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有没有另一种结果?

2009-11-16 02:47
百家讲坛 2009年18期
关键词:袁崇焕鸦片战争道光

朱 骥

在贵刊2007年第七期由曾纪鑫先生所作的《复原历史:真实林则徐与鸦片战争真相》中有这么一段话:“鸦片战争的胜负,并非个人力量所改变,中英两国不同的政治结构、社会体制、军事力量、技术水准等因素决定了不论由谁指挥这场战争,清王朝怎么也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鸦片战争说到底,是一场不同文明——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交锋与较量,是一场实力悬殊、清军根本就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战争。”

我完全不赞同作者的这种观点,我认为作者的这种观点是肤浅的且片面的。历史上的鸦片战争无可否认我们是失败了,可清王朝难道真的就不能胜利吗?农耕文明难道就一定战胜不了工业文明吗?

我看不一定。关键是看农耕文明的当权者是什么样的人。1866年,法国发动了对朝鲜的侵略战争。这是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又一次较量,而较量的结果是法国侵略者猖狂了仅仅40多天就以可耻的失败结束了。还是在1866年,美国也开始侵略朝鲜。可结果呢?朝鲜人民在兴宣大院君李星应的英明领导下将美国侵略者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同样是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较量,同样是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朝鲜一个弱小的小国却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捍卫了自己的民族尊严与国家主权。而清国一个泱泱大国却失败了,而且留给自己的是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耻辱!这是为什么?

中国大清道光皇帝对于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的帝国主义分子抱有幻想,说白了就是怕打仗,因此鸦片战争一开始还抱着天朝大国的迷梦去迎战自己一无所知的大英帝国,可一旦遇到挫折就立刻慌了手脚一时不知所措。大清朝不是没有贤臣良将,军机大臣、大学士王鼎就坚决支持林则徐用尸谏来唤起道光皇帝抗击英国的殖民侵略。可道光到底还是投降了。为什么?就是一个字:怕。道光皇帝怕死、怕帝国主义、怕坚船利炮,而掌握清朝实权的首席军机大臣、大学士穆彰阿、直隶总督琦善等又都是投降派卖国贼。更可笑的是参赞大臣杨芳,居然遍收马桶,载于木筏之上,出御乌涌炮台,还自吹是什么“以邪制邪”的“妙计”。道光皇帝用这样愚蠢的酒囊饭袋能不打败仗吗?

该文作者认为:不论由谁指挥这场战争,清王朝怎么也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其实,就是特指交给林则徐也没用。作者在文中写道:“铁的事实说明,广州并非固若金汤,在英军的枪炮前无力防守。然而,关于林则徐不可战胜的神话越编越圆、越传越远。”还说什么“英军着眼点不在广州”、“只有直捣京津,让清廷震悚”。

可奇怪的是英军为什么一开战不直接打天津而是打广州?其实英军是打广州打不下来,打厦门也打不下来。无奈之下只好打定海、打天津。为什么打不下广州?就是因为广州有林则徐。林则徐早在严禁鸦片的时候就开始重视积极加强战备了,他在虎门一带海面安设木排铁链,添置炮台炮位,特别是购买西洋大炮布防珠江口附近。对于外国的船炮,他绘制图样,让人仿制。林则徐主张以粤海关收入十分之一来制炮。林则徐还主张:“以通夷之银,量为防夷之用”、“从此制炮必求其利,造船必求其坚”。

而对比天津防务,天津仅有800名士兵,山海关一带连一尊合用的大炮都没有。

另外,林则徐之所以能在广州取得胜利,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充分发动了群众。他相信“民心可用”、“粤民可用”,为此还颁发《英夷鸱张安民告示》。

而该文作者却不这样认为,他在文中写道:“但若夸大其(群众)作用,认为只要广泛发动,就可取得鸦片战争的最后胜利,便有可能陷入另一种迷雾。此后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运动的彻底失败就是一种证明。三元里抗英的第二天,一万多民众乘势包围了英军据守的四方炮台,幸而被广州知府余保纯劝退,不然,在威力强大的巨炮与射击准确的来复枪面前,当地民众将遭致一场残酷的屠杀!”

果真如此吗?我们知道陈毅元帅的一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来的!而抗日战争就更证明了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慈禧太后之所以失败,就是她不相信群众、不发动群众。面对义和团,她竟然派兵保护帝国主义的使馆,当八国联军兵临城下之时。又降旨严绞义和团。该文作者竟然将慈禧太后的卖国求荣归罪于人民群众的抗击侵略,真是颠倒黑白、是非不分!难道人民不抵抗,帝国主义就不杀人放火了?那圆明园的残垣断壁,那南京城秦淮河畔30万亡灵……都无情地证明了这纯属无稽之谈。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如果道光皇帝能够坚定地使用林则徐并放手发动人民群众的话,鸦片战争将是另一番景象。

对此,阎崇年老师在《清十二帝疑案》中已经作了详细的论述,我就不多说了。阎崇年老师在《清十二帝疑案》中把林则徐比喻成袁崇焕,这个比喻是对的。但是我要说林则徐与袁崇焕的命运还是有区别的。袁崇焕是当时的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而林则徐则不同。英国人没有用反间计,可中国皇帝自己却猜忌林则徐,还把英帝国主义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如此昏庸透顶,清朝岂有不败之理?

我还想补充一点,那就是1876年朝鲜也没逃出沦陷的宿命。为什么朝鲜能击败强大的法国、美国,却败给了小日本?那是因为在1873年,朝鲜的投降派闵妃篡夺了政权,朝鲜的袁崇焕、林则徐——李星应被迫下野,从此改变了朝鲜的命运,这绝不是什么先进的工业文明战胜了落后的农耕文明。

鸦片战争已经成为历史,可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却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命题。

猜你喜欢
袁崇焕鸦片战争道光
一道光
争议袁崇焕:390年来是非功罪
争议袁崇焕:390年来是非功罪
崇祯皇帝与袁崇焕之间的死结
Qinghu: Glorious Trade Town on Silk Road
THE DRUG WAR
袁崇焕之庙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看鸦片战争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