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引诱剂监测松墨天牛成虫效果比较

2009-12-02 03:28:36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荆州434025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9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引诱剂松墨雄虫

乔 飞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陈京元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桂连友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彭 军,宋德文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林业局,湖北 宜昌 443100)

4种引诱剂监测松墨天牛成虫效果比较

乔 飞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9)

陈京元 (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桂连友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彭 军,宋德文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林业局,湖北 宜昌 443100)

采用HYP-SH、M-99、A-3、FJ-MA-02等4种引诱剂对湖北宜昌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4种引诱剂对松墨天牛成虫均有一定的诱捕能力,且诱捕进度基本一致,诱集高峰为5月至6月上旬;M-99的诱集量显著高于其他引诱剂。

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引诱剂;比较

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是亚洲危险性森林害虫[1],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以幼虫钻蛀生长势弱松科林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破坏或切断水分和养分运输,造成林木大片枯死[2]。同时,它还是松树毁灭性病害松树枯萎病的病原物——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SteineretBuhrer) Nickle]的关键媒介昆虫[3,4]。

松树挥发性次生产物在松墨天牛成虫寄主搜索、补充营养和产卵等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5]。应用引诱剂进行诱杀防治和种群动态监测,是治理松墨天牛和松材线虫病的重要而有效措施之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松墨天牛引诱剂研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目前我国研制的引诱剂主要有2类,一类是诱木引诱剂[6~8],另一类是诱捕器引诱剂,其中被广泛研究应用的有A-3型引诱剂,M-99型引诱剂,FJ-MA-02型引诱剂。众多研究者对引诱剂的诱集能力和应用方式等方面开展了研究,然而,在同一地区比较不同引诱剂引诱效果的研究少见报道。本研究在松墨天牛发生期,选择湖北三峡库区的太平溪镇为试验基地,对4种引诱剂进行了比较试验,主要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花傈包林场,位于三峡库区。地理位置为东经110°57′,北纬30°53′,海拔高度为300~400 m。试验所在地松树栽种于20世纪60年代,密度较大,树高10~15 m。近几年曾受雪灾、风灾和松毛虫严重危害,目前树木生长势较差,松墨天牛危害严重。

1.2 试验材料

(1)引诱剂 HYP-SH引诱剂: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制;M-99型引诱剂:浙江省森防站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联合研制;A-3型引诱剂:广东省林科院研制;FJ-MA-02型引诱剂:福建林科院研制。

(2)诱捕器 自制撞板式陷阱诱捕器,由伞形盖、漏斗、集虫筒、十字形挡板、诱芯等几部分组成。集虫筒直径9 cm,高18 cm,在底部打一小孔以利于雨水排出,防止天牛被淹。诱芯直接使用引诱剂包装瓶,打开瓶盖以利于引诱剂挥发(HYP-SH引诱剂使用缓释瓶,容积80 mL)。

1.3 试验方法

试验从2008年5月15日开始,将几种引诱剂置于诱捕器挡虫板中央加以固定,诱捕器高于地面1.5 m,悬挂于林间通风处,诱捕器之间距离约为50 m。引诱剂和对照(诱捕器内无诱剂)随机排列,5次重复。试验每5 d调查1次(雨天顺延),每次调查时统计各诱捕器内松墨天牛雌雄虫数量,并更换诱芯位置。诱芯每月至少更新1次。除HYP-SH引诱剂于7月底挥发殆尽外,其他试验于8月底结束。

1.4 数据分析

诱捕器按不同调查时间段的诱集量进行分析,对于诱集量先进行lg(x+1)同质性转化,再经LSD最小显著差数法逐月分析。数据采用SPSS 11.5 统计软件分析。定义显著水平α=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4种引诱剂对松墨天牛的诱集效果

整个试验过程中,HYP-SH从5月中旬到7月底共诱集成虫45头,M-99从开始到结束共诱集261头成虫,A-3共诱集108头成虫,FJ-MA-02共诱集80头成虫,空白对照收集6头成虫。统计结果(表1)表明,各时间段间,基本相似。M-99引诱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引诱剂。5月份,4种引诱剂引诱效果显著好于对照(d.f.=4,70,F=17.375,Plt;0.001),M-99每次每个诱捕器平均诱捕天牛6.60头,显著好于其他3种引诱剂。HYP-SH,A-3,FJ-MA-02 3种引诱剂之间没有显著差异。6月份,HYP-SH,M-99,A-3 3种引诱剂有显著的引诱效果(d.f.=4,120,F=7.148,Plt;0.001),M-99每次每个诱捕器平均诱捕天牛2.36头,引诱效果显著好于HYP-SH和FJ-MA-02。7月份,M-99每次每个诱捕器平均诱捕天牛2.16头,A-3每次每个诱捕器平均诱捕天牛0.72头。M-99和A-3有显著的引诱效果(d.f.=4,120,F=9.462,Plt;0.001),M-99引诱效果显著好于A-3。8月份,M-99和FJ-MA-02有显著的引诱效果(d.f.=3,76,F=6.816,Plt;0.001)。M-99每次每个诱捕器平均诱捕天牛2.45头,FJ-MA-02每次每个诱捕器平均诱捕天牛2.00头。M-99引诱效果显著好于FJ-MA-02。

