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雪 匡 吟 李小雪
【摘要】 建立的环境业绩评价指标可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种,前者主要包括反映资源消耗情况的指标、反映污染物排放情况的指标和反应企业环境支出情况的指标;后者主要包括企业环保环境与环保活动指标。
【关键词】 环境会计;环境业绩;评价指标
一、基于环境会计建立环境业绩指标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环境业绩指标的运用现状
目前,环境会计评价指标中最为重要的指标首推环境业绩指标。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环境业绩指标是用来衡量企业的资源耗费的效率与效果。《企业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指标的结合》将环境业绩指标定义为:可被用来衡量企业资源耗费的效率与效果的指标。中国的理论界和实务界都一致认可通过它来评价企业的环境业绩。
环境业绩指标可以分为简单型环境业绩指标和复杂型环境业绩指标。简单型环境业绩指标只计量一个变量, 如能源消耗或固体废弃物的吨数等;复杂型环境业绩指标计量两个或更多的变量, 如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单位产出或单位销售额的固体废弃物等。根据所收集到的文献分析得出,我国所选用的企业环境业绩指标主要包括原材料、能源、水、生物多样性,排放物、污水和废弃物、供货商、产品和服务、法规、交通运输和总体情况等方面。这些指标从宏观的角度反映企业对自然系统包括生态系统、空气、水的影响。
(二)我国环境业绩指标运用的局限
企业现有的环境业绩考核指标中有环境指标和经济指标两大类。在目前环境危机日趋严重和环境保护日益重要的形势下,均已暴露出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在企业现有的环境指标体系中,传统指标孤立地用环境指标来衡量企业环境业绩,使得对环境业绩的评价脱离了企业的管理活动,难以调动企业提升环境业绩的积极性。
企业现有的经济考核指标主要是由资金流动速度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等构成,核心是盈利能力指标。这一考核指标体系有两个最为明显的特点:一是强调经济的增长量,对企业而言,就是利润和净权益的增长幅度,但不考核环境等其他非经济因素的改善;二是强调管理者对股东的责任,忽视了其应负担的环保责任和社会责任。另外,企业现有的环境指标和经济业绩指标并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不能有机地全面反映企业的环境和经济业绩,有必要选择适当的环境业绩指标。
(三)会计视角下建立环境业绩指标的现实意义
1.选取指标的方法
对环境业绩指标的选取采取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将可以量化的影响绩效的因素通过设置指标的方式进行量化,以便于分析比较;另一方面对无法量化的影响绩效的因素,可以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将“优先实践”原则作为衡量标准。这样的模式可以充分反映和恰当评价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会计视角下建立环境业绩指标现实可行
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在1999年所进行的一项研究亦表明了在企业环境义务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对于绿色公司和非绿色公司而言,绿色公司的资本回报率相比较而言,要高出5%(J.S托姆斯,1999)。
良好的环境业绩能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反过来,经济效率的提升又能保障环境业绩的实现,企业的环境业绩在一定程度上能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形成良性“互助”。基于环境会计建立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地把企业的环境业绩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更合理地评价企业的环境业绩,促进企业环境业绩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二、环境业绩评价定量指标的选取
定量评价指标主要针对可以用科学方法计量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反映资源消耗情况的指标、反映污染物排放情况的指标、反映企业环境支出情况的指标三个部分。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生态效率指标是实现财务业绩和环境业绩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方法,生态效率指标是环境业绩变量与财务业绩变量的比率,它的基本内容是由两个独立的指标构成:
生态效率指标=环境业绩指标/财务业绩指标
已有的生态效率指标没有具体的针对性,不利于企业综合业绩的分析,有必要对其进一步加工和提炼。
(一)反映资源消耗情况的指标
在生态效率指标这个分数式中,可供选择的分母即财务指标有:经济增加值(简称为EVA,下同)、销售收入、营业利润、税后净利润。经济增加值是提取税后净营业利润包括股权和债务的所有资金成本后的经济利润,是度量公司业绩的指标。
EVA的计算公式为: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比较这四个经济指标,经济增加值是比较适当的选择,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成为传统指标体系的重要补充。与销售收入和营业利润相比,经济增加值在资源使用、环境影响与经济产出之间可建立更为精确的相关关系。这是因为EVA与企业能够实际控制的那段经营过程的资源输入、废弃物排放及产品、劳务输出密切相关,易于界定企业的环境和财务业绩。
