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英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教师耐心引导,但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1 博学积累
有人曾说:“阅读是土,作文是苗,土沃则苗壮。”从读到写,通常是让学生借鉴阅读材料学写作文,以此沟通读写训练。读写结合,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会写的方法。由于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范例,开阔了思路,也就提高了写的积极性。
教师在学生习作的准备过程中,最重要的首先是让学生广泛阅读。除不健康的读物外,学生所读之物不宜限定,凡是能抓到手的都可以读,不求什么深刻的理解,只求有些印象、有些感悟,增加见识,于潜移默化中开阔思路,培养独特的视角,提升写作的功力。同时还可以开设阅读课,让阅览室成为语文课堂。当然网上阅读也应当鼓励学生有效利用,这种阅读信息量大、查找迅速而且便于交流。结合阅读,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美、用得精的句子、词语,然后按要求或自己的兴趣与需要积极背诵具有特色的词、句、段、篇,扎扎实实地占有语言本身,从中接触多种语言风格,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学生的语言个性在循序的积累中渐渐丰腴起来,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就逐步能信手拈来,左右逢源。
2 独立创新
创新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可是教师往往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有的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总是先念一篇范文让学生模仿,这在低中年级是可行的。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应该让他们丢掉“拐杖”,学会创新,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模仿,应该让他们有独立的思路和别具一格的表现方法。实际上范文往往会把学生的思维框住,很难突破原文的思路,久而久之,学生创造才能得不到发展。
现在学生的习作生搬硬套非常严重,表现方法陈旧,语言缺乏个性。学生为了考试背范文,猜题目,始终让范文牵着鼻子走,写作水平老是提不高。只有勇于独立思考,学生才能充满灵性,才能有真正的“我”和有个性的“我”。在习作指导中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允许他们异想天开,别出心裁,以充分发展个性,最大限度地活跃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可结合课文内容,把对课文的续写、扩写、缩写和改写作为一项重要的习作内容。另外,还可以通过实物、漫画、图画等材料让学生想象作文,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想象的潜力,促其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进而挖掘内部的灵性使其有更大的生成和发挥。
3 自由真实
作文时,要放宽学生写作的自由度,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童心去感受生活,用特有的童言去描绘生活,大胆地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写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童趣。
3.1 选材自由不一定非社会大事、好人好事才是可写的对象。一个自然现象、一个平凡的小事、一件小小的风波、一丝淡淡的愁绪,都可成为写作的契机和内容,要提倡学生写真人真事。其实学生最有体会的是他们自己对生活的那一点感悟和体验,那些隐隐的伤感,那些生活中的消极面、负面。既然是真实的、想要表现的,就应该成为写作的题材。只有这样,写作才能成为平常事,“真我”才能扎实地走进学生作文,学生的作文也才能真切地表现“真我”。
3.2 表情达意自由学生感情丰富,个性特色浓郁,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让学生学会“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头脑中流到纸上,从纸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在纸上。”(冰心)而决不能引导学生说那些没有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有“深刻立意”的价值倾向,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在自己对生活的自我认识和体验中完成自己的个性化。
3.3 表现形式自由自己的意思自己最清楚,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方法最现实、最有效,因而要允许学生习作形式上的自由。自由表达不仅是一种策略,还是一种目标。
4 松批少改
教师修改时,要尽量尊重学生,松批少改。非改不可的,要尽量顺着学生原来的意思少改几个字,特别涉及写作技巧、立意深刻等方面的要求要放宽。作文修改要富有启发性,对每个层次的学生作文均应进行纵向比较,只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就给予鼓励。特别是对中下学生的作文,尽量地找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每次修改作文后,学生如果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还可以认真修改,重新评定成绩。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的肯定中充满信心,产生进一步尝试的欲望。并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以“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总之,教师要努力消除学生写作的心里障碍,激发兴趣,鼓励和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交流,让学生养真性,动真情,说真话,写真文,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南崴子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