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广坤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自主化,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做主,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因此,我们语文教学不再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引导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自主化,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做主、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因此,我们语文教学不再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方法,目前已被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所接受。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真正起到主导作用,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年轻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显得力不从心,很难使自己坐到“主导”的位置上来,尽管力避“满堂灌”、“填鸭”之嫌,也难免误入牵着学生鼻子转的误区,学生没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导”有目标
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上是否得心应手。一篇课文怎么教,运用什么方法,教些什么等都要教师预先设计好,预先做好安排。拿到一篇课文,不能毫无目标的随便叫学生来读,我们要看具体的教学对象,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因材施教”,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为了避免课堂中学生漫无边际地发问,乱撞乱闯的现象,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紧扣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无论“自读”、“导读”、“品读”、“熟读”中的哪一个环节。学生由于原有知识水平的差异,总会出现课堂提问漫无边际、滞后、超前、提不到点子上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扶”一把,把学生“导”到课文中来,“导”到具体的教学目标上来,如果脱离了教学目标,让学生盲目地成为“主体”,课堂教学就迷失了方向,将全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导”有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感受到热烈、沸腾、多彩多姿的精神。
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乐于参与的积极性。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在上课时不说、不读、不问,其心理障碍就是怕读不好、说不好,同学们看不起,老师指责批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多送给一些学生激励的话语,特别是后进生,既给他们创造发展的机会,又要肯定他们发言的点滴优点,逐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教师在教学中说一声“请、谢谢”,学生就会有一种被尊重、被信任的感觉,学习情感就会高涨,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一个老师走进课堂,板着脸,用凶狠的目光扫视学生,对学生没有亲切的教态、和蔼的语气,学生处在紧张的气氛中,不敢发言、不敢提问,就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建立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敢于参与并且主动参与。
三、“导”有学法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主体教育的核心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认识和发展过程中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得知识,必须让学生尝试,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这是让学生主动的有效办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提倡,凡是学生能做到的,都应该让学生去做,让学生主动去预习、思考、质疑、讨论、归纳、评价。如《鸟的天堂》一文中,第二段写榕树大和美;第三段写鸟儿欢,在结构和表达形式上这两段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在教学第二段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再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句子,品析榕树的特点;然后图文对照,深入理解重点词句;接着听音乐展开想象,感受榕树的美;继而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出学习方法:“自读课文,了解顺序;品析词句,抓住特点;图文结合,展开想象;体会感情,学习写法”。然而,在学习第三段时,我并没有简单地要求学生机械地按以上几步去读,而是鼓励他们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读书方法。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大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导”有效率
现在课堂上最大的弊端,就是老师讲得太多,学生训练时间太少;老师问的时间太多,学生思维时间太少,太多时间都被老师的“讲”和问占用,学生的读写训练和思维训练往往因时间而落空,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围着老师的“讲”和“问”转。一位老师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可算非常负责任,从这课的字、词、句讲到篇,结果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时间没有了,思考问题的时间也没有了。这位老师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加大学生负担,窒息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还会影响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许多成功的教学实例,无不是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得合理、恰当。由此可见,在课堂上,要控制教师讲的时间,要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内容,合理分配教与学的时间,为学生的多项训练留有空间。
五、“导”有层次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这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学生中存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大班尤为突出。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这是教师必须要正视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能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得到较高发展的潜能。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只是使他们进一步发展处在不同的起点上,以及发展的可能性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老师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将不同的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或类型,实行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即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练习、分层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基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学习希望,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增强主体意识。
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做到既要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要抓好课外阅读。在日常学习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的阅读技能和技巧,那么我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一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