资源是企业生产的基础和动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耗用的资源种类繁多。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够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资源消耗情况指标是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构成,反映了企业资源投入比例、资源消耗结构、资源消耗与实现收益是否配比。单位经济增加值资源消耗量指标越小,说明企业的资源利用效果越好。消耗的资源包括在整个生产经营周期中所消耗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汽油、柴油等)、水、电以及其他能源原材料(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其中不包括在整个周期中回收再利用的资源。该指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子指标:
1.单位经济增加值能源消耗量
需要确定企业的主要能源消耗情况。由于具体能源种类不同,应以能量单位“千焦”来衡量能量消耗量,则单位经济增加值能源消耗量=能源消耗量/经济增加值。
2.单位经济增加值水资源消耗量
该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和评价企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在不同企业之间也有较好的可比性。计算公式为:单位经济增加值水资源消耗量=水资源消耗量/经济增加值。
3.单位经济增加值其他资源消耗量
不同行业的资源耗用情况差异很大,还需要根据行业的性质计算单位经济增加值其他资源消耗量。如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精矿石、焦炭、石灰石、耐火材料、萤石等,这些资源也是衡量企业能源耗费的重要依据,必须根据行业具体情况增设指标。计算公式为:
单位经济增加值其他资源消耗量=该资源消耗量/经济增加值。
(二)反映污染物排放情况的指标
将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划分成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三类来展开论述。
1.废气排放指标
总指标:单位增加值废气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增加值
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其排放的主要废气不同,不同气体对环境的危害也不同,很难用一个指标来笼统地衡量企业的废气排放状况。企业所排放的废气状况,只能在行业内可比。对于同种废气,需要按其浓度,将企业排放的废气折算成标准体积。
将排放量与企业的财务业绩结合,得到指标“单位增加值排放的废气量=废气排放量/增加值”,此时的排放量为按浓度或其他更合理的标准折算后的标准排放量。在增加值不变的情况下,该指标值越小,说明企业的废气污染越小,环境管理越得力,对废气排放的控制业绩越好。选取了几种十分常见的废气做出论述,企业或环境部门可根据所处的行业及自身实际情况增设:
(1)单位增加值SO2排放量。此指标用于衡量企业生产过程当中SO2的排放情况,单位增加值SO2排放量=标准SO2排放量/增加值。
(2)单位增加值粉尘量。此指标用来衡量企业生产时产生粉尘的情况。单位增加值粉尘量=粉尘量/增加值。
(3)单位增加值氟化物排放量。单位增加值氟化物排放量=氟化物排放量/增加值。
(4)单位增加值氯化物排放量。单位增加值氯化物排放量=氯化物排放量/增加值。
(5)单位增加值氮氧化物排放量。单位增加值氮氧化物排放量=标准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值。
2.废水排放指标
总指标:单位增加值废水排放量=废水排放量/增加值。
企业排放的废水属于工业废水,工业废水按其所含主要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分类,有含无机污染物为主的无机废水和含有机污染物为主的有机废水。废水中污染物质的种类以及各自的含量不尽相同,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仅对污水作了简单分类:无机废水和有机废水,用两个指标对企业的废水排放情况进行衡量:
(1)单位增加值无机废水排放量。根据无机废水浓度以及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实际中企业或环保部门可以采用更好的标准)将废水折算成标准体积的废水。再将排放情况与企业财务业绩相结合,则用于衡量无机废水排放情况的指标就是:单位增加值无机废水排放量=标准无机废水排放量/增加值。此指标越小,说明企业对无机废水排放的控制越好。
(2)单位增加值有机废水排放量。类似于无极废水,用于衡量有机废水排放情况的指标就是:单位增加值有机废水排放量=标准有机废水排放量/增加值。
3.固体废弃物排放指标
用两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固体废弃物排放情况:
(1)单位增加值一般固体废物排放量。一般固体废弃物根据具体废弃物质的化学成分不同有许多种类,不同种的一般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同,如可降解固体废物比不可降解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小。可以按照一般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将其折算成标准质量(即标准排放量)。再将其排放情况与企业财务业绩挂钩,此时,用于衡量企业一般固体废物的排放情况的指标就是:单位增加值一般固体废物排放量=标准一般固体废物排放量/增加值。
(2)单位增加值有害固体废物排放量。类似一般废弃物,用于衡量企业有害固体废物的排放情况的指标就是:单位增加值有害固体废物排放量=标准有害固体废物排放量/增加值。
(三)反映企业环境支出情况的指标
1.资本性环境支出比率
所谓资本性环境支出,是指能为几个会计核算期间带来环境收益的支出。资本性环境支出具有资本性,即发生时不能被全部列入当期费用,而应分期摊入相关受益期间,以便与当期收益配比,因而该环境支出的收益与较多的会计年度相关。企业的资本性环境支出主要包括企业购置环保设备支出、建造环保设施支出、购置环保用专利支出等。
资本性环境支出比率=资本性环境支出/支出总额×100%
通过计算企业资本性环境支出比率,可以知道企业总支出中有多少是对环保活动具有长期影响的。企业的资本性环境支出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越重视环保,对企业长期持续生产经营越有利。
2.收益性环境支出比率
