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留在胡同里的记忆

2009-11-11 03:31
上海采风月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小孔胡同北京

小 川

曾经别人问我住哪,我都会很自豪地说:“我住南锣鼓巷。”百分之八十的人立刻会说:“真有艺术气质。”结尾都不忘追问一句:“你住的是胡同里的平房?”看来只要一提起胡同,人们就难免会和平房联系在一起。北京的胡同是和老北京的建筑风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北京过去的民宅区是由大大小小的四合院有序构成的,而一排一排比邻的四合院串联组成的小街道就是胡同。北京的胡同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胡同和胡同里的四合院是老北京人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老北京人的生活习惯、风俗和文化传统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住在胡同里最难的问题大概就是道路、上下水以及垃圾处理的问题,凡是住过胡同的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夏天一脚泥,冬天一路冰,脏水顺街倒,垃圾迎风飘。很多人都巴不得能立马逃离出去,但是那些胡同里的记忆和邻里之间的人情味儿是最让他们恋恋不舍的。我能住在南锣鼓巷都要拜室友小伍所赐,室友小伍是一个典型有着胡同情结的80后,五年前他住进来的时候,胡同口还是一片泥泞,用他的话说,他是看着南锣鼓巷一天一天成长起来的。

我们用相机留住那最后的回忆

小伍平时闲暇的时候,就喜欢在胡同里转悠,并且用相机把一些胡同拍下来,一次意外的相遇让他认识了一群爱拍胡同的80后,这群自称为“老北京网拍记队”的小组,很多人都结识于网络,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爱串胡同。“北京胡同有一种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而现在胡同消亡的速度太快了,有时上午去拍还在,下午再去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了。”1985年出生的路飞是小组的前任队长,当年他为了拍胡同,索性就真的搬进虎坊桥的福州馆街胡同里住了起来,因此说起胡同来感触很多:“胡同有两种存在,生活的存在和它本身价值的存在。我从来不会去拍重建的‘假古董,因为它只剩下了经济价值。”

胡同是北京城的肌理,绵长而优雅,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一条条胡同在推土机的碾轧中逐渐消失,那些曾经伴随着胡同的文化也逐渐被埋没在残砖碎瓦之下,一点一点地离我们而去。对于一些热衷于怀旧的80后来说,虽然无力对这些胡同的保留做些什么,他们只想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记录下身边胡同发生的一切,同时也记录下这个城市历史的某些片段。“北京的胡同就像个得了绝症的孩子,我们能做的也只能是用相机记录她每天的变化。”已经有8年拍龄的刘铮这样说。

每个拍记队的成员提起北京最有特色的胡同都如数家珍,最有代表性的是帽儿胡同,那里有先前的衙门、名人故居,是拍胡同必去的地方;比较有沧桑感的是南城大吉片胡同,那儿的北大吉巷23号或是24号门前的两个门墩儿四周全部是云纹,应该是世界独一份儿。前门那儿的胡同虽然拆得差不多了,但是也有去的必要,那儿之前有好多国营老字号,长巷胡同、大江胡同等;还有法华寺附近的胡同也非常值得一看。“胡同生活其实很苦,特别是冬天上厕所,大冷的天儿还得跑去胡同口的公厕。”从小就在胡同长大的霏霏是拍记队里最小的成员,每次一有想拍胡同的群友在北京聚会拍照,都是她负责介绍和组织。来自杭州的Sophia是1982年出生的,在拍江南小巷时受到法国摄影师特泽纳斯一组“夜拍胡同”照片的影响,从而产生了向往之情。“来北京,长城我可以不拍,故宫我可以不拍,但是胡同是一定不能错过的。”

对于胡同注定要消失的命运,很多队员都深有体会。“原来拍胡同,想要拍完一圈儿,肯定要一年多时间,现在用不了半年就拍完了。其实作为衔接的一代,我们80后这代人是拍胡同、怀念胡同的最后一群人了,90后的孩子们根本就没住过胡同,对胡同也只是一个概念化的认识。现在把能拍的拍下来,主要是记录,记录这件东西曾经存在过。在它完全消逝后,还能有个念想儿,也可为后人有个参照的凭证。”

他们也爱胡同

在小伍的熏陶下,我也习惯了带着相机没事在胡同里转,南锣鼓巷和很多胡同都相连,比如黑芝麻胡同、帽儿胡同、菊儿胡同等等。我就是在菊儿胡同遇到了小孔。小孔的全名叫做孔褒瑞,来自以色列,这个中文名字是他拜托懂中文的朋友帮他取的,因为一直很爱中国的建筑,所以在中国期间他就决定舍弃楼房而住在最原住民的胡同里。

我和小孔用半英半中的话聊天,虽然有点好笑,但是却彼此交流得很开心。小孔告诉我说,这条不过200户人家的菊儿胡同里大约有40户都是外国人。他们有来自英国的、美国的、法国的,也有来自德国以及以色列等国的,有外企职员、也有学生和自由职业者。这个散发着浓郁京味特色的平民生活区,成了他们异国的家。

尽管小孔的汉语说得不标准,但他却很喜欢和胡同里的邻居们交流,尤其是缠着胡同里的老大爷讲各个胡同的故事,很多故事他听了好几次还是百听不厌。“这里的人都很好。当我用自己不太好的汉语跟他们交谈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嫌弃,总是表示出友好和欢迎,让我十分感动。”我们正聊得起劲,小孔刚好看到才下班的伯纳德,伯纳德来自德国,现在在北京的一家建筑研究机构工作。问他为什么喜欢住北京的胡同,小伙子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因为这里很安静,表面看上去古老的建筑,室内经过改造都很现代化,生活起来也很方便。院子里有很多花草树木,晚上大人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在那里打闹嬉戏,这样的景色在德国已经很少能见到了。我一直觉得胡同是北京建筑的代表,我住在胡同里,似乎也就觉得自己成了北京的一部分。”

城市发展的进程是无法阻挡的,人们的很多努力难免徒劳,随着隆隆的机器声,很多胡同最终都会消失,但是那些感受是真实的,那些记忆是永恒的,就好像那一张张留存的相片,就好像留在不同肤色脸上的笑一样。相信很多年以后,那些留在胡同里的记忆会沉淀成生命里最闪光的美好……

猜你喜欢
小孔胡同北京
树下光斑寻常见小孔成像释成因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北京,北京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为什么花盆底部要开一个小孔
巧用小孔成像和万有引力定律估测太阳的平均密度