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琳
对很多上世纪60年代初中期当过兵的人来说,郭兴福这个名字一点都不陌生。他创造的教学法曾经名扬全军。并直接引发了风靡全国的大比武活动。这种练兵方法的精髓如今还在人民解放军的训练中被广泛运用。郭兴福的名字也同大比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场大练兵运动已经过去40多年了。但它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光彩。相反,作为人民解放军建设的宝贵财富,却日益显示出它的珍贵。
一
郭兴福家境贫寒,1942年他12岁时,为了混一口饭吃。到国民党一个保安团当了勤务兵。1948年9月,我军解放济南,郭兴福参加了解放军。被分到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当战士,先后参加了淮海、渡江、凇沪、漳厦战役,因作战勇敢。立过三等战功。
1951年2月,21岁的郭兴福到步兵学校深造。在步兵学校4年多的时间里,他学习刻苦,毕业成绩为上等,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军区某师军士教导营任排长。在军士教导营工作的4年里。他把分队战术和技术训练摸了个透。
上世纪60年代初期,人民共和国的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从国际上说,印度当局肆无忌惮地蚕食中国领土。直至悍然向中国边防部队发动大规模武装进攻。在国内。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军队,也在美国的支持下蠢蠢欲动,准备进行窜犯大陆的军事冒险。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一场新的军事训练热潮呼之欲出。
1961年初,12军军长李德生带着军、师、团联合工作组,到军的训练先进连34师100团2连蹲点。
一天,联合工作组对该连进行了一次事先不打招呼的检验性实弹射击考核。结果,2连的成绩并不理想。只打了个及格,而且还暴露出许多问题。为此,李德生找该连主管训练的副连长郭兴福进行了一次长谈。
李德生问郭兴福:“在深山密林里,刮着狂风,下着暴雨。既没有地图,又没有指北针和向导,你们连能不能夜行百里?”
郭兴福想了想说:“根据现在的情况,不行!”
李德生又问:“在各种距离上,在表尺规定的射程内,不论出现什么目标,你们连的战士能不能一举枪就能把敌人消灭掉?”
郭兴福想了一下说:“还是不行!”
李德生再问:“200米以内,在猛烈的敌人炮火下,你们连的战士能不能勇猛地冲上去。用刺刀、枪托消灭敌人?”
郭兴福还是两个字:“不行!”
最后,李德生对郭兴福说:“训练是为了打仗,不是为了摆花架子,一定要从实战要求出发,要练出过硬的本领。”
李德生的话,特别是那“三问”,使郭兴福好几夜都没有睡好。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郭兴福研究摸索出一套教学训练方法。在训练指导思想上。主张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训练部队,战士要练200米以内的硬功夫: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启发式、诱导式、研讨式,主张把战士训练活。训练精。
下面就看看郭兴福是如何实施单兵战术教学的:
郭兴福带领3班来到训练场,进行单兵进攻战术作业。他在宣布了训练课目、目的和对战士的要求后,即开始作业。
为了让战士体会到战场的复杂和紧张,郭兴福设计的情况复杂多变。轮到战士黄永香练习时。郭兴福说:“刚才敌机枪向你猛烈射击之后,突然停止射击。”黄永香一跃而起。刚前进不到10米,到了开阔地带,郭兴福突然喊道:“敌机枪向你射击!”黄永香立即卧倒并向敌射击,郭兴福又宣布:“你的位置已不能发挥火力!”这下黄永香不知所措了。郭兴福转身问大家:“怎么办?”战士叶伯义说:“迅速转移!”郭兴福即命叶伯义做这个动作。叶伯义转移到一个小土包刚准备射击。郭兴福又出情况:“敌机枪集中火力打你左邻的战士。并受阻”。叶伯义在原地射击。以火力支援左邻。郭兴福让大家讨论一下叶伯义的行动对不对。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有的说对,有的说应趁此机会前进。郭兴福作了归结:积极前进是对友邻最好的支援。并让叶伯义重做一遍。叶伯义刚前进几步,郭兴福突然喊道:“敌人炮弹!”叶伯义一轱辘卧在地上。大家齐声称好,郭兴福也表扬叶伯义动作机智灵活,同时作了利用弹坑的示范。
过去在训练冲击中,对沿堑壕逃跑之敌射击这一动作。往往很马虎。为了教好这一动作。郭兴福采用正误对比方法,先做了马虎动作,然后做正确动作。他自己出情况,喊一句,做一动作。“右边发现敌人!(郭兴福停在壕上。以一脚为轴,一脚移步同时转身)射击!左边敌人逃跑!射击!”
