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霞
对于中学,尤其是高中的学生来说,“问题”学生的问题虽然各不相同,但其实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其个性表现都很鲜明,特别是我们通常所称的“问题”所在,几乎每个人都能一服就看得清清楚楚了。这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难点,但也是我们管理的一个优势。
例如,我们班级中个性最为鲜明的王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特殊学生”,他的“特殊”不仅仅表现在不肯服从班级的要求和规定,更重要的是,就连校纪校规也不放在眼里。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仪表的问题,总是不能符合我们学校对中学生的仪容要求。作为男生,头发却总要留得长长的,而且通常还烫过染过,这是与我们学校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格格不入的。
对他的仪表问题,我们都不知道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却总是不能符合我们的要求。甚至,到后来只要谈到仪表问题,头发问题,他就直接跟老师顶撞,我这个当班主任的也不被他放在眼里了,什么都不肯听从。没办法,我把他交到年级组里去处理,但是,在年级组仍然不能得出结果,后来由学校政教处来直接教育,可是,几经教育,后来的结果是,他连学校的政教处也不放在眼里了,居然公开叫嚣:“政教处的处分都是虚的、空的,没用的!”因为,我们除了变换方式的说服教育以外,几乎没有什么能够对他有威摄力的处罚措施。对于学校来讲,对学生的处罚,政教处的处分可谓是最高的处罚了,因为我们是不能将学生开除出校的,而且,我们对学生是以教育和引导为主,所以,对于向王同学这样,不把我们的说教放在眼里,只有能威慑到自己利益的惩处才对他管用的孩子,实在是难以对付啊。为此,我几乎整整头痛了一学期。
但是,王同学也是有优点的。而且,他的优点也跟他的缺点一样鲜明地挂在脸上。他最大的优点,是表现在学习上的:对于他感兴趣的科目,他是很能投入的。虽然他的自制力很有限,总是不能坚持,所以后来成绩屡次下滑,但是,对我所教的历史这门学科,他好像有着很大的兴趣,而且,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不仅仅能很投入地听讲,更可贵的是他惊人的记忆力。只要是我讲过的内容,他基本上都能记住,而且几个月内都不会忘记。不仅如此,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也通常是一点就通,为此,我也经常在课堂上以不同的方式来认可他。
后来,在不断地认可过程中,也不知道是他的兴趣和投入引起了我对他的关注和赞许,还是我的赞许和肯定唤起了他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在我这门学科的课堂上,他慢慢地成为了我们班级里最突出的学生了。而且,我发现,虽然我对他的行为规范方面的批评他总是满不在乎,并常常表现为跟我恶意对抗,可对于我对他的肯定与表扬,他却是很在乎的,而且,这一点也越来越成为他在同学之间炫耀的资本了。
事情的转折出现在后一学期的一次历史测试中。这次历史测试我出了50道选择题,结果出来,令我们全体师生都振奋:王同学是唯一拿到了本次测试满分的人!我在他的试卷上给了一个大大的“100”,并给了他评语:“我相信这个‘100分能给你、也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起点,因为,你让我看到了你的潜力!”在后来分发试卷的时候,我在班级里公开表扬了他,同学们也都为他的这次获得满分投来由衷的赞许的目光。这时,我发现,他还有点不好意思了,第一次看到他感到不好意思,为突如其来的表扬和高度的认可感到有些拘束了。而且,这堂课,他更加认真了。
从这以后,我慢慢发现,他对于自己的成绩,对于别人的赞许,其实是最在乎的。他比别人更希望能得到认可,因为他一直都是在批评声中度过的,所以对于批评除了对抗和反感,再没有其它的感觉了,但是对于表扬和认可,他却异常在乎。
于是,我找到了突破口,也就是跟他沟通的“切入点”。
这天,我又找他了,开始看到我,他依然是带着防备和敌意。因为,在他的概念中,老师找他都不是什么好事情。但这次却出乎他的意料,因为老师的脸上并没有对他的责怪之意,他也就带着疑惑来到了我的办公室。
“坐下吧。”我拿了椅子给他,很随意但也很友好,就像对待我很熟悉的老朋友一样,没有任何的做作与客气。“是这样的,我这学期就要上一节公开课,课题我选好了,但是需要查一些资料,你的思维比较灵活,对历史也很有悟性。我想让你帮我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如果可能的话,帮我做一下课堂设计。”
我的话说得很自然,好像他真的就是我一直以来最看中的好学生了。这种感觉可能在他来讲,还是第一次。
“我?帮你查资料?课堂设计?”他感到了一种突如其来的厚爱与信任,“哦,好的。那我今天中午就在这里帮你查资料了。”这天中午午休他就留在我办公室里,帮我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课题资料。因为,平时每天中午午休的时间都是他最难熬的时候,他是没有午休习惯的,所以只要是在班级里就会影响到其它同学,这一点,他一直以来都克服不了,而安排他在办公室里,这样就既能安静了教室,又能给他一点任务做一做,不至于浪费了时间,也不至于影响了班级。
这天,他做得很认真,而且,只要是他查到的资料,我都会很认真地点评这些材料的重要性和价值,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认可。我发现他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接下来的日子,他几乎每天中午都会主动地到我办公室来,“我今天接着查资料”“我今天可以把课间思路设计一下了”……公开课上完后,我在充分肯定他的基础上,又给他布置新的任务“今天你帮我把我们这个专题的复习知识要点整理一下吧,整理好了其他同学好复习一些。”
就这样,他的历史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此后,在历史学习有了高度成就感的同时,我开始引导他学习地理、数学等,一门一门地学起来了。
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自信,而且,也不再跟我顶牛了。随着我对他的认可与赞扬,他对我越来越尊重了。这时候,我才慢慢跟他交流起行为规范的事情。因为,在我的眼中,他已经不再是“问题”学生了。不仅如此,他还感受到了我拿他当很真诚的朋友一样对待的。所以,在我面前,他什么都能讲出来了,这样,在充分了解他的想法和观点的基础上,再对他进行引导和教育。对他的扭曲的审美观和个性观进行“矫正”就显得容易多了。而且,这时候,他是尊重我的,所以对我的话他能够在被说服的前提下慢慢接受了……
王同学只是众多“特殊学生”中的一个,每一名“特殊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特殊”之处。但他们在同学老师面前有“特殊”表现的同时,也是不愿意别人拿他们当“特殊生”来对待的。这其实有可能就是他们的敏感之处。对待这类学生,我们需要在充分了解他们的基础上,找到他们真正关注、真正在乎的“切入点”,并以此来打开与他们沟通的大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育和引导,真正突现我们中学教育中教师的“育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