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稳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一篇好的文章开头,对于文章是多么地重要。开头的作用一方面是引出文章的话题,另一方面要提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两个目的都要求文章的开头要简短有力。古人常用“凤头”来形容开头的文字,是说开篇要像凤凰的头那样漂亮、精神、短小而有吸引力,用三言两语就进入正题,不拖泥带水。尤其是考场作文一定要写好开头,紧紧抓住读者的目光,让读者的思路不由自主地随着你走。作文开头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1.开门见山,落笔扣题。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既可以开头直接点题,又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干净利落,简洁明快,易为读者接受,适用于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如2008年(以下选文均为2008年,略去)哈尔滨一考生在《待人不能求全责备》中开篇就引述作文材料,在简单分析后立即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中心论点“生活中待人不能求全责备”,给人立场鲜明,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之感,收效很大。再如娄底一考生在《梦》中以“梦里我回到唐朝”轻松开篇,简单的一句话就把时空拉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如此自然的表述,给人轻松惬意的感受。还有杭州一考生在《栀子花开》一文开篇写到“我家附近有几棵栀子树”。自然开篇,自然行文,波澜不惊中自有一种恬淡的意境,也让我们读者似乎闻到了那淡淡的栀子花香。
2.故事导入,趣味横生。就是引用一则典故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故事既要和文章的主题相一致,又要做到简明扼要。如随州一考生在文章《我发现谎言也可以是美的》一文开头引用列宁小时候打破花瓶的经典小故事,说明“撒谎不是好孩子”这个道理,并引出自己不愿意做撒谎的坏孩子的做法。故事导入,可谓趣味自生。
3.修辞开篇,文采飞扬。在文章开头,用一两种恰当的修辞格,可以给人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让自己的文章文采飞扬起来。如上海一考生在《我眼中的色彩》中以一个句子开头“遥望着面前缠绵蜿蜒的台阶,好似一条紫色长龙盘踞在碧绿的泰山上”,文章以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开头,把蜿蜒的紫色台阶比作一条“长龙”,立即吊起了读者的胃口,让读者赞叹的同时吸引着读者读下去。重庆一考生在《痛苦与美丽》中开头运用了排比句的形式,列举了“烟花”“蚌”“天空”经过痛苦磨砺后释放的光彩,指出“唯有伴随痛苦,人才能看见最美丽的自己”的主题,给人带来很震撼的视觉冲击力。新疆一考生在《考验》中写道“究竟是什么,让你们在考验面前选择了这条离开的路?究竟为什么,让你们在灾难面前义无反顾?”开篇以两个设问句开篇,引出在灾难面前人性的考验这一核心问题,不由人不读下去。
4.景物描写,情味盎然。描述性的语言往往容易流于刻板和平淡,但如果同学们能巧妙抓住景物特征,并注意适当借鉴,加上灵活地创新,就一定能打破描绘的刻板和叙述的平淡,让形象的描述折射出令人心荡神驰的诗情画意来。如山东日照一考生在《我依然飞翔》里开篇写到:“无尽的黑夜侵蚀着我那无尽的愁思,周围是可怕的静寂,我起身来到窗前。”小作者把自己“丢”在黑夜里,让周围变得“静寂”,此情此境,又有多少人被里面的情绪感染,于是,自己的周围似乎也被这浓黑的悲凉深深包围,感染力很强。再如山东潍坊市一考生在《画一扇窗给自己》中开篇选取了“春雨”“燕子”等意象,既描绘了春天到来后旺盛的生命力,又给全文奠定了一种欢快的感情基调,给人积极向上之感。这两篇文章均以描写景物开篇,让小作者情感自然流淌在景里。
5.设置悬念,情节跌宕。这种开头的形式是很丰富的,可以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也可以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断,还可以先交待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更可以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无论采取上面的哪一种方式,均是为了制造悬念,让文章扣人心弦。如大连一考生在作文《醒》中以“又是一年槐花开,静观这万绿丛中一袭白衣在槐树间穿梭的徐老师的点滴,想曾经的那次回家所遇的珍奇”开篇,给文章营造了不可多得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去。还有河北一考生在《那一刻,我们泪流满面》中以一组排比句开头,营造氛围,指出那是一个非同寻常、值得铭记、让人警醒的时刻,并且用“泪流满面”写出当时的神态,这样的倒叙手法,不由读者不读下去。再如长沙一考生更是在《心灵的地震》一文中以一句话“刘老师,你要小心一点!”开篇,以多义词的形式营造了极其紧张的氛围,也只有读完全文你才会发现,此“小心”非校长心目中的“小心”,这完全是一个学生表示自己爱老师的真情流露,这个波澜真的不小啊,尤其是内心深处涌动起来的情感浪潮感人肺腑。
