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丽亚
摘 要:预测性财务信息是指企业对未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其他方面的相关信息的披露。它的披露能直接影响会计使用者的决策,并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文章就企业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的若干理论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企业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若干因素。
关键词:预测性财务信息 理论基础 质量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9-
预测性财务信息是一种关于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现金流量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前瞻性信息。它是企业对外披露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关证券法规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中披露的盈利预测信息就属于这一范畴。
预测性财务信息主要是着眼于使用者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关心企业未来财富和价值的变动,关心企业未来成长以及企业竞争、生存与发展能力。对信息使用者来说,有关企业未来发展情况的信息比历史信息对决策更为重要,因为预测性财务信息是未来信息,与历史财务信息相比更具相关性。它的提供能够让使用者了解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减少不确定性,并据此作出合理有效的决策,从而防范和化解风险。
在西方国家,上市公司向投资者提供预测性财务信息的现象已非常普遍,它们的预测制度发展较为完善,尤其是美国的安全港规则和预先警示理论、预测信息免责制度都很值得我们借鉴。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尚未涉及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这一问题,也没有正式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所以,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
当然,在与世界发展趋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企业的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中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财务预测的体系不健全、规范不完善;信息披露内容不够真实、不够充分或及时;财务预测信息质量的监管力度不够;财务预测的法律体制不够健全等等。影响这些问题产生的原由既包括内部因素,又包括外部因素。一方面,属于企业内部因素的预测假设的合理性具有不确定性,它既包括管理当局对于投资项目的假设或是生产计划的假设,也包括政策法规假设、环境假设、利率假设、税率假设、汇率假设、不可抗拒因素及不可预见因素等外部假设。这些因素会由于人为的主观错误,或缺乏控制力而使企业编制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基础有所偏差,其可靠性自然也会有所不同了。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或是信息披露成本的制约等外部因素,也会使管理者对未来财务信息披露所作出的一系列假设条件的合理性,及其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建立健全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本文就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和影响预测性财务信息质量的若干因素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供同仁探讨。
一、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证券市场中披露的信息是使用者据以决策的基础。现行会计模式提供的信息多是历史性财务信息,它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使用者更多地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要求企业提供有助于预测和评估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前瞻性信息,即预测性财务信息。它反映的是对企业未来合理预期的相关信息,弥补了会计信息效用与用户决策之间的差距,因此,预测性财务信息的披露的产生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的。
1.市场的有效性理论。市场有效性一般是指在市场上,商品买卖之间的相互行为形成某一种特定商品价格,这一价格能够全面反映有关商品的所有公开信息,尤其在出现任何有关的新信息后,上述价格应该能够立即随之作出变动调整。与市场有效性相关的概念是信息充分性,即信息是否被隐瞒,信息传播的面越广,速度越快,越充分,市场越有效。而一个市场是否有效,是一个程度上的问题。根据价格所反映资料(信息)的种类不同,可以将市场的有效分为不同的形式,即:弱式的有效市场、半强式的有效市场和强式的有效市场三种。三种不同市场代表着信息对商品价格变动的不同效果,是反映所有即时信息(如财务报表和行业信息)所包含的价值。
根据市场的有效性理论,如果会计要发挥一定的社会功能,它应该试图尽可能地使企业相关的财务信息为使用者所利用,提高他们投资决策的正确性。使用者根据企业披露的信息可以进行更好的投资方向选择,促使社会资金流向效益更好的企业,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以此达到社会资金的综合报酬率最大化。那么,企业也可以综合利用市场中的“信号”,按照投资者的需求,主动、自愿地披露自己的预测性财务信息,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2.委托人的代理理论。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之后,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出现的一种新的关系,这是现代公司改革后出现的最典型的一种托付受理关系。
在委托代理关系下,存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和代理人作为两个经济当事人出现,在追求各自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两者就可能发生冲突,代理人利用信息优势有可能为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委托人需要设计出制衡和激励机制以制约和激励代理人为自己的利益行动。委托人就要为代理人提供一定的激励,并对代理人的行动加以监督,以保障委托人的利益不受损害。然而,这种激励和监督所需要的费用都属于成本的范畴。而这些成本会降低经营者的薪金、分红和其他报酬,根据成本比较优势,经营者具有乐意向使用者提供可靠财务信息的动力。另一方面,投资者对公司面临的风险和机会并不了解,他们可能会依赖财务分析师提供的预测性财务信息,但财务分析师提供的信息可能会偏离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为避免误导投资者的决策,经营者也会主动披露预测性财务信息,以修正财务分析师的预测,那么,两者利益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而代理理论的作用也就显而易见了。
3.新资本需求的理论。新资本需求理论认为,公司披露预测性财务信息的主要动因是为了筹集新的、低成本的资金,以此投入公司运营,扩大公司生产经营的规模,从而达到获取更多的额外利润的目的。预测性财务信息反映的是对公司未来合理预期的相关信息,弥补了会计信息效用与用户决策之间的差距。它有助于减少外部信息使用者与公司管理当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助于社会财富在不同投资者之间的更合理分配,有助于降低社会交易费用及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所以,上市公司对外披露预测性财务信息应该成为一个普遍发展趋势。但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所对外披露的信息都是属于政府或法律条文中强制性要求的,而不是自愿行为,这是有违新资本需求理论的。实质上,倘若上市公司能够主动、自愿性地对外披露预测性财务信息,既可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和要求获得的风险报酬,又可以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从而为公司获得数额大、成本低的资金创造条件。Kent和Ung研究表明,当公司需要向外部融资时,市场对其价值的高估会增加管理层披露更多财务预测信息的兴趣,甚至在竞争激烈的领域,公司也不惜牺牲付出信息成本的代价来获得资金,并经过检验得出需要外部融资的公司比不需要外部融资的公司更愿意披露预测性财务信息的结论。
