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瑞方
●素材展示
绿树听鹈(夬鸟)。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辛弃疾
●运用方向
感情送别历史
●拓展延伸
之所以把辛弃疾的这首词拿出来,是因为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还没有一首诗词有这么多的送别。了解了这首词,那么,我们就可以对人生很重要的一种感情——离别,有更加深刻地体会。
伯劳鸟(鹈(夬鸟))的叫声凄凄切切,一切的花和草都要为之香销魂散(《离骚》)。可是,这还比不上鹧鸪的声音悲惨,他看着四川盆地不竭的水患,忧愤难安,于是退位隐居到山林,可他对生民的悲悯却难以遏制,当他死亡的时候,一颗春心化为杜鹃,日夜悲鸣,眼泪哭干了,眼中流淌出鲜红的血。
可是,自然界的一切悲鸣,都比不上人间的离愁别绪。
当昭君离开汉宫时,远赴异域,遥望汉阙,高山峨峨,河水泱泱。一曲琵琶,关河变色。
当咫尺长门,隔绝了汉武帝和他曾经宠爱的阿娇时,那个失宠的女子“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可是这样的悲鸣依旧难以让君王的脚步停留。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长门赋》)
当那个苦命的女子齐姜被迫离开她的丈夫和儿子曾经主宰的国度时,她的心情如同天空的飞鸟一样苦苦徘徊,她仰望着苍天,你怎么看着叛逆的臣子杀害我的儿子却无动于衷呢,再次遥望故国,只看见隐约的城墙。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可是她的眼泪却无法改变那悲惨的命运。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得辞。无敌的将军李陵以五千步兵对抗匈奴十万骑兵,兵败被俘,势穷投降。而他的友人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十九年,守节不屈。后来苏武得到归汉机会,李陵送他时,何尝不是悲痛欲绝,昔日的朋友已成陌路,留下的只是自己一个人独在他乡,纵然苟活,也不过行尸走肉而已。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日人已没,此地水犹寒。那个壮士荆轲,辞别燕太子丹,他将上演一生最悲壮的一幕,也是他一生最后的一幕,他所面对的是暴戾强大的秦王朝,他要以一个勇士的身份面对、反抗一个帝国,明知一去不返,却是义无反顾。
这么些离别,是何等地动人心魄。
如果那些鸟儿了解到这一切,它们所流下的就不会是眼泪了,而是鲜血。
这首诗歌所说的离别依然是不全面的,这是人间最复杂的一种感情,绝不是用一首诗歌所能概括的。
比如,情人之间的离别: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朋友之间的离别: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或者,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战士之间的离别: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人已经远去,留下的只是一行脚印,背影慢慢消失,那些脚印也渐渐被积雪掩盖,只是,我们的记忆深处,却永远也忘不了那次离别。
求田问舍是志向的反义词
●素材展示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运用方向
立志历史理想奋斗
●拓展延伸
在成功学上,人们提倡一种“志商”,所谓“志商”,就是确立人生志向和目标的能力。人生因理想而伟大,人要成功,首先要有成功的意念,要有雄心壮志,使想成功的强烈欲望渗入到人的潜力中。
《三国演义》,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天下英雄,曹操有一席话说得非常精彩:“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大地之志也。”他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成为英雄,需要有两个条件,即大志和良谋。而大志却是排在第一位的。
志向有高下的区别,辛弃疾词说:“求田问舍,怕应见问,刘郎才气。”这个故事也是三国里的,也是一次煮酒论英雄,不过这一次是刘备与刘表,还有个叫许汜的人,刘备和许汜当时都依附于刘表,一天说起陈登这个人,许汜说,陈登这个家伙很傲慢,我以前有困难,跑去找他的时候,他很久没有跟我谈话,见面的时候,自己在大床高卧,却叫我睡小床。刘备一听,立马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这段话很精彩,原文如下:“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他的意思是说,这这个家伙,空有虚名,现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正需要你忧国忘家,可是你每天只知道打听哪里的房子便宜,哪里的土地肥沃,所说的话对国家一点帮助都没有,你这样的人,陈登怎么会瞧得上。要是我,我就卧于百尺楼上,叫你卧在地上,又岂止是上下床之间?