6.巧妙引用,凝练深刻。这种开头法,既可以引用诗词开篇,凸显底蕴;也可以引用古圣先贤、专家学者的名人警句,言简意丰;还可以引用俗语、谚语,以突出中心;更可以引用歌词、电影台词,让立意高远。如天津一考生在作文《失败,你好!》中以“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俗语开头,开篇点题,便于阅卷老师把握文章的主旨,也让作文有了文采。吉林一考生在《致数学老师》中以“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明亮的阳光照耀我心房……”开篇,既扣紧了“歌声”,又点出了主人公“老师”,真可谓一身兼二职,开头就给人不俗的感觉。吉林长春一考生在《真挚的呼唤》中开篇以“真挚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的名言开篇,既简练又经典,起到了“以一当十”的作用。大连一考生在文章《醒》中开头引用了《少林足球》中阿显的简单的台词“大师兄,我醒了!我醒了!”点题,接着用下一句台词“大师兄,我终于找到我的梦想了”点出“醒”的内涵,原来“醒”就是找到自己的梦想。作者正是被电影中一句简单的台词所触动,并悬崖勒马,幡然醒悟,寓意多多。这些恰当的引用,无不显示出考生扎实的写作功底和不俗的文学底蕴。
7.异军突起,勾人心魄。所谓“异军突起”,就是考生一开头就能标新立异,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观点,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如哈尔滨一考生在《妈妈,请不要做“渔夫”》中以“您不爱我”开篇,可谓异军突起,掷地有声,很是吸引人,让人迫切地阅读下去,不读心里就不痛快,不读心里就不踏实,迫切地去文章里找出“不爱”的原因。再如深圳一考生在《幸福的颜色》中开篇从反面切入,想象自然中缺少绿意的种种可怕的现实,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认可考生的观点,收效奇好。
8.总括全文,纲举目张。此种开头法就是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点展开,或分段叙述,让下面的段落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结构井然有序。如吉林一考生在《永远的歌声》中开头以“打开历史的画卷,拨开历史的烟云,走进历史的长廊,踩着历史的脚印,让我们去倾听那永远的歌声。开篇总括全文,然后选择了历史上 “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的陶潜,“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屈原,“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李白行文,最后以“5000年的悠悠历史,5000年华夏文明,造就了无数具有人格魅力的英雄人物,留下了永远的歌声”做结,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成为一篇考场佳作。
9.模仿名作,改头换面。就是直接从名作中得到启发或直接嫁接名作的巧妙开头方法。如益阳一考生在《春风拂面》一文中以“盼望着,盼望着”开头,模仿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笔调,时而描写人的活动景象,时而描写景物的生机盎然,将冰灾之后人们满怀信心重建家园的景象,状写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再如荆州一考生在《为了心中的自由》一文中这样写到:“教室也是一个大围城,外面的人想攻进来,里面的人想冲出去”。小作者模仿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中的名言,并从主人公之一“阿门”之口凄凉地读出来,写出来一部分学生对教室外自由生活的热切渴望,足以引起人的思考。又如扬州一考生在文章《回家》中借鉴了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的结构,以“小时候,家是一座大大的房子”开篇,带来了非同一般的感受。
10.运用题记,揭旨显情。题记指的是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文字。往往能指示或凸现文章的主旨及情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常常会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如重庆一考生在文章《阳光总在风雨后》以泰戈尔的诗句开篇:“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难,才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世间的绝唱。”以诗句为题记,既自然扣题,又显出文章主旨。再如上海一考生在《我眼中的色彩》的题记中这样写到:“五彩缤纷的故乡啊,金色?银色?那是我眼里最美的颜色。”不仅写出了故乡的异彩纷呈,更写出了内心的喜悦之情。这些题记,就像树起的一道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作品锦上添花。
总之,考场作文怎样开头,这决定考题所规定的内容,文章的性质和考生独特的构思。常言道: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文无定法。文章的开头也不仅是这区区十种,还可用肖像描写开篇法、映衬烘托开篇法、人物对话开篇法、议论抒情开篇法、类比联想法、对比开头法等等。无论哪种方式,都应力求避免矫情、堆砌、言之无物。只要考生善于借鉴,又能灵活变通,那文章的开头肯定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有助作文走向成功。
●写作训练1
请你根据下面的的题目,写两个开头段。
《雨夜读你》
开头示例:
1.可以用景物描写开篇法。
户外,今夜阵阵细雨,被风吹落着打在树叶上,掉在屋瓦上,落在马路上……
2.可以运用开门见山式。
向来喜欢听雨,尤其是在静谧的雨夜。
3.可以运用设置悬念式。
只有在这样的雨夜里,我方能走进过往,方能彻底打开往事尘封的门扉,敞开我最原始最裸露的心绪,一任记忆的刀刃来来回回地切割,反反复复地研磨。
4.可以运用修辞开篇。
雨季的那个夜晚,你优雅地坐在我的对面,肃穆如女神。
●写作训练2
请你先补充题目,然后根据对题目的理解写两个开头段。
《______梦想》
开头示例:
1.补充题目为《说梦想》;可以采用设问句开篇:
梦,究竟是什么?世界上又有什么是永恒的梦?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得到答案,付出了太多,太多……
2.补充题目为《我有一个梦想》;可以直接开门见山来写:
