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五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与企业共建顶岗实习基地,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积极探索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一、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学院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的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创建和完善“通用平台+技术中心”的GPTC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搭建“通用平台GP(General Platform)”实施素质教育与通用能力培养,通过建设“技术中心TC(Technology Center)”实施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培养。
1.通用平台
通用平台GP是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素质教育和通用能力培养的系统方案。通用平台通过思想教育活动、通用能力训练、素质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等途径,实现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精神熏陶、思维能力培养、沟通合作训练、身心健康发展、职业素养形成等教育功能,形成统一的素质教育与通用能力培养方案。通过明确各类教育活动、各种课程、各类训练的素质教育目标、实施途径和评价方法,强化素质教育和通用能力培养,把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设立“通用能力发展中心”来保障通用平台素质教育与通用能力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
2.技术中心
技术中心TC是学院为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组织方式的特点,精心打造的工学结合、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多功能教学环境。技术中心的功能包括:一是建设核心技术课程综合教学环境,实施“学做合一”的核心技术课程教学。二是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团队工作”方式开展生产性实训。三是建立高职教育研发机构,使之成为教学改革、课程研发、技术革新的孵化器。四是建立创新工作室,使之成为创新能力培养与竞赛集训的基地。五是建立职业资格鉴定机构,开展“双证书”教育。六是建立企业项目工作室,使之成为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的平台。依托功能完善的技术中心,可以开展专业核心技术课程的教学、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等。
3.形成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四阶段教育过程
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基于GPTC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产业生产组织方式的特点,以及电子信息(行业)技术领域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特征,将素质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工作学习、生产劳动训练以及企业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按照职业认知、职业能力形成、职业能力提高和职业岗位训练4个阶段的流程,组织实施教育教学过程,形成“职业能力发展四阶段教育过程”。
4.构建“工学结合”专业课程体系
GPTC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学院具体教育环境中实施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各种教育与学习活动的总体方案。GPTC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GPTC课程开发理论、课程管理机制以及课程教学规范等,其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核心课程标准开发为其首要任务。
按照GPTC的要求,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开发专业教学标准的过程中,必须依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规律,以校企合作机制为保障,执行规范的专业课程开发规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其要点包括:一是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开展企业调研。二是实施全面职业分析,即职业工作过程分析,目的是对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群)进行确认。三是在职业分析基础上,通过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的分析,获得职业岗位的通用能力要求和专业技能要求。四是结合高职教育规律,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与重构,进而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的基本体系。五是开发完整的专业教学标准。
5.开发核心课程标准
核心课程是为了满足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设置的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按照GPTC的要求,核心课程应遵循职业岗位逻辑而非学科逻辑,经由职业分析到教学分析的开发路径获得。核心课程标准开发的主要环节包括:一是确认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按照GPTC课程开发思路,核心课程采用能力目标来表征教学目标,且能力目标包含了对知识、态度、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二是解析能力要素,核心课程的每一项能力目标都可以进行深入解析,解析要素包括工作任务具体描述、工作任务具体步骤、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专用工具和设备、胜任工作任务必备的知识基础、胜任工作任务应具备的态度和素质,以及判断能否胜任工作任务的考核依据等。三是研制学习任务,高职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并非由学科逻辑生成,而是遵循职业岗位逻辑,落实在职业能力培养上。因此,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一系列学习任务,它们对应着岗位现场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四是设计学习活动,每一项学习任务的实施载体就是教学活动。一组特定的学习活动构成了一个特定的学习过程——在技术中心环境下实现对工作过程的再现。五是开发教学文件,学习活动的实施应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的运行依赖于大量的教学文件,如项目任务书、项目指导书、教学案例集、教学活动方案和模拟公司策划书等。六是编制考核方案,核心课程考核更加注重能力目标的实现,更加注重以成果为依据,更加强调考核标准的透明公开,更加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作用。
二、校企深度融合,共建顶岗实习就业平台
按照GPTC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学院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一方面完善“技术中心”为载体的实训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共建顶岗实习就业创业平台。
1.形成跨校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院建立了跨校企的厂校联动生产性实训基地。该类基地部分在学校,部分在企业,校企共同投资,签署合作协议,通过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学生的实习,开发生产实际的产品,企业和学校共同获利,同时企业可以挑选需要的人才直接上岗,还可以与学校签署订单培养所需人才。如北信——北广电子装备生产制造基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基地)、北信——兆维模具设计制造基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顶岗实习基地)。
2.将实训基地建到企业
学院尝试在企业租用场地,由学院投资建立顶岗实习基地,采用企业运营方式,按照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组织实训。一方面学院为企业提供了设备、技术,直接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学生到真实的环境中实习,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完成真实的项目,企业可以挑选人才直接上岗,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自主创业。如北信——方略信息服务基地(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基地)、北信——正东文化创意数字传媒中心(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顶岗实习基地)。
3.将企业引入学校
学院采用将企业引入学校的做法,建立顶岗实习基地,学校提供场地及部分设备,由企业提供设施、技术、师资及项目支持。通过实习学生完成真实的项目,考取必要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直接上岗或自主创业,并由引入的企业提供项目,帮助学生自主创业。如北信校企合作软件园(软件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基地)。
4.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2007年,为了深化学院的办学体制改革,促进学院更好地服务行业,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并成立了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由电控公司副总经理担任理事长,京东方科技集团、北广集团、七星集团、燕东微电子有限公司总裁以及电控总部高管等出任理事。这对学校产学合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