表1 4种引诱剂逐月诱集松墨天牛数量(头/诱器)Table 1 Number of M. alternatus adults trapped by 4 kinds of attractants in each month (individuals/traps)

注:平均值±标准差。同列不同英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2.2 4种引诱剂诱集松墨天牛的性比

诱捕器诱集结果表明,各引诱剂所引诱的雄虫数量均多于雌虫,其中,HYP-SH引诱雄虫24头,雌虫21头,雌雄比接近1∶1;M-99引诱雄虫148头,雌虫113头,♀∶♂=1∶1.31;A-3引诱雄虫63头,雌虫45头,♀∶♂=1∶1.40;FJ-MA-02引诱雄虫49头,雌虫31头,♀∶♂=1∶1.58。从各诱剂捕获的天牛数量和雌雄性比来看,M-99对松墨天牛种群的控制能力最强。

2.3 4种引诱剂诱集量的动态变化

引诱结果(图1)表明,4种引诱剂诱集量变化趋势一致。在宜昌,诱集量出现一大一小两个峰值。在6月中旬前,引诱剂诱集量较大,共诱集到成虫258头,占诱集总量的51.6%。从6月中旬开始,诱集量显著下降。但是进入8月后,多种引诱剂诱集量出现一个小高峰。在从7月22日到8月11日期间,共诱集成虫121头,占诱集总量的24.2%。但是A-3和FJ-MA-02小高峰很快结束。

图1 4种引诱剂诱集量变化曲线Figure 1 Fluctuating curve of M. alternatus adults trapped by 4 kinds of attractants

图2 松墨天牛两性数量变化曲线Figure 2 Fluctuating curve of female and male M. alternatus adults in trap

2.4 松墨天牛两性数量变化规律

结果(图2)表明,诱捕的雌雄虫数量有很强的同步性,并且在各时间段,诱捕雄虫数总数多于雌虫。当诱集量大时,雌雄虫差异相对明显。但雌雄虫引诱数量有较大差异时,预示着下次雄虫数量和总数明显下降,雌雄虫数量将再次回到平衡位置。

3 讨论

在试验开始的5月中旬,松墨天牛诱集量最大,并且通过解剖发现雌虫鞘翅坚硬,怀有黄色成熟卵,推测此期的松墨天牛已羽化一段时间,成虫发生高峰应在此时或之前,说明松墨天牛在宜昌的发生期明显早于湖北恩施[9,10]。鉴于此,湖北宜昌的松墨天牛防治时期可提前到5月上旬前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同一时间段,松墨天牛的诱集量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这可能与天气状况,甚至与夜间光线有关[11,12]。从6月中旬开始,诱集量迅速下降,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诱集量一直很低,这段时间刚好与当地的梅雨天气和之后的高温天气相一致,推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不同引诱剂所监测的松墨天牛发生规律基本一致,因此可以用一种引诱剂监测当地的松墨天牛发生情况。引诱剂信息化合物在林间以湍流的方式扩散,受到林间寄主和非寄主挥发性气味的影响[13]。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引诱剂引诱效果可能存在差异。不同地域的昆虫对同样的气味刺激也可能存在差异。在试验地,M-99引诱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引诱剂,是适合当地使用的理想引诱剂。

引诱剂大多诱捕到的雄虫与雌虫数量相当,或雄虫更多[9,12]。自然状态下松墨天牛雌雄性比为1∶1,数量没有差异[14]。通过电生理学研究发现,雌雄虫对信息化合物的反应不存在显著差异[15,16],但是雄虫飞行能力更强[3],推测这是诱捕到更多雄虫的主要原因。与雄虫相比,雌虫具有更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因为雌虫产卵能减弱松树生长势,传播松材线虫病,并由此引发次期性害虫危害。防治雌虫更有利于降低害虫种群和抑制松材线虫病扩散。在几种引诱剂引诱能力相同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对雌虫有更强作用的引诱剂。

利用引诱剂防治松墨天牛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使用安全方便,能诱捕到大量的目标害虫。大面积应用可降低松墨天牛种群密度,减少松材线虫传播机会。目前作为防治松墨天牛和松材线虫的重要手段,已经在全国推广,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益。它不仅不与其他防治措施冲突,而且还能与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协调应用,起到更好的防治效果[17~20]。

[1]Morimoto K,Iwasaki A. Role ofMonochamusalternatus(Coleoptera: Cerambycidae) as a vector of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Nematoda: Aphelenchoidae) [J]. Jpn For Soc,1972,54:177~183.