郭兴福十分生动地分解示范了冲击的几个要领,又连贯示范一遍。战士们看得十分高兴。纷纷按此练习。为了提高练习效果和检查每个战士的动作,郭兴福组织全班开展对手赛,自选对手。大家练得非常认真。气氛十分活跃。有的动作做得不好,重做几遍,直到做好为止。最后郭兴福进行讲评,表扬了动作做得好和三番五次苦练的同志。
二
“比在北京看梅兰芳的戏还过瘾”。1962年夏天。顶着高温酷暑到部队调查训练改革情况的总参军训部郝云虹处长等,由李德生陪同观看了郭兴福的现场汇报作业,他连声叫好。说他们走了许多部队,还从未见到过这样精彩的战术作业,并问这项训练教学改革叫什么名字。
是啊,教学方法出来了,叫什么?为了起个好名字。军、师、团各级负责人动了不少脑筋。有的说叫基础教学法,又有的说叫单兵教学法。郝云虹沉思后风趣地说:“你们生了孩子,我给起个名,看看是否合适。就叫郭兴福教学法吧。”
1962年2月,南京军区分管军事训练的副司令员王必成中将看了郭兴福汇报作业后。连声赞扬。“教得好!教得好!”当即指示:要在步兵学校和全区部队中推广,并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不久,王必成又陪同来南京检查训练工作的副总参谋长张宗逊看了郭兴福的专场汇报。张宗逊认为郭兴福教学方法很好,应该在全军推广。
1962年3月,南京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联合发出认真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通知,并指派郭兴福到部队作教学表演。随后,全军大练兵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1963年12月24日,时任中央军委军事训练和军事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的叶剑英,专程赶到镇江的现场会。一边看郭兴福表演,一边提问有关情况。战士叶铁虎冲击动作很勇猛,一手能投出两枚手榴弹。叶剑英看了他的动作,又了解到他曾在练冲击动作时。鞋子被树茬戳穿,脚流了很多血,但他一声不吭。坚持完成了冲击任务。叶剑英满意地说:“真像一只‘小老虎!”叶剑英在观看郭兴福表演后。勉励郭兴福和他带领的战士说:现在全军部队在学习你们。你们不要骄傲,要虚心学习,不断提高。搞得更好。
会议结束后,叶剑英于12月27日写出了《建议军委推广郭兴福教学法》的报告。他的报告,得到当时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贺龙和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罗瑞卿的赞同。罗瑞卿当即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把报告仔细看了一遍,在“把兵练得一个个像小老虎一样”下
重重画了一道红杠。他说,这一条我特别感兴趣。在看到“郭兴福教学法是我军传统练兵方法的继承”时,毛泽东对罗瑞卿说,叶帅又找到了一个好方法。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1964年1月3日,中央军委批转了叶剑英的报告。
很快,“郭兴福教学法”在全军普及。1964年上半年。全军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如雨后春笋般成批涌现。
1964年4月,全军比武筹备委员会成立并下达《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比武大会若干问题规定》。掀起全军大比武活动。据统计,参加比武的将近4万人。获奖单位1212个,获奖个人2257名。评出集体一等尖子289个,个人一等尖子545名。大比武为大练兵运动注入了活力。推动了大练兵运动更深入广阔地发展。
全军轰轰烈烈的大练兵、大比武运动。越过红墙,传进了中南海,共和国的领袖们坐不住了。
6月初,毛泽东在一份反映比武情况的简报上批示:“此等好事,能不能让我也看看。”这份简报很快传到贺龙那里。他立即给正在济南军区看比武的罗瑞卿和张宗逊打电话,通报了毛泽东指示的内容。罗瑞卿同张宗逊商量后,建议调济南军区和北京军区的尖子分队到北京,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作汇报表演。贺龙同意他们的意见,即刻通知这两个军区做好准备。
6月15日、16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了北京军区、济南军区军事训练成果。
表演开始了。两名半自动步枪手进入射击位置。对150米外80个钢板胸靶速射。毛泽东聚精会神地用望远镜观察着弹着点。当看到两名射手弹无虚发。枪响靶落时,遂放下望远镜连连鼓掌。济南军区的射手宋世哲表演跪姿快速射击,他用跃进姿势冲到射击位置。压弹举枪。“叭叭”,随着枪响。100米外的钢靶应声而倒。40秒钟内发射40发子弹命中40块钢靶。毛泽东连说:好!好!