4.财务报告目标理论。财务报告目标理论的“决策有用论”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是现金流量的金额、不确定性、时间分布等等,它们强调的是未来信息的有效性。而从预测性财务信息的性质看,由于它反映的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前景信息,因而也是符合信息使用者正确决策和科学评价需要的。
预测性财务信息,它着眼于用户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关系着企业未来财富和价值的变动,关系到企业未来成长以及企业竞争、生存与发展能力,所以其准确性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企业管理当局所提供的预测财务信息基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而使得预测性财务信息有所偏差,或者是内容不完整、不真实,又或者是信息的提供过于滞后。那么,就会对投资者形成误导,影响投资者对于本企业的投资决策,企业的利益也必将遭受到损失,甚至有可能造成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化;或者是少数掌握内幕消息的人员为谋求不正当的利益而胡作非为,最终将引起资本市场的急剧动荡。
所以,根据财务报告目标理论的要求,我们应当向发达国家学习,形成自愿性更强的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的普遍趋势,将被动局面转化为主动进取的局势,积极提供自己的优势资源,把披露预测性财务信息作为宣传自我的一次机会,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吸引更多的资金,获取更大的额外利润。
二、影响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
上市公司基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而使得预测性财务信息是否有所偏差,都会对投资者形成不同的导向作用,甚至影响到资本市场的变化。因此,影响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质量高低因素是我们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必须关注的焦点,其中包括:
1.预测假设与预测基准的合理性。对预测性财务信息而言,最基本的还是预测。而预测则是建立在一定的预测假设基础之上的,它具有一定的预测基准。因此,预测假设与预测基准的合理性对预测的结果有很大影响力。
盈利预测信息是一种属于预测性财务信息之一的披露信息,其预测所依据的假设一般包括:公司所遵循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保持连续性、稳定性,没有发生对公司有显著影响的重大变化;现行的信贷利率、汇率及市场行情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税赋基准及税率无重大改变;无其他人力不可抗拒及不可预见因素造成的重大影响等等。这些假设按公司管理当局的可控能力分为内部假设和外部假设两类。公司管理当局对内部假设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而对外部假设缺乏控制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公司面临的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外部假设合理性难以得到保证,从而影响了预测性财务信息的质量。所以,预测假设与预测基准的合理性是影响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之一。
2.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日益复杂,企业面临的客观经营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既包括对外的影响,也包括对内的影响。其中,对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影响最大的是财务预测的准确性。
财务预测是上市公司基于现有的生产条件下,预测未来可能实施的生产计划与方向,对未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或是现金流量等相关方面信息的一种估计。它的估计可靠性直接影响着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高低。然而,由于财务预测受到它的客观环境的影响,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等诸多方面。而这些因素各自都具有不确定性,而且它们都是相互制约、影响的,企业要想准确把握企业这些外在因素就显得更加无能为力了。譬如,美国的金融危机就对我国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相当不利的影响。所以,财务预测的准确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财务预测作为一种事前的预测,它所依靠的基准是对未来的环境与事项具有多变性和不可预知性的估计,缺乏理论支持。所以,这些因素的变化都将影响企业管理当局对未来财务信息披露所作出的一系列假设条件的合理性,从而影响企业对外披露的预测性财务信息的质量的高低。
3.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的合理性。作为直接影响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预测性财务信息,其是否能够全部、公开地对外进行披露,在很大程度上与管理层的抉择不可分开,而管理层的行为往往又会受限于董事会决策。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对公司日常经管活动中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决策就属于其中一种。董事会的构成特征不同,其作出的决策也有所差异。相关研究证实,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的比例越大,预测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就越高。而且,董事会成员的持股比例大小与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可靠性高低成反比。当股权较为集中时,公司管理当局就相对缺乏自愿披露可靠性较高的预测信息的动机。
在我国,由于公众股东的分散,董事会由大股东掌握或内部人控制,与公司经理层“合谋”为紧密结合的公司管理层,无法形成公司框架体系中的董事会对经理层实施监督的机制。另外,独立董事虽然在形式上具有独立性,但其人选、报酬都由大股东决定,如违背大股东意愿则不会被聘任或会被解聘,并且他们的报酬不与公司绩效挂钩,因而他们无法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无形中降低了预测信息的可信度。
4.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成本的高低。控制成本最小化,增加收入最多化,促使利润最大化——这是每个企业必定遵守的原则之一。成本与收入的大小始终制约着企业的行为,因此,公司披露成本的大小成为了制约其所披露信息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倘若公司披露预测性财务信息的成本过高,则会使其处于竞争劣势,反之亦然。财务信息提供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主要指预测性财务信息编制成本、审核费用等;间接成本主要指披露的盈利预测信息有重大偏差时,公司可能遭受法律诉讼而发生的或有费用或损失,以及公司披露盈利预测信息的外部性所带来的潜在损失。并且预测性财务信息会随着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保证其决策有用性,上市公司需频繁更新内容,这会增加其经营成本。此外,公司披露的相关信息可能有涉及到商业秘密的范畴,而这些信息一旦被其竞争对手所掌握和利用,将造成上市公司的巨大损失。为维护公司的竞争优势,许多公司不愿意过多提供预测性财务信息也在情理之中。所以,预测性财务信息的质量也就会理所当然地因为披露成本的限制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了。
(作者单位: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 湖南株洲 412000)(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