陈胜告诉他的伙伴们:“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要知道,陈胜当时只是个农夫,一个农民有这样的志向,在当时王侯将相的历史中算得上是特别,难怪后来他会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追问。
黄巢8岁时有《题菊花》一首:“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可是,一种违背自然规律的志向,不是很可怕吗?黄巢在《不第后赋菊》中说:“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其间所透露的志向已经为一种赤裸裸的杀气所笼罩。
我们回到李白的诗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里说的是一个叫宗悫的人,他是南北朝时候的宋人,年幼的时候,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悫可以说是武林高手,14岁的时候,有几个强盗来他家打劫,他愣是把强盗们打了个落花流水。在他成年后,为国家平定了好几起叛乱,实践了他长风破浪的志向。
诚信的伟岸
●素材展示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懦弱。
——高尔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运用方向
立志历史理想奋斗
●拓展延伸
大盛魁是晋商著名的票号,山西人出西口,首选之地乃在包头,那时,山西人在包头做生意的极多,有一次,大盛魁的东家,在包头的生意中赔付殆尽。
他在回乡途中,没钱住宾馆,就找了一处破旧的小庙栖身,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有一个老者背着钱袋子经过这里,两个人同住在一起,谈得很投机,他就把经过告诉了老者,老者很同情他,就借他一笔资产,帮他东山再起。
大盛魁的生意很成功,他们每三年分一次红,每次都要给那个老者留着一份,但是找不到老者,他们就代为保存。许多年后,大盛魁由盛而衰,但那老者的分红却分文未动。
直到过了三代,他们终于得知,那个老者的子孙已经身在英国。此时,大盛魁的子孙已经不再是家资千万,而是一贫如洗。他们在得知老者子孙的下落后,依旧毫不犹豫地将几百万两白银付与不知此事之老者子孙!
这是商人讲信用的典范,尽管我对这个故事心存疑虑,就是因为小庙里发生的故事过于巧合,巧合得不像生活,而更像小说。但是这则关于诚信的故事依旧叫我震撼。
中国关于诚信的故事似乎很多:
商鞅在秦国变法,为使百姓相信新法令出必行,取一根木头放置都城南门,有人将木头从南门扛到北门的,他将赏给重金,结果,还真有一人将木头移至北门,商鞅当众兑现,赐钱五十金,以明不欺。
这是一个政治家的诚信。
“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
这是《庄子》中一个哀怨凄婉的爱情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尾生的痴心汉子和心爱的姑娘约会在桥下,可心上人迟迟没来赴约,不幸的是大水却涨上来了,这个痴情汉为了信守诺言坚持不肯离去,最后竟然抱桥柱溺亡。尾生所抱的梁柱,也和他一道成为守信的标志。
这是一个情人的诚信,假如女孩子要嫁人的话,首选对象应该就是这些坚持诚信的人。
西汉末年的季步,有“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他犯事时也因为这种声誉而被朋友们庇佑。
这则是一个江湖游侠的诚信,对这种诚信,我们需要甚用之,我们必须明白,朋友之间的诚信必须扎根于法律和道德,倘若违背了这两者,诚信本身就要受到质疑。臧天朔,他不是唱朋友多了路好走么?可是,江湖义气却助长了他的堕落。
此外,人们经常引用的还有曾参教子,他的妻子哄骗孩子说要杀猪给他,可是他却把这种欺骗小孩子的谎言实践了。
这是一个教育家的诚信,遗憾的是,我们总以为欺骗小孩子是无关大碍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素材展示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海子
●运用方向
幸福满足金钱
●拓展延伸
托尔斯泰有篇短篇寓言,说沙皇有一次生病了,一个聪明人告诉他,“如果能找到一个幸福的人,把他身上的衬衫脱下来给沙皇穿上,沙皇的病就能好。”
