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坤海
师者,何也?何为?这是古今中外一个恒久不衰的话题。从孔夫子“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到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论;从魏书生的“素质教育”理论到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等等,这些每个时代最为经典的教育思想,都在指导着我们的教育工作。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员老兵,今天也要谈谈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如何当一名好教师。我认为主要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良好的师德修养、精湛的业务能力和高超的教学方法。
一、良好的师德修养是好教师的基本素质——德高为师
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同时也是很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心血的付出,这是不言而喻的,它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尤其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教师,这种付出更为明显,更需要教师对学生付出更多的关怀和爱,更需要教师以自身的形象去感染和感化学生。首先,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热爱学生,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是要关心、爱护、帮助那些家庭有困难、学习有障碍、身体有疾病的学生。其次,尊重家长是师德的重要内容。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生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往往相对较为粗糙,不是过分溺爱、无力管之,就是对其丧失信心、放任不管。对此,教师切不可以把家长作为“发泄”的对象,以致百般指责,而是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将学生行为及时通报给家长,并不时对家长的教育方法进行正确疏导,使其看到子女健康成长的希望。第三,敬业是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取决于他的进取和勤奋敬业精神,只有乐教敬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因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在工作中不断地注入生机和活力,越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
二、精湛的业务能力是好教师的重要条件——学高为师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而这三个基本教学内容都要求教师具有精湛的业务知识,这也是教师相对于学生的天然魅力所在。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各种新知识、新理论层出不穷,如果不注重学习,必将落后于潮流。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坚定地树立起终身学习、永不思满的观念。要是教师仅仅依靠自己在学生时代掌握的知识来应付教学,就很有可能在诸多方面传错道、受错业,从而解不了惑,甚至误人子弟。久而久之,学生也将对这样的教师失去兴趣、信心和尊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再去扭转就非常困难了。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新知识的学习,掌握更多知识来不断充实自己,教起学生来得心应手,才能赢得学生终身的爱戴和拥护。
三、高超的教学方法是成为好教师的关键因素——技高为师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不好的教师是转达真理,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让学生发现真理,就需要高超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我认为只有适应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高超的教学方法。以科学的精神施教,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更灵活巧妙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还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的传授与创新思维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在课外活动中,适时地给一些基础较好、学习兴趣较浓的学生加强辅导,指导他们多看一些课外读物,努力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丰富他们的知识面,从而相对缩短与发达地区学生的差距。
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们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老师更加要以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态度,扎实的工作去努力做一名好教师。
(责任编辑:薛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