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峰
江苏省常州地区宋美红、缪素玉,谢艳三位老师合作的《体育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之研究》一文获得了第十届中运会科报会暨第五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一等奖,并做大会报告。此文在大会报告时获得了与会代表的普遍关注,答辩主持人苏州大学王家宏教授与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会后很多老师与报告人进行了后续的交流。我在认真学习此文之后,就新课程下体育老师应该怎样做研究有几点感想,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要做聚焦课堂的研究
本文研究的选题为《体育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之研究》,让人一看就知道本研究立足于课堂,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质量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部分新课程实施活动在课程理念的表现上“形”似“神”失,具有丰富深刻内涵的新课程理念在一些看起来热闹、活跃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变得肤浅甚至变形了,这无疑反映了一线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层面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模糊。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聚焦课堂,直面课堂,研究课堂,对课堂教学现象进行深刻的反思与及时的匡正。
“聚焦课堂”可以是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作研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或者实践教育思想与理念。也可以是在别人的课堂中作研究,根据特定的研究要求来进行。当然,课堂研究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正如华南师范大学博士李丽华认为“教育是长效性的,是潜移默化式的,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只要我们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微观层面认真去做,实践终究会逐渐得到改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要有正确的研究态度
读《体育教学中开展探究学习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之研究》一文,文中提到了诸如“方法引导不当,出现了似是而非的探究;缺乏科学思考,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假探究,对过程管理缺乏认识,出现管理不善的探究……”,同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做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至于列举这些,只是在了解他们的研究态度,一种客观理智,孜孜以求的研究态度。
由于学科地位和自身能力的限制,体育老师做研究,艰难程度是可以想象的,有时更可用步履维艰来形容,但是老师们大多都鼓足了勇气,以行动研究,实践研究的形式不断介入。在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许多老师一开始也关注到课堂。也研究自主合作与探究,但是更多的老师可能由于准备不充分,在教学中运用新的学习方式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不下去了,于是有人选择了退出,他们不愿主动去面对,只希冀同行们研究出成果了,再来直接“借用”,于是或绕道或坐等、或放弃,甚至认为新的学习方式不实用,是花架子,就否定了新型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中的地位,可是,他们万万投有想到,仅此一念,本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你我,因此,拉开了彼此之间的差距,好多老师于是成为了“走近”却没有能够“走进新课程的人。
所以在新课程下体育老师进行研究要有一种客观理智、孜孜以求的态度。做研究遇到问题是十分正常的,要是没有问题,又何须研究呢?作为新课程也是一个渐进中不断完善的理想,本身就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研究,研究本身就是研究问题。而我们有一些老师遇到问题,却不能沉下心来分析问题,研讨问题,和本文研究一样给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于是好多研究都是轰轰烈烈开场,冷冷清清收场,甚至是造假收场。
三、要通过现象探求规律
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在点评本文时提到,“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总结现象阶段,而是要寻求一种规律”。
比如文中确立“探究学习的核心思路是“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不是所有的内容都一定适合开展探究学习,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开展探究学习”。这些话语就是一种基本的规律,在文中展示出来,老师们一看就基本了解探究学习的基本要义以及实施的一些原则,这就是规律性的。
一线老师的研究要立足于课堂,但不仅仅就停留在课堂教学现象上,我们必须深入到这些教学现象的背后,探寻其深层的原因,找出现象背后的必然,我们要对教学现象本身作出深描与解释,要透过教学现象探讨教学规律,要能够形成一线教师自己的教学感悟(或教学理论),因此需要教师对教学现象加以细致的观察,然后进行总结,结合日常课堂教学实践的验证。才能从复杂的现象中认识并理解教学的规律。简单地说要达到张三做行,李四去做也要行,今天做行,明天做也要行,这样的研究成果的意义才可以供大家借鉴,也才是有价值的。
以上感想是在听了本文作者大会报告以及嗣后研读本文的一些感想,主要是一种自我期待,提醒自己在以后的研究中要立足课堂、端正态度、探求规律。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够给同行们带来一些启发,在体育新课程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能够扎根课堂。认真研究,用踏实有效的教学实践推动新课程前进的步伐。
(江苏省南通中学2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