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撑起一方晴朗的天空

2009-12-01 08:44任菊莲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09年10期
关键词:小语教研员课题组

[编者按]在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该市的立项课题达28个,涉及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在青铜峡市教研室任菊莲老师的带领下,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们多年来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与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很好地带动起一方的教育科研。可以说,课题研究作为一个助推器,凝聚了巨大的力量,为教材实验、师资培养,为振兴地方教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期“课题研究”栏目中,我们安排了任菊莲等七位老师谈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心得。如果您读后也有自己的感悟,欢迎您写成文寄给我们。

当课改忽如一夜春风,吹遍各地时,2003年秋,我们青铜峡市也正式启动了新课程,使用苏教版小语实验教材,步入了课改。但是几十年来墨守成规,又使许多教师困惑重重、举步维艰。身为教研员的我责任感油然而生:“一定要想办法,帮老师走出困境,寻找一条事半功倍的方法,使课改找到应有的位置,使小语课堂产生应有的魅力,使苏教版小语教材在塞上江南焕发应有的光彩!”怎样才能找到这条路?就在苦于无对策时,我从南京凤凰母语教科所的课题成果集——《含苞的金蔷薇》中找到了出路,“课题是什么?每一个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就是一个课题。”文集中这句话给了我灵感:走教科研之路,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引领教师们齐抓共管,锁定目标,研读教材,查漏补缺,共同关注课堂教学实效,如果人人关注,这样力量不就大了吗?

一、 研究路上,你我携手

当我一个人做课题,进行各类调研时,发现了新问题:有许多教师因为课题不是自己的,所以非常被动,只是盲目随从,主动思考的很少;一些学校和教师对课题研究,知之甚少,课题研究处于“盲点”和“冰点”。面对这些情况,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常自我追问、自我答辩:我是谁?我是教研员。我的职责是什么?教研员的天职就是引领、服务于一线教师。那么,我市课题研究处于这样的状况,我就没有责任吗?我责无旁贷!是不是教研员一个人研究了、成长了,就算是优秀教研员?不!教研员做课题绝不能单打独斗,而应该唤起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引领教师携手并进,共同走教科研之路,打造一个团队,共同进步,这才是合格的教研员。

有了以上认识的铺垫后,当接到“南京凤凰母语教科所2006年课题研究申报通知”之后,我在全市全文转发“通知”,并在培训会议上,介绍凤凰母语教科所“做真课题,真做课题”的求实作风,并以我的课题研究为例,宣传并动员教师积极申报,加入课题研究的行列中来。

教师的积极性是有了,但是,他们想研究了,却不知道研究什么,怎么研究。针对这个问题,我决定根据研究进程,组织几次培训,手把手地牵着教师做课题。申报课题时,我下发了申报通知与选题范围,告诉教师把自己在课改中遇到的最大的困惑问题梳理出来,提炼为小课题。我先请教师自己选题报题,之后又召开了填写申报书的培训会。会上,我一步步讲解如何根据课题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填写申报书,并统一收来修改。当接到全体课题立项批复书后,又马上组织课题负责人进行课题实施方案的撰写培训,并在黑板上一步步写出实施方案的结构,将我个人的实施方案拿出来供大家参考。之后,我又统一收来修改审阅,直到满意才一并寄给南京凤凰母语教科所。至此,我市小语学科由之前我的一个独立课题上升为28个立项课题,课题研究路上,我不再是独行者。

立项之后,各课题的实施过程始终是我牵挂的梦,我常利用去学校调研的机会,或通过电话与各个课题组联系,询问他们的研究过程,解答他们研究中遇到的各类困惑。一段时间后,我欣喜地发现,邵岗小学的吴慧琴、三小的赵玉霞、叶盛小学的曾芳、陈元滩小学的马宏娟、大坝小学的何宝山等课题研究老师崭露头角,不但入了门,而且研究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于是,我决定以身边人、身边事带动一批人,召开课题现场观摩、交流会。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下午,全市中小学教科研工作负责人与28个课题负责人汇聚一起,交流做法,汇报思想,推典型,树榜样,引领、辐射、带动……那次会议,受益的何止是我们28个课题组教师?全市中小学主管领导的头脑中也从此树立了课题研究的概念。