收益性环境支出是指企业为了取得本期环境收益而发生的、其效益仅与本会计期间相关的环境支出。收益性环境支出应于发生时全部列入当期费用,以便与当期收益配比,其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期间相关。企业发生的排污费、职工环保知识培训费、环保设备维修费、环保机构运行费等都可列为收益性环境支出。
收益性环境支出比率=收益性环境支出/支出总额×100%
企业的收益性环境支出主要可带来环境收益或环境状况的改善,如此看来,在支出总额不变的情况下,收益性环境支出比率越大,越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越有益于企业的发展。
3.预防性环境支出比率
企业的环境支出中,有一部分是用于预防环境污染事故,加强环境管理的。衡量并披露这预防性环境支出比率,可以使信息使用者更进一步了解企业管理层环保意识的高低。
预防性环境支出比率=预防性环境支出/支出总额×100%
企业的预防性环境支出比率越大,其环保意识就越强,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可能就越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越大,受到的赞誉越多。
4.处罚性环境支出比率
所谓处罚性环境支出,是指企业的某项环境指标超过了国家有关规定的上限,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受到有关部门的处罚而产生的支出。
处罚性环境支出比率=处罚性环境支出/支出总额*100%
企业处罚性环境支出是一种有损企业形象的支出,其支出越多,说明企业对环境污染越严重。处罚性环境支出比率越小,企业污染物排放的违规现象越少,企业的形象也就越好。
三、环境业绩评价定性指标的选取---定性指标
定性指标主要是指难以用科学方法计量的环境影响因素,这些无法用货币计量的非财务效益,在战略管理会计中可以借用定性指标加以分析考虑。在现阶段,我国理论界尚未研究出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来协调各个定性指标的关系,认为环境业绩评价中仍应以定量指标为主。
但是,定量指标不能反映环境业绩经营绩效的全貌,在一定程度上设置定性指标可以与定量指标互补,以客观全面科学地反映企业的环保业绩。分别赋予定性和定量指标一定权重,两者相互配合,能有效地评价企业的环境业绩。
1.定性指标的分类和具体内容
定性指标可以分类为反映环境政策的指标和反映环保行动的指标。为提高指标的可操作性,应尽可能地将这些定性指标加以量化(指标化),实现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化;对于不易量化的指标,可通过德尔菲法获取基础数据。德尔菲法,即专家评分法,专家评价法是以专家主观判断为基础,对评价对象做出总的评价的方法,专家评分满分是100分。下面具体介绍定性指标的分类和内容:
(1)企业的环保环境。定性评价企业的环保业绩指标包括三点内容:一是公司环保目标和方针的制定状况;二是环保机构设置;三是企业工作人员环保的培训情况。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开发等所体现的环保意识的程度,皆可通过以上三种指标通过专家打分,得出具体的分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对一个公司环保状况的感性认识。一个公司的公众形象和无形的商誉,也可通过环境政策的情况对之有初步的评价和了解。
(2)企业的环保行动。一个企业的环保行动不计其数,能够用定性指标予以描述的,总的来说,有以下7类:
环境法规执行情况;内部环境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及其成果;有害有毒物质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运输、消费过程中对外部环境造成的影响;发生污染事故的情况;环保行为的创新能力和落实情况(如企业绿色产品的开发与销售)。
(3)环保环境与环保活动的结合。好的环境业绩指标,必须能够评价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污染物的有效预防控制或削减、能耗的降低,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污染和噪音降低、正规的或结构化的环境报告、取得环境标志或环境质量认证、企业形象的提升、企业与政府、公众及其他压力集团关系的改善、诉讼风险减少等。
通过以上两种评价内容十种指标的专家评分,会得出一个企业比较全面和科学的环保定性业绩。一个具备优良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毋庸置疑会在上述10种指标的评价中得到理想的分数,进而会降低企业环境风险,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潜在的经营业绩。
2.指标运用应注意的事项
用于评价企业环境业绩的指标很多,并不是所有的指标都可以同时适用于某一个企业,以上10个指标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实际运用中,应考虑国家环境管理的重点、企业所处行业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企业组织结构特点、以及企业的环境管理目标等选择使用。
通过把企业指标的实际情况与标准进行对比,考察企业每个指标的实际优劣状况,从而评价整个企业环境保护方面的绩效。在制定企业所选取的各个指标的标准时,专家小组即绩效评价小组要参照评价准值,结合企业的运营状况、历史状况及目前的行业状况,把标准与企业实际结合起来,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使评价结果既具有行业范围内的可比性,又使公正性、客观性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孟凡利.环境会计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许家林,孟凡利,高文进.环境会计.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注:本文为2008年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现代企业环境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081052014)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