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连杰 秦建波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时间还不长,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艺术性,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就自身及观摩其他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经历,谈一下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艺术。
教学不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艺术。如果能够发挥教学艺术,课堂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就有更大的动力去探究知识,理解知识。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培养中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而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人的文化素养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信息技术教育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提高信息文化的修养。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对育人理念进行更新,更要在教学活动中实实在在地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巧妙地应用教学艺术无疑能积极推进新课标的实施,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新课标的目标。
1 激发学生的兴趣
信息技术课只有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受到学生的欢迎。要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除了提高教师的信息修养外,就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艺术性,使它能够符合师生实际情况。
教学实践证明,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对计算机开始都怀着神秘、兴奋的心情,学习兴趣很高。但随着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记忆,且枯燥无味,难度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慢慢消退。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注意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愿意学、乐意学、主动地去学。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应对学生兴趣加以引导、扶植和培养,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通过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一旦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
2 让枯燥的概念趣味化
教学语言是教学中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高效的关键。教学语言更是一门的艺术,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沉闷化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基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知识水平,信息技术课中的有些内容会显得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师就应当尽量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将难懂的理论形象化、趣味化,使信息技术课更贴近生活。
3 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活动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让学生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应该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使课堂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氛围。
4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工具、教学环境、教学语言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挖掘材料,针对不同的探究内容选择生动形象的、富有个性的体验形式,与学生一起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营造情景交融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善于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动手做,独立地、全身心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情趣中进行学习,在愉悦中克服困难,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在满怀热望中不断取得成功。例如在设计旅行计划这个综合任务中,首先借助国庆放假的契机,请一些曾经出去旅游过的学生讲述自己旅游时的所见所闻,接着播放精美动画,适时向大家介绍中国大好河山,壮丽景色。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抱着一种向往旅游的心理去做这个旅行计划,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操。
基础教育的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摸索、实践和创新。而更多地掌握教学艺术,更好地应用教学艺术,无疑能大大缩短旧课标到新课标的过渡期,从而使新课标驶向良性的发展轨道,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作者单位:1 山东省胶州市教育体育局教研室;2 山东省聊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