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妍
凡是教过拼音的老师,对拼读口诀,“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大概都不陌生,学拼音的孩子对此口诀也大都背得滚瓜烂熟。既然熟记了口诀,为什么有的孩子还是不会拼?为什么有些孩子在拼读音节时还是会:“播(b)啊(ɑ)——啊(ɑ)”?究其原因,我想最主要的是他们还没有真正掌握拼读的方法,特别是没有掌握怎样的“猛一碰”才能读正确的方法。
关于“猛一碰”,我的理解是“猛”是“碰”的前提,“碰”是“猛”的结果。“猛”是指冲劲、冲刺,而“碰”则是冲撞。首先要有冲劲,即在声母、韵母“两音相连”的时候,声、韵母的音都是音素清晰、有力地发出来的,不能错误理解“前音轻短后音重”,以为“轻短”等于无力。其实虽然读声母发出的声音是轻短的,但它发音的过程依然是有力的,不能因为韵母读得长又响,就将声母弱化掉、甚至挤掉。有的孩子在拼读音节时出现“播(b)啊(ɑ)——啊(ɑ)”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声母发音无力,被后来韵母长又响的音挤掉了,等不到和韵母相碰的机会。其次要冲刺,即声母、韵母相连的过程是迅速的、急促的,就像运动员在跑步快到终点时要冲刺的感觉,声、韵母连读得越来越快。最后是冲撞,在达到一定速度的时候,要将声母和韵母的音猛烈地冲撞,“碰”在一起,让它们合成一个音节。如:我们在教学生拼读音节“bɑ”的时候,可先让学生将声母、韵母连着读“b——ɑ,b——ɑ,b——ɑ”逐渐加快速度,连读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快,最后两音相撞,合二为一,一口呼出“bɑ”“bɑ”“bɑ”。
苏教版小语教材的主编张庆老师,曾给这样快读声韵母拼音的方法起了个名字叫“声韵急读合一法”,也有一句使用口诀:“声母、韵母连着读,加快速度一口呼。”我在有的文章中看到有人将这种方法归为直呼音节法。我觉得,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孩子用这样的方法能顺利读出音节来,正所谓“管你是什么猫,抓着老鼠就是好猫!”
(作者单位:南京市天妃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