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的纳维亚风——北欧民族主义音乐解读

2009-11-20 08:29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斯堪的纳维亚格里格北欧

王 璞

[摘要]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音乐蓬勃发展,伴随浪漫主义音乐产生了一种以自己民族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为素材,以自己民族的民歌、民间音调、舞蹈为基础的音乐,这就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民族主义音乐。来自于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和芬兰就掀起了一股强烈的民族主义音乐的高潮。

[关键词]北欧 斯堪的纳维亚 民族主义风格 格里格 西贝柳斯

19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音乐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如舒伯特、韦伯、舒曼、勃拉姆斯、李斯特、肖邦、柏辽兹等,也留下了大量不朽的佳作。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时期的欧洲,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革,这就要求文化艺术与之相适应,这是浪漫主义音乐文化朝着复杂发展的根源。革命斗争越激烈,艺术创作思维就越活跃。到了19世纪下半叶,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斗争如火如荼,尤其是在南欧的西班牙、中欧的捷克、匈牙利,北欧的挪威、芬兰,东欧的俄罗斯。随着这些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文化艺术中的民族风格也急剧抬头,民族主义音乐在浪漫主义音乐这方深厚肥沃的土壤中开始孕育,穿插成长起来。民族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血脉相连,难以辨出他们熟先熟后。也因为其独特的民族风味,为后来略显僵滞的浪漫主义音乐注入了一丝新鲜的血液,让走进死胡同的浪漫主义音乐重新找到了一丝光明。

比较这些民主主义音乐比较兴盛的国家,他们之间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尤其是我们不能小觑来自于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几个国家的民族主义音乐,特色鲜明、耀眼夺目的有挪威的格里格和芬兰的西贝柳斯。他们的閃亮登场让不起眼的北欧变得如此耀眼。

一、国家命运相同,民族矛盾激烈

当时民族主义音乐开展的比较好的几个国家,都有相同的政治背景。它们几乎都是被占领国家,其领土被异邦占有,民族不独立。俄罗斯虽然不是被占领国,但本国农奴制度压迫得人民喘不过气,俄国境内的农民运动和农奴起义连绵不断。这其中,捷克被奥地利的哈勃斯堡王朝统治长达几十年;挪威被瑞典常年占领;芬兰被俄国占领,这些国家都经年数月地为民族独立和自由而斗争的血泪历史。

二、挣脱束缚,走自己的路

民族主义音乐运动成绩比较显著的国家,产成了许多优秀的民族主义音乐家。他们是捷克的斯美塔那、德沃夏克、亚纳切克,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和俄国的格林卡和“强力集团”(包括里姆斯基•克萨科夫、穆索尔斯基、巴吉列夫、居易、鲍罗廷)。这些音乐家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过系统的德奥音乐教育,深受德奥音乐的影响。在早期的创作上,大都有德奥音乐的痕迹。比如,格里格就曾经在德国的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师从舒曼和门德尔松;西贝柳斯曾经在柏林、维也纳学习音乐很长时间。格林卡就曾经在意大利和德国学习过音乐。斯美塔那、德沃夏克,“强力集团”成员早期都深受德奥音乐的影响。他们熟知西方音乐的发展史,接触过大量的西欧古典、浪漫主义音乐作品,有的甚至把德奥音乐家作为自己创作的楷模。

纵观自巴赫以来三百多年西方音乐,几乎是围绕着德奥音乐的中心地位在发展。在俄国这种形式更为严重,出现了极度崇拜西欧的局面,当时社会风行演出意大利歌剧和法国的芭蕾舞、德奥的交响乐,甚至法语也成为上流社会社交界的时尚语言。泱泱大国竟然没有自己民族的歌剧、戏剧、舞剧,演出的题材都不适合自己同胞的口味。这种严峻的形式给晚辈音乐家们造成了一种严重的威胁。是尾随其后,处处模仿,还是超越先辈,摔掉炮制。要发展就要另僻蹊径,努力寻找一种有别于德奥风格的新鲜的音乐语言。这也是民族主义音乐在19世纪下半叶蓬勃发展的另一个原因。

于是,民族主义音乐家们雄心勃勃,开始另开炉灶了。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大地上吹起了一股强劲的民族风。

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吹起强劲的民族风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主要包括:挪威、丹麦、芬兰三个国家。19世纪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还没有属于自己的音乐,完全是被德奥音乐殖民统治,到是文学方面很有名气,丹麦的安徒生和挪威的戏剧大师易卜生曾经让世界瞩目。格里格和西贝柳斯的出现,才使得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了属于自己的民族音乐,那音乐然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从此斯堪的纳维亚吹起了强劲的民族风。

挪威这个国家,长期受到瑞典和丹麦的殖民统治,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甚至没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他们说的是丹麦语,维京人主要以海盗为业。格里格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国家。格里格(1843~1907)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早年留学德国,在德国的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曾经受到过系统的德奥音乐教育,师从门德尔松和舒曼,所以在他早期的某些作品中仍有清晰的德奥音乐的影子。

回国后的格里格之所以走上民族音乐创作的道路,与这三个人是分不开的。一个就是挪威民族音乐家诺德洛克,此人巧舌如簧,能言善辩,言语充满激情,三寸不烂之舌点燃了格里格心中的民族激情,促使格里格自省。格里格创作的《幽默曲》OP6就是献给诺德洛克的,这首曲子表明了作者发展的方向。第二个人就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当时安徒生已经很有名气了,格里格从安徒生那里受到了民族情怀的感染,而且非常感谢安徒生对自己的器重。1863年,受到鼓舞的格里格创作了《浪漫曲集》,其中的《我爱你》和《诗人的心》就是献给安徒生的,以表晚辈的敬意。第三个人就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可以说李斯特是格里格生命中的贵人,也是伯乐,格里格的才华得到了李斯特的高度赞扬,也使得这个年轻人名声大噪。李斯特弹奏了格里格的《G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后他立刻对格里格说:“挪威的风土人情历历在目,在你的作品中充满了阳光,一切充满了生命与幸福……”李斯特的赞扬让即将被解雇的格里格很快又重新被挪威奥斯陆爱乐乐团雇佣,真是名人的力量啊!