射击完毕。毛泽东交待工作人员说:“把神枪手的枪拿来看看。”
宋世哲跑上观礼台,恭敬地用双手递上半自动步枪。毛泽东接过枪,仔细端详着各个部位,然后举起来瞄了又瞄,问:“这枪好瞄准吗?”
宋世哲回答:“报告主席,非常好瞄准。”
毛泽东微笑着点头,问:“训练苦吗?”
宋世哲回答:“报告主席,不苦。”
毛泽东笑着说:“训练就要不怕苦。不怕苦。枪才能准,才能打败一切反动派。”说着。毛泽东把枪递给了罗瑞卿。这支枪后来作为珍贵文物,陈列到军事博物馆。
接着,毛泽东又兴致勃勃地说:“要多练习,要注意普及。”
杨得志说:“没有那么多子弹,1颗子弹3个鸡蛋。”
毛泽东说:“子弹可以多造一些,平时多用一些子弹,打起仗来就省子弹了。打得准了嘛!”
刘少奇接着说:是否各省都要搞个小厂子。搞炸药,搞子弹,搞武器修配厂。全国这么大地方。只大军区搞。打起仗来运输困难,供不上。据说铜困难点。收回弹壳,可以重新造嘛!各省都要搞起来。
在擒拿格斗场地,毛泽东在一个画着蒋介石头像的沙袋前停住了脚步,说:“蒋介石,久违了。”他边说边对着这个沙袋连打了3拳,给紧张的比武场带来了一阵笑声。
两天一夜的军事汇报表演,毛泽东等领导人认真检阅仔细观看了所有的技术、战术课目。还深入到表演的战士中间询问军事训练情况。并作了许多重要指示。这是对人民解放军学习郭兴福教学法、开展大练兵运动的肯定和赞许,给了全军指战员以极大的鼓舞。
1964年7月2日,毛泽东对大练兵运动作了重要指示。他说:看了北京、济南军区的尖子部队的表演。很好。要在全军普及,光有尖子部队是不够的。部队要练夜战、近战。练200米硬功夫,每团要培养1个“夜老虎”连。
三
1964年9月27日,毛泽东在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提议:“林彪同志长年生病,身体不好。我建议由贺龙同志主持军委日常工作。”获得与会同志的一致同意。
林彪是在庐山会议后,接替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林彪主管军队工作后。立即打上了他的印记:鼓吹“四个第一”。即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四个第一”否定军事训练是部队经常性中心工作的方针,忽视军队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助长了“紧跟”、“照办”的不良学风。
尽管林彪由于怕光、怕冷、怕风而躲在寓所中,但他仍然关注着外面的世界,关注着军队的日常工作。在对待大练兵运动的问题上,林彪和中央及军委的其他领导人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热情关心大练兵运动自不必说。贺龙、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纷纷下到训练场,研究解决普及推广训练尖子经验中出现的新情况,探索军事训练规律。指导大练兵运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就连身体不好的刘伯承也一直关注着大练兵运动。正当张宗逊为京城周围难以找到一个能同时容纳陆海空三军比武的适当场地而焦急时。刘帅的一条建议为他解了愁。刘帅说。可按军兵种分头比,对手条件一样,便于评定成绩;各大军区可根据所处的地理环境。按地域分片进行。最后军委同意的方案就是刘帅的方案。罗瑞卿则是最繁忙的一个,他先后13次跑了驻9个省的许多部队,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林彪在长达1年的时间里,对几百万官兵以极大的积极性参加的这场大练兵运动没有一句支持肯定的话。10月以后,他开始谈训练了,然而他对大练兵运动的评价则是:“不抓政治思想,这很危险”。
1964年11月30日,林彪借全军组织工作会议召开之机,提出了“突出政治”。他说:“各级党委一定要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首要地位。一定要突出政治。”他甚至说,军事训练不应冲击政治,相反政治可以冲击其他。并要求1965年应当着重抓政治。林彪的讲话作为《关于当前部队工作的指示》下发全军贯彻执行。
1964年底,林彪派叶群等人到广州军区当年他参加南昌起义时所在的连队等基层单位搞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单位军事训练占用的时间多了一些,比武中个别单位有锦标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在苏州,叶群向林彪报告贺龙抓各军各兵种和大军区领导班子、领导机关的组织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情况,报告了海军、空军、装甲兵、政治学院等等方面来的“告状”及那些干部的“日子不好过”。
