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键 宋尽贤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五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于2009年8月14日至16日在长沙举行。本届科学大会共收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送的论文2193篇,澳门特别行政区专门为本次大会报送论文5篇,报送论文的总数超过前两届。
一、论文评审过程和评审结果
为开好这次大会。经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组委会批准,成立了科学论文报告会学术委员会和论文评审委员会,制定了《论文评审基本原则和评审专家职责》、《论文评审标准》。明确了论文评审过程中,严格把关,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严格程序,实行学术民主,的基本原则,统一了评审标准,进一步完善了论文评审制度,评审委员会由60名专家组成,共划分成17个评审小组。
经过评审,共评出人选论文806篇,占征文总数的36.6%。其中获得大会报告的论文55篇,占论文总数的2.5%,获墙报交流的论文288篇,占论文总数的13.1%。从人选论文的作者角度看,人选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小学校教师有512人,占63.7%(其中小学教师102人,占12.7%,中学教师410人,占51%),大学教师233人,占29%,科研人员33人,占4.1%,教育行政管理人员19人,占2.4%,其他人员7人,占0.9%,除四川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论文人选,澳门有1篇人选。
评审结束后,对人选论文进行了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委托首都体育学院进行网络查伪,剔除了个别有待进一步核实的人选论文。最后,确定人选论文803篇。
二、主要成果
(一)有关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反映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有关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这些研究,对于巩固已有的改革成果,促进课程教学创新,完善体育课程体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自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在我国学校体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成为这一时期我国学校体育科研的热点。在报送的2198篇论文中这类论文有946篇,数量最多,人选为会议报告的篇数最多。在会议期间讨论的也最热烈,这类论文在客观总结8年来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经验的同时,针对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要进一步明确体育学科的性质,遵循体育教育的规律、重视运动文化的传承等观点,这类论文,有的结合本地的特点,就区域性的改革问题进行专题性的系统研究,比如《重庆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现状调查》,《浙江省农村小学体育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北京市高中体育课程改革选项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标实施的现状调查》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客观实际,获得了大量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资料与事实。为进一步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依据,但是,在如何认识和评价体育课程改革的成果上也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如《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热潮中的冷思考》,《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反思》等论文,引发了激烈的辩论,甚至出现了针锋相对的观点。
(二)有关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成果、客观分析了贯彻中央7号文件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性障碍和实际困难,对真正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切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这一类论文在选题上具有时代性特点,许多研究针对“阳光体育,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等实际问题,提出了克服推进“阳光体育”的制度性障碍等观点,一些研究从“阳光体育”的视角检验体育课程设置、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锻炼、体育俱乐部、社会及家庭体育、休闲体育等的实施情况,比如《构建大课间体育课程的实验研究》等等,具有研究视角独特,内容比较广泛的特点,此类研究,注意了结合我国当前的教育价值取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三)有关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研究,从新视角分析导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为建立解决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学校体育的一个基本任务是维护、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然而,近二十年来,学生体质健康的问题一直困扰社会。事实上,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决不仅仅是运动不足的单一因素。
这类论文对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特别是体质健康下降的因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比如,《影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对策研究》,尽管论文提出的建议有待实践的检验,但创新的探索是值得推崇的。这类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试图利用习惯养成,教学处方等更细致,更可控的手段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体质健康状况的学生进行体育干预,比如,《北京市海淀区初中生不同锻炼习惯群体体质健康状况及锻炼习惯养成模式的研究》等,所设计的干预手段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四)有关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由师资配置、学历达标、地区差异转向关注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专业化发展,这是一种研究的转向,显示了研究的逐步深入
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的学校体育的前提之一。这类论文,有的研究关注体育教师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比如,《高中体育“学习型”校本研修团队的组织与提升》,有的研究关注职业发展的状况,如《基础教育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源与对策研究》,这些研究形成了新的有特色的成果,有的研究结合国家相关教师培训计划,探索了跨区域的师资培训方法,如《西部初中骨干体育教师培训创新模式与有效策略的研究》,从有效性、针对性的角度,提出了以“精专业、懂教学,通技术”为目标,构建了不同的培训模式。
总之,这类研究成果对我国体育教师培养、培训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有关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的研究,涉及了学校体育的法规制度、课程与教学管理、体育考试考核办法,信息技术运用等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的各个层面,研究成果对学校体育的管理和实践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这类论文,有的从宏观管理的角度,或区域管理的角度展开研究,比如,《中国学校体育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论我国现代性体育课程制度的构建》,《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的调查与研究》、《河南省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评价体系的研制》等等,研究成果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的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学校常规教学管理模型》、《体育考核
与体育课程的衔接机制的研究》、《校本行动研究的科研管理及特色项目开发》等等,研究成果对学校体育管理的实践具有参考价值,有的研究从法律的角度切入,比如,《学校体育安全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学生体育权利》、《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等,研究成果有一定的案例示范性参考价值。
三、本次科报会的主要特点
(一)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持续高涨;西部地区报送情况有显著进步,失衡现象有所改观