我十分盼望2008年去北京亲自观看奥运会。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举办这样大的体育盛会。时间越来越近,我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我梦想着有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坐在奥运会的会场上,为中国的奥运健儿加油;看中国的奥运健儿拿下一个又一个的奖牌,为祖国争光。
3.补充题目为《儿时的梦想》;可以采用倒叙手法开篇:
一只纸飞机,轻轻地从我眼前掠过。哦,那小巧轻盈的身姿,那清洁无尘的飞翔,多么熟悉。难道它就是小时候哥哥手里的那一只?蓦地,我的视线已被它悄悄牵走,揉成缕缕的回忆挂在了童年的树梢头。
●写作训练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先拟题,再写两个开头段。
一天,一个男孩在他家里发现几瓶彩色的墨水。他母亲出去了,留下他来照顾他的妹妹莎莉。那些瓶子是一种诱惑,于是这男孩开始画起莎莉的肖像。结果,他把各处都洒上了墨水污渍,使家里变得脏乱不堪。当他母亲回来时,她看到了一片脏乱,然而也看到了那张图画。她对于墨水污渍不置一词,却说道:“啊,那是莎莉!”然后她弯下腰来亲吻了她的儿子。那男孩——本杰明·威斯特,后来成为一个举世知名的画家。他常常骄傲地说:“我母亲的亲吻使我成了画家。”
开头示例:
1.拟题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首先可以用俗语开头。
古语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经过千余年的岁月,古人总结下来的名言,是说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会形成不同的品格,可见,赋予人不同的生活环境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家长种下的如果是“表扬”,收获的就是孩子的成功;种下的如果是“批评”,得到的就很可能是失败。
2.拟题为《学会欣赏》;可以用修辞开头。
欣赏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博大高雅的情怀;欣赏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少数人才能享受的幸福;欣赏是一种力量,是一种鞭策激励的力量。其实,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渴望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刘备欣赏诸葛亮的绝世智慧,礼贤下士,留下了“三顾茅庐”的佳话;唐太宗任人唯贤,欣赏魏征的直言相谏,才出现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学会欣赏,你便懂得享受;学会欣赏,你便拥有快乐;学会欣赏,你便走近幸福。
3.拟题为《平凡的吻造就不平凡的人生》;可以引用名人名言开头。
林肯总统说:“我的一切成就与希望,全都归功于我母亲。”布道家穆迪说:“我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全在于我母亲。”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说:“我的母亲造就了我。”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也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母亲的早期教育。对于一个未成年却充满想象力的孩子,我们永远都不可能预测他将通过何种方式、何种途径去实现未来的人生价值,获取属于他的成功。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当孩子出现了非常“状况”时,给予他一个再平凡不过的 “吻”,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人生。
●写作训练4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你围绕话题“细节”,先拟题,再写两个开头段。
巴拿马运河于19世纪末动工,最初由一家法国公司承建。在当时,该公司的工程技术和挖掘设施均属世界一流。因此,尽管巴拿马地峡群山连绵、丛林密布,施工人员并没有将这些大自然的险阻放在眼里,他们期待着能在不久之后开通运河。
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工程自开工之日起就进展不顺,一拖多年,最后还是被迫放弃了。迫使他们半途而废的不是高山和密林,而是当地一种很普通的蚊子。正是这种蚊子导致人群中黄热病的传播,造成数以万计的工人丧命。
此后,运河工程由另一家公司接手。这家公司吸取了教训,将蚊子问题纳入整个工程计划的一部分,采取措施使工人免受蚊子的叮咬和疾病的侵袭。
几年后,高山被夷为平地,丛林也变成了坦途,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巴拿马运河终于贯通了。
开头示例:
1.拟题为《细节,不应该被忽略》;可以采用设置情境开头。
以为自己是一个懂生活的人,却发现原来不是,因为我只知道轰轰烈烈,不晓得点点滴滴。而恰恰相反,点点滴滴才是生活。
2.拟题为《感激细节》;可以运用修辞开头。
细节如炎夏中的一丝凉风,寒冬中的一缕阳光,漆黑中的一点星光;又如叶尖上的一滴露珠,红花旁的一片新叶……
3.拟题为《细节决定成败》;可以运用对比句开头。
在现实生活中,常以为决定成败的一定是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不知某些不起眼的小事也能成为成败的关键。拿疏通“巴拿马运河”一事来讲吧,这个人类交通史上的一大壮举曾在施工中遇到过鲜为人知的曲折,而阻碍工程进度的不是高山密林,正是那小小的不起眼的蚊子。人们常说:人生无小事。是啊,一根小火柴可能毁掉一幢大房子,一颗螺丝的松动可能会改变一架飞机的命运,一只只小小的蚂蚁也可以溃决长堤,细节容易被忽略又不能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