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萍
公开课的示范展示、切磋交流、借鉴提高等功能与价值是毫无疑义的,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从观摩公开课和自己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了公开课的功能与价值。可是,最近一年里,笔者在与同行的交流以及自身的体验中发现,体育公开课每每遭到冷遇,应该引起反思。
一、体育公开课遭冷遇的现象
场景一:在第四届省小学体育教学能手比赛现场,开赛的第一天,操场上挤满了观摩的体育教师,有的老师为找到好的视角而上下奔走,有的老师为了能纵观全局绕着几个场地不停跑动……然而一天下来。听课人数骤减,到了最后一天,赛课现场听课人数仅有一半,上课的教师和学生像是陪衬,显得不伦不类。
场景二:我校承办了全市语,数、体育三科公开课(授课教师是省教海探航论文竞赛一等奖获得者)。语、数公开课现场,能容纳400多人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坐满听课教师,而操场上的体育公开课,空旷的场地上却零散地站了不足20位听课教师,同是公开课,现场气氛悬殊竟是如此之大。
二、体育公开课为何遭冷遇
上述种种不正常的现象,有悖于体育公开课的本意,为什么体育公开课会遭此冷遇,根据笔者的观察和调查分析,主要有如下一些原因。
第一,体育教师课务偏重
体育教师的课务多,有的甚至每周18-20节,除了上课以外。还有训练、出操和大课间任务,如果到兄弟学校听课,必须要调课。这无疑增加了老师的课务负担,有的老师难堪重负,也就放弃了听课机会,如果赶上体育和语,数、英同时开课的话,体育教师还要为语、数、英老师开绿灯,只能无奈地放弃听课机会。当然,也有与体育教师的惰性有关,有了小学高级职称,便认为再学习、再充电应该是年轻人做的事,遇到公开课观摩学习的事抱着可去可不去的心态,去听也是为了完成任务,敷衍了事。
第二,公开课的价值不高
多数的公开课(赛课、优质课等)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乃至器材上求新、求异、求完美、求花哨、求热闹。这样的课看起来十分完美,但应用到常态教学中就很不实惠,在体育教师普遍紧缺、班级人数在55人以上、操场上多个班级上课,器材多个班级使用的情况下,也是不现实的。江苏第四届小学体育教学能手比赛,参赛选手利用的器材,有平时没用的纸箱,有装脏衣服的布兜,有藤条制作的雏鞠,有平时洗脸的塑料盆,等等,40个选手选用的器材几乎没有雷同,可谓挖空了心思,绞尽了脑汁,当我们在肯定他们敢于开发课程资源的同时,我们不禁深思这是否会对以后的公开课产生不良的导向,认为只有选用另类的器材才能肯定选手创新的思维,才能肯定为好课,难道选用我们常用的,朴实的垫子、沙包、跳绳等器材就要被否定?就上不出精彩的课吗?这对体育经费紧缺的学校而言现实吗?
三、体育公开课如何不遭冷遇
首先,要合理分配体育教师的课业
唯有合理适量的工作量,才能让体育教师拥有较强的工作积极性和健康的身心,才能使体育教师把满腔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同时也能使体育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地进行,体育法规明确规定,体育教师每周的课时数=教学时数+课间操+训练时数,要想让体育教师的课业合理化,一方面学校领导必须重视体育师资的引进或者采取一定的措施补充体育师资的力量,减轻体育教师过重的教学负担,另一方面,要改进对体育教师工作量计算的科学方法。落实有关法规精神,对体育教师的工作进行相对准确的定量和定性,以确保体育教师的权利不受侵害。
其次,体育教师要端正思想,要有敬业精神
要认识到一节成功的课,能让我们接触到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一节普通的课也能提醒我们,面对同样的课,我该如何设计构思,我会采取何种方法上好同类型的课。我觉得,体育教师要有上出优质课的目标,否则的话,永远只是一个教学“士兵”,不能成为教学“元帅”。不能仅仅因为评职称,涨工资等功利需要才去学习。惰性会荒废我们的专业,唯有长期坚持学习,在,需要时,我们才能从容不迫。
最后,要提高体育公开课的有效性
作为授课教师,不能一味迎合评委的口味,而忽视了一线教师的评价。要在认识上,把公开课定位在“课”上而非“公开”上,遵循课堂教学和学生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师生的真实水平,把公开课回归到真实的日常教学上来,拉近公开课与常态课的距离,让大家觉得可看、可学,可用,体现公开课的教学价值,还要把公开课定位在课例研究上,要积极发挥公开课的研究价值,通过公开课推动教师基于专业对话和学术批评的交流,强化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体现公开课的研究价值。在实践上,要回归常态课,避免失真、作秀,上得自然平实,让人有亲切感和真实感。公开课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注重实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发展,公开课努力上出特色,上出水平,让一线体育教师感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笔者相信,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随着教育改革一步一步地推进,体育公开课遭冷遇的现象必然会逐步减少直至消失,体育教师也将更加阳光灿烂。
(江苏省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2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