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新中国的建立为我国工业化开辟了广阔道路,改革开放为我国加速实现工业化提供了强大动力。
打开尘封的记忆,那是一段令人汗颜的历史:当新中国诞生之时,民族工业景象惨淡。洋火、洋灰等这些从旧时代遗留下来的名称,可以说明一个国家的工业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回顾60年历史,我国工业战线几代人执著不懈地艰苦奋斗,走过风云际会、跌宕起伏的年月,经历了沧桑巨变,使今天的中国站在了实现千年强国之梦的新起点上。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恢复,国家工业化建设正式起步。“一五”时期以156个项目为重点的建设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此后,虽然出现了“大跃进”的严重失误和遭到“文化大革命”的巨大破坏,但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仍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发挥了工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工业企业在改革中焕发出巨大的活力,在开放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结构方面都跃上了新台阶,初步确立了制造大国的地位,并为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进一步强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也为中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按可比价计算,1978年工业增加值仅有1607亿元;到2008年底,工业增加值接近13万亿元,增长了20多倍。同时,我国一大批工业品产量居世界前列。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种,“中国制造”走向全球,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卓越贡献。
自主创新成绩显著。从举世瞩目的“两弹一星”,到遨游太空的“神舟七号”,中国工业在载人航天、大运载火箭、月球探测和卫星导航等一些尖端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和跨越。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年产千万吨级大型炼油厂设备国产化率达90%;国产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国产750千伏交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已投入运行;日产4000吨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0万吨乙烯等一大批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创新。
中国装备、装备中国。我国机械制造业工业增加值2007年为18000亿元,是1978年的180多倍,年均增长为19.6%;对外贸易出口额2007年为1929亿美元,是1978年的739倍,年均增长25.9%。其中,发电设备产量2007年为12991万千瓦,是1978年的27倍;数控机床产量2007年为12.33万台,是1978年的210多倍。机械产品国内市场自给率在改革开放之初不到60%,2008年超过80%。机械制造工业自主化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显著提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装备制造业大国。
“中国制造”畅销世界。2008年,轻工业增加值26235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20.3%,占GDP的8.7%。2008年出口总额3092亿美元,占全国21.7%。近30年来,轻工产品累计出口额接近2万亿美元,竞争力大幅提升。自行车、缝纫机、电池、啤酒等10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家电、皮革、家具、羽绒制品、陶瓷、自行车等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50%以上。
中国织造享誉全球。中国化纤、纱、布、呢绒、丝织品和服装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棉花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化纤产量占据了全球化纤总产量的半壁江山。纺织工业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在吸纳就业方面,2008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直接就业人口为2100万人,间接就业人口达到1亿人。
目前,我国工业企业集团已达1833个,拥有资产19634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的55.6%。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继续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带动力和影响力。
60年工业的风雨历程,铸就了60年工业的灿烂辉煌。中国是一个工业大国,还不是工业强国。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中国工业以其雄厚的实力和竞争力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制造大国。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