沙皇派人到全国各地去找幸福的人。但是,没有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满意,只有一个在木屋里整天干活的农夫,皇太子听说后,立即下令把这个人的衬衫买来,不管花多少钱都可以。
可是,他们却失望地发现,这个幸福的人穷得连件衬衫都没有。
这个故事很讽刺,人性总是不满足的,我们大概还记得《红楼梦》里的《好了歌》,歌里说:“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
这个难题似乎是难以破解的,我们以《红楼梦》为例,里面的那些人,究竟有哪个是幸福的,金陵十二钗,哪个不是以悲剧收场;贾府的荣华富贵,最后何尝不是陋室空堂。多少人辛苦钻营,何尝不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那些锦衣玉食的人,并不见得就真正幸福。
著名演员范伟曾有这么一段经典台词:幸福就是——我饿了,看见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见别人穿了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儿了,你就比我幸福。这是对幸福的调侃。
曾经有个关于幸福的公式,大意是,幸福跟需要成反比,跟满足成正比。这就是说,需要越多的人,越不幸福,而越容易满足的人,则越容易感到幸福。
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则寓言:
一只小狗问它的妈妈:“妈妈,幸福在哪里啊?”
妈妈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尖上啊。你要是回头想抓住它,却始终不可能成功。你只有一直往前走,它才会一直跟着你。”
君子死而冠不免
●素材展示
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史记》
●运用方向
死亡尊严人生价值
●拓展延伸
“君子死而冠不免。”
这是孔子弟子子路临死前的一句话。子路武功高强,自从他跟随孔子以来,孔子很少能够听得别人恶语相加了。卫国发生动乱,子路和叛臣石乞、壶黡交手,双方难解难分之际,石乞、壶黡二人把他的冠缨割断了,他放下武器,重新系好帽子,说:“一个君子,纵然死亡,也必须戴好帽子。”
子路死了,他死的时候,还不忘记维持一个君子的尊严。
时光流转,公元263年(或262年),洛阳城里,刑场之上。
一个身穿罪犯服装的中年男子站立其中,他的身边是面无表情的刽子手,他手中拿着大刀,这个男子知道,这把刀将夺取他的姓名。从此,他再也不能在清风朗月之下,做高山流水之音了。
这一天,三千太学生向司马昭请愿,愿意拜嵇康为师,司马昭不为所动,挽救自己生命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了。太学生们围着刑场,看着那个卓越的男子,满目同情。
你有什么心愿?监斩官问。也许,他要喝一杯酒,也许他想吃一顿最美丽的佳肴,也许他要向亲人们嘱托财产埋藏在什么地方,监斩官心想。
我要弹一曲。嵇康冷冷地回答,监斩官惊呆了,刑场周围密密麻麻的人群呆若木鸡。
琴取来了,嵇康双手轻动,这一刻,他仿佛和往常一样,不是在刑场,而是在雅静高岗之地,风清月朗之时,他深衣鹤氅,盥手焚香,声音从空旷的时空中传播开来。
风停了,云住了,周围仿佛没有人群,整个世界都在倾听,唯有一个人的手指在动,他的心也在动。天籁之声,回荡于天地之间,铮铮铁戈之声,听者无不动容。
曲终,他死亡的时刻也来到了,他说:“《广陵散》于今绝矣!”
那天,这个世界最后一次听到《广陵散》。
他用自己的音乐,告诉世人两个字:尊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公元1283年,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柴市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什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什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
阿基米德死前要保卫他的图纸。谭嗣同死时长吟“我自横刀向天笑”。阎应元死前说应元是大明典史,深知大义所在……
大概,死亡是人生所能做的最后一件事,一个人自尊地活了一生,也决不能卑微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