格里格最为有名气的作品还是他的《佩尔•金特》组曲,这是他为挪威著名的戏剧大师易卜生的《佩尔•金特》做的配乐,后来改变成两组组曲。客观地说没有格里格为易卜生的《佩尔•金特》配乐,《佩尔•金特》不会世界瞩目,这么有名。是格里格让人们认识了如此的清新挪威音乐和不同的民族风情,以及充满想象的北欧风光。

格里格之所以能抗起挪威民族音乐的大旗,其作品绝不是只停留在表面,而是在音乐作品中,广泛采用挪威的民歌、民间舞曲,广泛使用挪威民族乐器。挪威的恰林舞曲格里格非常熟悉,那是挪威民族最为抒情的部分,在《佩尔•金特》第二组曲中的《苏尔维格之歌》里就有恰林舞曲的因素在里面,温情、细腻的旋律,苏尔维格的忠贞、纯洁不知道感动了多少恋爱中的男女。挪威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地理特征使得当地的山民喜欢唱“呼唤歌”,长长的拖音自由延长,这一点和我国的陕北民歌信天游很相似,信天游中就善于演唱自由延长的“长音”,这和生活环境、地理地貌有直接关系,格里格就将这种“呼唤歌”的旋律用在了《挪威旋律钢琴曲》中,一种民族情感油然而生。挪威民族的文学作品给了格里格很多的营养和灵感。《埃达》是一本记录了生活在冰岛的挪威人的故事和传说,书中简洁的风格、深邃的意境深深打动了格里格。如今我们听到的《培尔•金特》已经不是易卜生原来内容冗长、拖沓的原貌,留给世人的是篇幅简介,旋律优美抒情,饱含北欧风情的音乐。还有他的《抒情曲》中的《致春天》、《故乡》、《蝴蝶》、《挪威农民进行曲》等,都具有挪威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难怪李斯特在罗马听到这些曲子后说:“这是斯堪的纳维亚的心”

西贝柳斯(1865~1957)芬兰著名作曲家,是欧洲作曲家中少见的高寿之人,因此也见证了芬兰国家苦难历史。芬兰遭受了瑞典多年的殖民统治,接着又遭受俄国沙皇的统治,芬兰也是没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他们说的是瑞典语。西贝柳斯说过“我们不说瑞典语,也不说俄语,我们要说芬兰语”。年轻的西贝柳斯长怀着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每次从国外回来,一看到芬兰湾的花岗岩的礁石,他就会热血沸腾。这让人想起余秋雨千年之旅归来,在尼泊尔边界,看到中国国门万分激动,远离之后终于读懂了祖国。

西贝柳斯的主要作品有七部交响曲、交响诗《芬兰颂》、交响诗《萨加》,交响传奇组曲(包括著名的《土奥涅拉的天鹅》)、小提琴协奏曲、《忧郁圆舞曲》、弦乐四重奏《内心之》等等。最著名的作品当属于交响诗《芬兰颂》,从中我们可以听到芬兰民歌忧伤的曲调,不谐和的和声暗示号召芬兰人民的反抗,也是号召芬兰人民反抗沙皇俄国统治的号角,因此俄国政府非常恐慌,甚至禁止在芬兰演奏《芬兰颂》。芬兰独立后,政府立即颁给西贝柳斯终身年金,西贝柳斯是民族主义音乐的典型代表,被称为“芬兰民族之魂”。

西贝柳斯非常钟情于芬兰民族的民间神话传说《卡莱瓦拉》,这是一本芬兰的荷马史诗,芬兰的民间神话传说对他的影响非常深刻。年轻的西贝柳斯第一次听到芬兰神话传说《卡莱瓦拉》就格外激动,因此这部芬兰的民间传说也成为西贝柳斯很多音乐作品创作的灵感源泉,他将对国家对民族的深爱渗透在他的很多作品中。比如《勒明基宁组曲》中的《图奥涅拉的天鹅》就是在歌颂《卡莱瓦啦》中的民族英雄勒明基宁。也可以这样说,听他的音乐,我们也能清新地感觉到“斯堪的纳维亚的心”在跳动。

总之,格里格和西贝柳斯音乐的出现,让人们听到不同于德奥浪漫主义音乐、却充满新鲜与活力、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名不见经传的北欧小国,让傲慢的德奥、法国音乐大家们再也不敢小觑,在世界民族主义音乐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肖复兴.音乐欣赏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2]野宫勋著,张淑懿译.名曲欣赏入门.生活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斯堪的纳维亚格里格北欧
格里格格巫婆和一张银色碟片
爱德华·格里格:北欧音乐巨匠
北欧有个“军火库”
简约的北欧风格
英语那些事儿
乔治杰生丹麦生活方式体验馆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对中国设计的影响
格里格·维勒与他的全球互联梦想
情迷北欧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