二、 网络教研,张开课题的双翼

轻点鼠标,就能点出课题研究的一片新天地。这是我引领课题组教师步入另一片研究空间——课题网络化。我热情洋溢地向大家介绍凤凰语文网,对28名课题负责人和各校十几名网络教研员进行网络教研技术培训,教大家如何在凤凰语文网上注册,怎样浏览凤凰语文网,怎样跟帖、发帖,怎样参与研讨,怎样上传自己的课题资料等等。一时间,凤凰语文论坛成为青铜峡市小语人8小时之外的另一个工作场所,大家汇聚凤凰语文网,特别是在论坛青铜峡专版,上传课题资料、撰写教学随笔,进行集体备课,参与专题研讨,与其他实验区的教师互动交流……网络,使得课题组的老师们视野开阔了,见识增长了,能力提升了。就因为有了这些网上实践积淀,后来在宁夏网络教研实验工作全面铺开时,我市小语教师以其鲜活的思想、流畅的表达、勤奋的积累先声夺人,活跃于网上各种小语教育平台,成为网络教研的主力军,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此,我市教师张开现实与网络的双翼,所获颇丰。

三、 低谷时,“娘家”来人

一路同行,有人突出了,也有人悄然掉队。为此,我非常焦虑,我不想让全市的课题研究步入“重两头、轻中间”的误区,更不想让部分课题研究中途夭折。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徐然主任得知后,说:“不着急,这是正常现象,我们过来指导!”

那是2005年一个金灿灿的秋天,徐然主任、王永虎校长这两位“娘家人”带着研究所领导和同志们的问候与关怀,也带着我们课题研究无穷的希望与信心,跨越千山万水,踏上了我们青铜峡的土地。当他们在会上听完了我的总体介绍和几位课题负责人的汇报后,又冒雨前往陈元滩小学。在倾听课题汇报课、查阅课题资料后,他们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我们进行了具体指导。王永虎校长热情洋溢地发表了他的三个感动:“看到何宝山老师这样一名四十多岁的西北汉子还在这么用心做课题,我真的很感动!看到陈元滩这样一所条件简陋的偏远乡镇小学却这么执著地做课题,我真的好感动!看到青铜峡市居然有这么多课题组老师在积极热情地做课题,我真的好感动!”其实,王校长,你们带给我们的感动哪里可以用一二三来例举呢?也正是这次活动,又一次掀起我市课题研究的热潮。

四、 倾情放歌,挥洒课题情怀

最近,我们青铜峡市的课题,陆续进入结题阶段。在“张庆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上,有幸见到了《七彩语文·教师论坛》可亲可敬的钱锡铭副主编。会间与他近20分钟的交谈中,钱副主编一再诚恳嘱咐我,不仅要想到课题本身如何结题,还要对28个课题一路走来的历程进行回顾和思考,并从整体角度思考对一方语文教改所起到的作用,以收获更多的东西。带着钱主编的殷切期望,也带着对课题研究有始有终的责任,会后,我组织各课题组整理资料,细细梳理,认真思索,这才发现,钱副主编简洁而语重心长的几句话,又让我们获取了更多审视和总结的角度,得到了许多意外的“宝贝”。对于我来说,收获就更大了:学校和教师对课题研究由拒绝到祝福,由陌生到熟知,由无从下手到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这难道不是成果吗?课堂教学由过去的盲目跟风到现在的不断追问,由曾经的追逐形式到如今的追问实效,这难道不是成果吗?我市语文教师只要推举到外地,或上公开课,或讲座,或教研能力大赛,样样都是红满堂,这难道不是成果吗?小语学科团队骨干层层涌现,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这难道不是成果吗?老师们对教师从事课题研究的理解有了全新的认识,养成了随时随地研究的习惯与心态,这难道不是成果吗?

课题路上,我们共同倾情放歌,挥洒情怀!

(作者单位:宁夏青铜峡市教研室)

猜你喜欢
小语教研员课题组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温馨小语
温馨小语
甜蜜的梦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