱操作,规避投标程序,违规指定承包商或供应商。在采购过程中,当事人熟悉工作流程,了解制度漏洞,利用各种机会给行贿者提供特权或促成签订合同。在项目申报阶段,为促成某供应商中标,指定品牌或限定特殊规则变相指定品牌,排斥其他供应商参与竞争。在项目评标阶段,为了有利于某供应商,指定只有该供应商才能满足的技术细节来排斥竞争对手,尽管有时候这种细节要求是无关紧要的。在项目验收阶段,有些供应商为了利益最大化,在中标后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质量比合同要求低,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或者在相关人员的保护或默许之下更改合同,而验收人员却为之开“绿灯”,损害了公共利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招生、基建、采购腐败行为的发生与权力的使用和运行缺乏监督、权力过于集中密不可分。腐败分子利用制度和工作程序上的漏洞暗箱操作,用看似合理的外衣伪装自己的腐败行为,钱权交易,谋取不法利益,给学校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要铲除腐败现象首先要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实施“阳光工程”特别是要将重点岗位和关键人员工作中的管理权限、办事依据、办事标准、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向师生公开,向社会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堵住腐败滋生的漏洞。

三、校务公开是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措施

校务公开是指把事关教职工和学生利益、愿望的各类校务事项公开,接受民主监督、群众监督。问卷调查显示,高校57.42%的人员认为校务公开对学校反腐倡廉建设作用很大,40.83%的人员认为校务公开对反腐倡廉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校务公开是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保障自身利益的重要途径,是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的必然要求,是形成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重要措施,是从源头防止腐败的根本方法,是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长效机制。

首先,校务公开对腐败行为的发生具有治本的作用。权力过分集中,领导干部自己说了算,个人决定重大事项是腐败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没有制约的权力是危险的权力,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已成为无须证明的社会公理。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有效制约滥用职权行为的制度体系。扩大民主监督的范围和渠道,积极开展校务公开等行之有效的群众监督制度是从权力制约上惩治腐败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校务公开将学校的权力运行和行政行为公开透明,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创建“不能为”的长效监督机制,能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防止以权谋私、化公为私等行为的发生。校务公开对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进一步密切高校党群、干群关系和强化教职工主人翁意识能够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保证高校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措施。

其次,校务公开对腐败案件的发生具有防范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从根本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高校加强从源头预防腐败和治理腐败,要把监督的重点由“事后追查惩处”向“事前、事中防范”转变,强调关口前移,搞好事前监督、事中监督特别是对学校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前期操作提前进行监督,把腐败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校务公开是最有效的前置监督措施。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多发生在人、财、物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的部门以及基建、采购、招生等关键岗位,这与管理中疏于监督防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必须加大对重点岗位和关键人员的监控力度,通过校务公开将其工作中的管理权限、办事依据、办事标准、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向公众公开,广泛接受监督。

最后,校务公开对权力的运行具有监督作用。暗箱操作是腐败分子以权谋私的惯用伎俩,“阳光工程”是最好的防腐剂。建立权力运行的透明机制,克服权力运行过程中的随意性、主观性、隐蔽性,是高校预防腐败和惩治腐败的重要保障。校务公开的实质就是将学校管理权力透明化,使之时刻置于广大师生的监督之下。只有推行校务公开,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才能有效地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近年来,由于在招生工作中实行了“阳光招生”,接受社会监督,避免了暗箱操作,招生腐败问题就大幅度下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所以说,营造权力运行公开透明环境是权力受到有效制衡的必经环节。推进校务公开,坚持将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涉及教职工和学生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教职员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容易滋生以权谋私、滥用权力等消极腐败问题的事项公开,增加各项工作透明度,能够有效地防止暗箱操作和少数人说了算,防止腐败的发生。

由此看来,实行校务公开不仅是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办学积极性,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问题,更是健全和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保证高校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反腐倡廉、改革发展和办好中国高等教育的高度,不断提高对推行校务公开工作的认识,进一步畅通民主渠道,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不断扩大校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

参考文献:

[1]胡明明.浅谈高校容易产生商业贿赂的环节和治理[J].网络财富,2008,(6).

[2]王慧青.高校采购过程中职务犯罪的预防[J].中国政府采购,2007,(5).

[3]刘瑞华,刘望洲.高校反腐中的前置监督与校务公开[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2).

[4]马雪梅.反腐败教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忽视的问题[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责编:赵东

猜你喜欢
反腐倡廉高校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德育为本,弘扬清风正气
反腐倡廉大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策略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积极运用“黄绿红”三色管控保廉工作法,助力电力企业打造反腐倡廉生态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