林彪面无表情。眼皮低垂。默然良久,一句一顿地讲了四句话:“大将点火,元帅升帐;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接着又是一段长时间静默,静得让人透不过气时,林彪第二次开口了:“大将、元帅不能一勺烩。”
1965年末至1966年初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可以作为大练兵运动被彻底扼杀的标志。尽管在此之前。大练兵运动已被林彪的突出政治冲得今非昔比。报告说:1964年搞的全军大比武,以比武为中心,以军事为第一。大大冲击了政治,削弱了政治工作。违反了
毛主席的建军原则。助长了部队的单纯军事观点。由于这个错误,削弱了基层建设,影响了部队的团结。使得军政关系、上下级关系、尖子和非尖子之间的关系很紧张。拼凑尖子,弄虚作假。严重地脱离了群众。败坏了部队的优良作风,助长了歪风邪气……幸亏林彪同志发现得早,抓得紧,才使工作未受很大损失。
但是,时任总参谋长的罗瑞卿不同意林彪对大比武的批评,他认为“1964年军事训练工作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一年”。对于林彪关于“突出政治”的指示,罗瑞卿说:政治“也不能乱冲一气”。以后,罗瑞卿又多次提出。不要搞空头政治,说:“军事训练搞不好,打起仗来就要亡党亡国。”
本来在大比武这件事上,林彪就认为罗瑞卿不听话,同他有二心,产生了要将罗整下来的想法。1964年5月。毛泽东提出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要求每个人都要准备接班人。还要有三线接班人。在贯彻执行毛泽东指示的过程中。罗瑞卿曾就新老干部交替问题向林彪作过汇报,并曾讲过有些老干部应当主动“让贤”之类的话。一向多疑的林彪听了。认定这是罗瑞卿要他让贤,更坚定了打倒罗瑞卿的决心。
可是。仅一顶“不突出政治”的帽子。还不足以整倒罗瑞卿。于是。从1965年下半年起,林彪就授意李作鹏等人写揭发罗瑞卿的材料。1965年11月30日,叶群坐专机到杭州。单独向毛泽东作了几个小时的汇报。
林彪等人的诬告,引起了毛泽东对罗瑞卿的强烈不满。12月8日,毛泽东在上海亲自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解决“罗瑞卿问题”。叶群在会上分三次作了近10个小时的发言。
会议召开时。罗瑞卿正在云南昆明巡视部队。会议对罗瑞卿进行的是背靠背的揭发和批判,他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当时给罗瑞卿列的“罪状”,概括起来有三条:一是反对林彪,封锁林彪,对林彪搞突然袭击:二是反对突出政治;三是向党伸手。林彪在会上宣布:撤销罗瑞卿的各项职务。
会后。罗瑞卿即遭隔离审查。随后又成立了一个“中央工作组”,于1966年的3月4日至4月8日在北京开会,揭发批判罗瑞卿。这次会议最后作出了《关于罗瑞卿同志错误问题的报告》,给罗瑞卿罗列了一大堆罪名,诸如:“推行资产阶级路线,反对毛主席军事路线,擅自决定全军大比武。反对突出政治”。“公开向党伸手,逼迫林彪同志‘让贤、让权,进行篡军反党的阴谋活动”等。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罗瑞卿受到残酷迫害。正当罗瑞卿受到迫害的时候,一场针对郭兴福的迫害也已经拉开帷幕。
四
1964年底,因大比武出了名。郭兴福被调入南京步校任战术教员。如果他还在野战军,也不会把他怎么样。野战军明文规定不搞“文化大革命”。罗瑞卿一倒台。郭兴福马上跟着“沾光”。
1967年1月28日。一支由十几辆卡车组成的游行队伍,游遍了南京的大小街道,整整持续了9个小时。这是由军队院校造反派组成的游行队伍。被游斗的数十人中,就有郭兴福。他已被折磨了一个通宵。造反派逼他揭发罗瑞卿。他一句话没讲,一个字没写。造反派把他揪到桌子上,头上戴上铁制的高帽。胸前和背后挂了两块大黑牌。上面写着“黑爪牙”、“反动兵痞”,两道铁丝勒在颈上,嵌入皮肉里。无休止的批斗使他精疲力竭,一下子从桌子上跌下来。昏了过去。即使这样。造反派仍不放过他。为了撬开他的嘴。让他“坐飞机”、“熬老鹰”。最难受的是“鸭子凫水”,有点像体操中的俯卧撑,但脖子上踩着一只脚。腰部压了一叠砖,小腹不准着地。造反派一夜没有取得“战果”,早晨又将他拉出来游斗。几个年轻人跳上押着郭兴福的汽车,愤怒斥问:“郭兴福!罗瑞卿给你发了什么黑指示?”郭兴福回答:“罗瑞卿叫我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啪啪几个耳光。跟着就是一阵“打倒”、“揪出”的口号声。又一个声音问:“你说!叶剑英三次跟你坐在一起看戏,都说了些什么?”郭兴福回答:“他叫我把兵练好,保卫社会主义祖国!”话音刚落。又一阵拳脚落在他的身上。
