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鸿雁 孙胜利
摘 要电子专业技术应用性强,其教学应采用基于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教学过程要多联系生产实际,多创造职业情境,培养方法能力并发展综合能力。教学评定由卷面成绩向操作能力转变。
关键词岗位需求;工作过程教学;职业综合素质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高技能、高素质的劳动人才,特别是在电子行业,技术推陈出新、产业发展日新月异,高技能合格人才更显紧缺。近年来,高职院校已成为培养高技能劳动人才的主力军,为使学生们具有更强的实践技能,更高的职业素质,很多院系采用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学生众多,岗位、实习时间有限,只依靠毕业前的实习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具有能适应某类工作群和转岗的能力更为困难。为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完善,实现学习与工作实际零距离的对接,必须以岗位需求为指导,将工作过程融于教学之中。
通过到一些电子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和实习,笔者对电子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岗位技能要求有了充分的认识,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作了一些探索与思考,认为在教学中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加强。
一、岗位需求和专业知识要紧密结合
调研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都不愿做固定模式重复劳动的组装操作工,希望能从事技术岗位的工作,但从这些电子企业来看,适合高职学生的技术岗位多数是产品维修、生产设备调试或维护等。
但是,例如生产线上不良品的分析与维修,要求学生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电路与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等),又如电子产品的主板生产主要是由SMT等设备完成,对这些大型设备的调试与维护要求学生具备SMT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外语能力,因为这些设备程序和操作按键都是英文的。
在了解了员工的日常工作后,笔者感觉这些工作高职的学生都可以胜任,但为什么在每年的招聘中,都会有很多学生被淘汰?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不知道企业最看重哪些能力和知识。
对此,我们必须调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学方式,在教授过程中教师以本为本,只强调书本知识,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在实际操作中不知所措。作为职业院校,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我们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实践能力,因此,必须将工作过程融于教学之中,使学生有目的性地学习。
1.基于工作过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避免用大量时间作纯理论性的论证,尽可能把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以生动活泼的案例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试着解决这些问题,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做中去学习、体会,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咨询师,不断启发和点拨学生。
对于前面提到的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高频电子这些基础科目,不少学生在校学习时对这些基础课学不懂、不愿学,主要是因为学生看不到、摸不着这些电子的运动方式,学起来很抽象。现在,我们把这些变换成生活中常用的家电的电源电路、音响的功放电路、收音机的选台电路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我们的教学就是要贴近工作岗位、贴近生产生活,这样学生在今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才能把各个学科融会贯通。
2.根据岗位需求调整教学要求。
教学课本更新慢,企业岗位需求变化快,校企合作让教师们随时掌握岗位需求的动态变化,并调整教学的目标,使教学始终紧贴工作实际。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有更强的职业竞争力。
二、高职教学中要加强仪器使用的实验教学
在生产岗位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检测维修岗位的工作大部分都是依靠测试仪器完成的,主要有扫频仪、数字示波器、数字万用表、可调电源等。这些仪器在学校的实验室都有,实验课也上过,但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熟练使用这些仪器。如果单纯讲解这些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具体按键的使用方法,很难使学生对仪器在今后工作中的使用操作有整体认识,在原理上讲解过细又会让学生感觉枯燥。
为满足岗位需求、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加强仪器使用的教学环节,其核心问题是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1.实验课教学精讲多练。
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组织下,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教师则要重视兴趣激发、思路开发、方法引导等。结合理论课上的那些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制订实验方案,通过具体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果,写总结报告等。凡是能够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解决的问题,尽量让他们独立完成,最后由老师点评。针对学生多、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可以采用分组分班、轮换科目的办法,解决实验设备套数少、学生多的矛盾,提高实验室利用率,保证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2.教学评定由卷面成绩向操作能力转变。
在整个学期的实验训练结束后,及时进行考核,这样是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并且要把相应仪器的使用考核和对应的理论课程考核结合起来作为这门理论课的最后评定。
三、职业综合素质培养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笔者从企业人资部门了解到,老员工都能严肃认真地对待对岗位和工作,而近两年,刚毕业的或者说即将毕业的学生对待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对待岗位也是说辞职就辞职,缺少务实、勤奋、上进的敬业精神。这对于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也是出现很多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重视理论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
1.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
对这方面的教育,我们可以结合大型企业来开展教育,利用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学校和企业在实践中开展职业精神教育,将现代企业对员工在职业精神上的理念和做法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并把职业精神作为企业实习考核评定的一部分。
2.加强学生的就业意识教育。
我们应帮助学生抛弃陈旧的就业观念,树立起市场竞争、积极进取、艰苦创业的就业意识。转变一次择业定终身的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转变眼高手低、盲目攀比等不良的就业观念,尽量减少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各种认识上的问题。
高职教育就是将能力培养与技术应用贯穿于教学整个过程的教育模式,基于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有利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这样我们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游刃有余,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同保.从基于工作过程论高职教育的方法能力培养[J].广西教育,2009(2)
[2]杨红霞.浅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J].现代企业文化,2008(2)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