本届科学大会共收到论文2198篇,实际上,为本次大会撰写的论文数量要远远超过2198篇,因为许多省、市。如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湖南、湖北、重庆等地,是在经过初审后择优报送的。在所有报送的论文中,第一作者是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共1537人,占全部作者的70%,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态度和热情。
从报送论文的地区分布情况来看,西部(含西南部)12个省市区(陕西、云南、四川、重庆,广西、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贵州,新疆、西藏)报送的论文总共只有669篇,占论文总数的30.4%,比上届(223篇,占总比11.5%)有显著的提高。从论文的质量来看,除四川省外,西部11个省市区均有获奖论文,总计154篇,占获奖论文总数的19%,比上届(93篇,占总比13%)也有显著提高。
(二)多数研究紧紧围绕学校体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有的研究视野宽阔,突破学校体育的传统领域
本届科学大会确定的论文重点是“贯彻中央7号文件,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这个重点也恰恰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热点,围绕这个重点,报送的有关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改革的论文多达1200余篇,占论文总数的55%。
如何遏制学生体质健康下降趋势,如何解决当前体育师资严重不足问题,是一个时期以来,学校体育改革的难点。本次大会这方面的论文有331篇,占论文总数的15%。
在本次大会的论文中,有的研究从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等不同角度研究学校体育,这是研究的新拓展。部分研究在依法处理学校体育领域的相关法律问题、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另外,本次大会,有关学校体育理论、校园体育文化、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农村学校体育、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等方面的问题,也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三)众多研究贴近研究者的工作实际,研究与改革实践紧密结合
与上两届科报会的情况一致,无论从报送的论文来看,还是从获奖的论文来看,绝大部分的论文作者都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来开展科研活动的。
与这类研究相适应,一些比较好的研究方法得到了真正的理解和应用。比如行动研究,田野调查等等。这些研究方法,不仅让中小学学教师从严格、复杂、繁琐、刻板的科学性中解放出来,也使研究成果更加生动、鲜活,贴近学校体育实践和教师生活实际。
(四)科研的总体水平有所提高
从本届科学大会报送的论文来看,学校体育科研的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论文选题价值比较重要,有的选题角度新颖,研究的问题比较真实,论文比较规范,研究设计和实施比较完整,采用的研究方法比较适当,与所研究的问题相适应,研究方法越来越丰富,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均被采用,研究成果应用价值有所提高,对解决当前学校体育的实践问题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关学校体育的理论问题缺乏有深度的研究,重大突破性的成果少
本次科报会选题指南中专门设定了“学校体育的思想理论”的研究领域,目的是引导理论探索。从本届科学大会所报送的论文看,除了有关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道德意志品质的影响,以及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态度与兴趣研究外,无论是宏观的理论探索,还是微观的理念论证,都有所欠缺。《青少年体质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发展》等领域的研究论文很少,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等领域的研究,也只有泛泛的推论,缺乏基础性实证研究。
(二)研究缺乏国际视野
本次科报会选题指南中设定了“国外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领域。但从本届科学大会所报送的论文看,这类研究很少。有比较才有鉴别,由于体育具有超越国界的普世价值观的特点,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对欠发达国家的学校体育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都能够给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借鉴。事实上,苏联,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校体育都曾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三)学术浮躁之气有所显现,研究者的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届论文报送总数尽管超过历届,但是,其中部分论文的质量有所下降,集中表现在学术浮躁倾向和研究能力两个方面。
综合分析看出,许多论文在研究设计的合理性,方法选择的适当性、论证分析的严密性、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等方面,都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本次科报会上,经验总结,教学感受、概念嫁接,理论移植性的论文占相当一部分,有的研究没有实用价值、脱离学校体育改革实践,有的研究勉强套用数理统计论文格式,问卷设计粗糙,指标效度低,研究方法与研究结论关联度低;还有的论文,研究结论是常识性的普遍共识,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不少论文是低水平的重复研究。
(四)对困难群体学生的研究有待加强
与上两届科报会相比,有关对残疾学生、贫困学生、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以及体育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减少。这个情况值得引起关注。这可能与报送论文的作者群体有关,以往的这类研究来自高校或专业研究机构,在普通中小学中。这类学生难以鉴别,也不宜鉴别,许多残疾学生在特殊学校就读,我们科报会的信息可能还没有覆盖到这些学校。事实上,体育对于这些学生群体而言,是其身心发展、人格完善、社会适应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会议期间,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在墙报交流现场就智残学生的体育活动与论文作者交谈,鼓励他们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
(五)学风问题和学术不端行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为了树立良好的学风,防止学术不端甚至学术腐败的发生,本次科学大会特别设置了多重程序,
杜绝不良学风问题的发生。大会制定了严格的论文评审程序,所有论文都实施匿名评审,制定了评审标准和评审人员职责,规范评审专家的评审。论文初审结束后,一是全部上网公示,二是委托首都体育学院对获大会报告的论文进行文献查伪。通过查伪,发现许多问题。比如,与他人已发表论文的文字重复。有的注明了资料来源,有的大量文字重合不注明出处,再比如,论文重复报送,同一篇论文上一届科报会报送了,本届再次报送,文字重合90%以上。
论文审核中还发现了许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研究方法中列出了实验法,但实际应用中对研究对象、施加因素,实验指标选取、实验条件控制等都未加以说明,得出一些莫名其妙的数据。
认真分析上述情况可以发现,这绝不仅仅是科研能力问题,而是学风问题。
对查出的问题,我们从保护作者的角度,进行了妥善处理。
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对获得墙报交流以下的论文进行网络查伪。大会将保留进一步严肃学风的权利。
(六)论文评审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
本届科报会与中学生运动会合并举行,实践证明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是一种重要的创新,可引起对学校体育科研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尽管我们的评审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但是,也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讨论的地方,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掌握团体总分竞争与科研学术创新的平衡尺度。
科研是自觉的行为,是思想自由的表现,过于受外部压力的控制,会产生一些与科研最初的目的相反的不良现象。
另外,科报会论文评审的组织,初审、复审各个环节中也还确实存在有待改进和完善的许多细节。
“中央7号文件”已经颁布两年多了,距离要求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显著改善的目标越来越近,我们的压力也在增加。希望广大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科研工作者积极参与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提供科学,创新的科研成果,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为提高我国学校体育的科学水平。为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100088)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卫生分会10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