游罢大街,天已黑了。两个造反派又对其个别“教育”一番。并通知他:明天一早。随部队造反派冲南京军区,这是觉悟的最后机会。晚9点多钟,已4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的郭兴福才获准回家。尽管他很困、很疼、很冷,但一个信念仍是坚定的。这就是:诬陷将帅的事,绝对不做;冲击军区,绝对不去!这时他想到了死。他回家与老婆李淑贞商量,先把孩子掐死,然后全家通电自杀。结果。他和老婆活着,淌了一屋子血竟没死去!命运就这么活生生地折磨他。3个小孩都死了,郭兴福被判了死刑。
那一年,郭兴福判处死刑的消息传出之后。李德生、许世友经过多方工作。才改判为20年徒刑。他押在男牢。老伴关在女牢。每到探监的时候,也是郭兴福备受折磨的时候。他蹲在牢房墙角。听不得牢门外那哭哭啼啼的声音。他更不敢看那些孩子们的眼睛。他没有了亲人,也不会有什么人看他。有一次,他听到喊:郭兴福,有人看你。愣了半天才走出去。一看,是李淑贞来了。李淑贞忍受住丧子的痛苦。又怕郭兴福想不开,就想看看他。犯人探犯人,还没有这种事。看守人员同情她的身世,便准许了。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不久。罗瑞卿来到了南京。当他听说了郭兴福的事情后,非常沉痛地说,郭兴福是因为受了我的牵连而遭受迫害的。在罗瑞卿的关怀下,有关部门复查了郭兴福的案件。1977年2月,已在监狱中度过了10个春秋的郭兴福。被释放出狱并安排在苏北的一个农场劳动。
1979年3月,南京军区党委为郭兴福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并恢复了党籍、军籍。郭兴福被从苏北的那个农场里调到南京步校,担任战术教研窒副主任。年逾半百,身带残疾的郭兴福。还是当年那股劲,风里来雨里去,深入训练现场,踉学员们一样摸爬滚打。郭兴福说!“在文化大革命受追害的那些日子里。我的心里急啊!天天盼啊!一天比一年还长。恨不得早一天出来为党工作。如今党给了我重新工作的机会。我能不豁出全身力气来干吗?”1983年4月,郭兴福按副师职离休。1985年8月27日。郭兴福不幸遇车祸死亡。那一年。他才55岁。路人为了弄清他的身份,翻他的口袋,发现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人是他终生敬重的罗瑞卿将军……
大练兵运动在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它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并不因林彪的诬蔑和否定而受到影响;同样,它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当时的总参谋长罗瑞卿对大练兵运动中的问题是这样评价的:去年比武。除了成绩之外,我看教训主要有四条:一条叫“高”,指标太高。一条叫“急”。要求太急,现在有的军区还要求一年完成两年的普及计划。到下面就变成四个半月。有的连变成两个月完成。一条叫“加”,层层加码。一条叫“乱”。有些人瞎指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练兵运动的不足或缺陷。
1991年4月。南京军区隆重举行纪念郭兴福教学法创立30周年大会,当时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总参谋长迟浩田出席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后,解放军三总部联合发文。号召全军指战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郭兴福教学法。并在实践中加以继承和发扬。
这一切,历经坎坷的郭兴福如果知道,当会含笑九泉,大比武精神永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