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时传祥(1915—1975),山东省齐河县人,中共党员,是一位“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
1915年,时传祥出生在山东省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4岁那年,他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时传祥每天用粪勺挖、用粪罐提、用粪桶背、用粪车运,清理城里的粪便。旧北京城的路非常难走,时传祥每天推着运粪的破轱辘车来回要走十几千米,常常是“一步三歪,步步打转”。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都要每天往返四趟。工钱却少得可怜,一个月挣不到三块银元。
在旧中国,城里人的居家生活虽然离不开掏粪工,却又非常瞧不起这一职业。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白眼,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
新中国成立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清除了粪霸等恶势力,时传祥真正感到翻身得了解放。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此时,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体现对清洁工人劳动的尊重,不仅为他们规定高于别的行业的工资,而且想办法减轻掏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把过去送粪的轱辘车全部换成汽车。时传祥所在的崇文区清洁队,就有了11辆汽车,清洁工人只需把粪掏好装上车,再由汽车送至郊外。
运输工具改善之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个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个人一班的小班。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管区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时传祥为了干好掏粪工作,动了不少脑筋,也付出了比常人多的辛劳。老北京平房很多,老四合院里人口密度非常大,茅坑浅,粪便常常溢出来,气味非常难闻。他遇到这种情况,总是不声不响地找来砖头,把茅坑砌得高一些。
他干的这行,是没有节假日的,哪里该掏粪,不用人来找,他总是主动去。不管坑外多烂,不管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设法掏干扫净。茅坑里掉进了砖头瓦块,他就弯下腰去,用手一块块地拣出来。
时传祥也因此赢得了人们的尊敬,赢得了很多荣誉。1954年,他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956年当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时传祥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还被选为“群英会”主席团成员。10月26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湖南厅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时传祥高兴地表示:“我要永远听党的话,当一辈子掏粪工。”从此,时传祥成为载誉全国的著名劳动模范。《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都对他的事迹作了报道。他更加努力,更加热爱本职工作。1964年,北京环保局分配部分青年学生作掏粪工。时传祥时任崇文区清洁队青工班班长,为转变部分青工怕脏、怕丑的思想,年近半百的时传祥,脏活、累活抢在前,对青年工人言传身教。同年他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5年5月19日时传祥因病逝世,终年60岁。他去世之前还反复叮嘱,让儿子继承父志,也当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
(责任编校:阳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