[2]胡长效,苏新林,张艳秋. 我国松墨天牛研究进展[J]. 河北林果研究,2003,18(3):293~299.

[3]张建军,张润志,陈京元. 松材线虫媒介昆虫种类及其扩散能力[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3):350~356.

[4]杨 洪,王进军,赵志模,等. 松褐天牛与松材线虫相互适应的研究进展[C]. 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2005.153~159.

[5]王敏敏,叶建仁,王云华. 引诱剂防治松材线虫病及其配套技术[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4):129~131.

[6]宋世涵,张连芹,张 锷,等. 利用引诱剂防治松材线虫病的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1996,12(1):44~48.

[7]朋金和,郭良红,吕传海,等. PA型诱木引诱剂防治松褐天牛林间应用技术研究[C]. 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农林害虫,2001. 269~273.

[8]姜凤丽,汪 鹏,唐宇力,等. 利用引诱剂防治松墨天牛的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1998,18(6): 23~26.

[9]陈京元,林亲雄,罗治建,等. 松褐天牛林间监测技术的初步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3,22(1):27~29.

[10]张前勇. 应用M99-1引诱剂监测马尾松虫害的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2):25~27.

[11]黄金水,何学友,杨 希. FJ-MA-02引诱剂林间松墨天牛引诱效果及活虫捕捉器的研制[J]. 林业科学,2003,39(专刊1):153~158.

[12]赵锦年. 松墨天牛成虫行为反应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5,18(5):628~631.

[13]Li S Q,Zhang Y L,Zhang Z N. Effects of volatiles of non-host plants and other chemicals on oviposition ofMonochamusalternatus(Coleoptera:Cerambycidae)[J]. Pest Sci,2007,80:119~123.

[14]吕传海,濮厚平,韩 兵,等. 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3):243~246.

[15]郝德君,马凤林,王 焱,等. 松墨天牛对不同生理状态黑松挥发物的触角电生理和行为反应[J].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6):1070~1074.

[16]宁 眺,樊建庭,方宇凌,等. 不同危害状态下寄主萜烯挥发物含量的变化及松墨天牛对其组分的触角电位反应[J]. 昆虫学报,2006,49(2):179~188.

[17]来燕学,俞林祥,周永平,等. 用双环法诱杀松墨天牛成虫控制松材线虫病[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18(1):60~65.

[18]张莲芹,宋世涵,黄焕华,等. 利用引诱剂和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1991,4(3):285~290.

[19]梁细弟,朱建国,周关校,等. 几种诱杀松墨天牛方法的效果比较及评价[J]. 林业科学研究,2000,13(4):366~369.

[20]姜礼元,唐陆法,程建明,等.千岛湖区松墨天牛成虫发生规律及不同诱捕法的比较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2003,30(1):25~27.

2008-10-21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子专题项目(2006BAD08A19108);中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6DFA31790)

乔 飞(1983-),男,湖北天门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昆虫化学生态.

桂连友,E-mail:guilianyou@yahoo.com.cn.

10.3969/j.issn.1673-1409(S).2009.01.001

S763.38

A

1673-1409(2009)01-S001-04

猜你喜欢
引诱剂松墨雄虫
桔小实蝇引诱剂筛选
四种草地贪夜蛾测报型性引诱剂的诱捕效果对比
湖北植保(2021年5期)2021-10-20 02:34:56
苹果蠹蛾雄虫发生动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研究
利用诱捕法监测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及气象因子的影响
福建龙岩新罗区松墨天牛成虫活动规律初步研究
神经递质或导致男女行为差异
科学导报(2019年35期)2019-09-03 04:35:11
60Co-γ射线对小菜蛾遗传不育的影响
F2型和APF-1持久型引诱剂对松墨天牛的林间诱捕效果比较
两种新型松褐天牛引诱剂不同空间位置诱捕效果比较
飞机喷洒噻虫啉防治松墨天牛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