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闻朗朗诵读声

2009-11-16 02:47北京市丰台区实验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国学班级内容

北京市丰台区实验小学

在次本校教职员工影展中有这样一帧照片,画面是明亮、整洁的楼道,给人以非常安静的视觉效果,然而照片题目却为“但闻朗朗诵读声”,这会给人以强烈的暗示:两侧的教室门窗内正有种校园里最美妙的声音传出,使人感到清爽、动人与振奋。相机捕捉到的正是学校国学经典诵读的一个生动情境。

规定诵读时间,促使学生积累

自1998年学校诵读活动启动以来,每天早晨或午、司的15分钟,都是学校规定的班级诵读时间。班主任会组织学生按照读本内学校选定的内容进行诵读。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则可以在记忆的黄金期内背诵或熟读大量的国学经典篇目,为一生的幸福进行文化积累。有的家长提出质疑孩子只会背诵而不太明白其内容涵义,这样能有效吗?我们则利用家长会认真宣传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熟读、背诵国学经典,对孩子们提高语言能力、促进智力开发、丰富情感体验、养成良好习惯、增进人际和谐等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其精神家园播下文明的种子。虽然小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大多还不能理解,但随着孩子们古汉语知识和生活阅历的不断增加,这些文明的种子会慢慢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乃至不断收获,以此成就孩子们一生的发展与幸福。学校过去的一名毕业生讲道:“‘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得兼这句话小学诵读时只朦朦胧胧地知道字面意思,现在经常会用上这句话,因为生活中常常要面临着取舍问题。”

营造诵读氛围,陶冶学生性情

针对学生记忆力强、理解力弱的特点,学校干部、教师积极开动脑筋组织研讨,不断开发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使学生拓展积累,逐渐领悟他们能够接受的涵义,不断陶冶性情。

1.在规定性诵读之外,学校还利用校园广播、班级板报、专栏,播送或刊登学生能够理解的诵读篇目,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自觉赏析经典的习惯。

2.教师可引导学生赏析那些或启迪深刻、或蕴含美德、或文辞唯美的千古佳句,巧妙地进行人生哲理、良好品行、语言文字等方面的教育。

3.建立激励机制。根据诵读篇目的多少对学生进行达标、优秀、标兵三级评比奖励,学校开设专栏进行班级诵读活动评比激励,将表现突出的班级和学生报送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参评。

4.倡导学生把经典诵读融入课间活动。课间时常见孩子们自发地赛诗,女孩子跳皮筋诵读唐诗,拍手游戏也能听到经典诵读的内容。

得体渗透教育,浸润学生心灵

由于国学经典内容学生大多还不能理解,因而学校在以诵读引导学生的言行时,必须结合实际,得体渗透教育、浸润学生心灵。

1.教师率先垂范。要开展好学生诵读活动,教师诵读必须先行,以不断掌握更多的国学经典内容,更要用国学的核心精神不断修养自身,主动改善自己的言行,在学生面前展示良好的师德和文雅的语言,这是更为重要的教育行为。

2.用核心精神引导。教师在把握儒家、道家核心精神的基础上,将国学经典内容转化为学生熟悉的语言,结合当今的教育要求,引导学生改善言行举止。如以儒家的仁、礼、孝、信等精神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文明习惯;以道家清静、淡泊、和谐、自然等精神不断滋养学生心灵,启迪学生调整心态。

3.用千古名句启发。国学经典中有大量的名句,或蕴含深刻的哲理、或寄寓传统的美德、或彰显母语的魅力,学生便于记忆并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要求背诵并体验效仿,以此逐渐启迪孩子人生,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其语言文字能力。

4.用体验活动渗透。结合班队会和课外活动编排文艺节目,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表演中去理解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如为学生体验性诵读制作了周代儒服和头冠,学生可以身着古代服饰,模仿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书,体验排除干扰、专注学习的境界,又如,学校自编自导的小品《兰亭小会》,学生竞相展示自己的学识与才艺。

猜你喜欢
国学班级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垂”改成“掉”,好不好?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不称心的新班级
主要内容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